武器裝備
“海空雄鷹團”先後經過3次重大改裝,作為海軍航空兵的“王牌”部隊,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了跨代戰機改裝,打出了新裝備的威力。
某新型殲擊機萬米高空近距離飛彈攻擊,是“海空雄鷹團”的又一傑作。當時,這種機型剛剛首批裝備這個團。官兵們擔負起了訓練和試飛的雙重任務。孫來沈、王長江等團領導帶頭上天,經過數十次試飛,終於飛出了戰機的最大作戰性能,創造了新型戰機萬米高空近距離飛彈格鬥攻擊的新紀錄。短短3個月,他們就完成了正常需要1年才能完成的改裝和試飛任務。
從基礎課目訓練到戰術課題演練,從單一武器作戰到全武器作戰,從簡單氣象攻擊到複雜氣象突擊,從視距攻擊到超視距精確打擊,“海空雄鷹”威震海天。
“海空雄鷹團”飛行員100%達到了“四種氣象”飛行能力,從上萬米的高空到緊貼海面二三十米超低空,飛行員都能攻防有術,進退自如。
他們先後出色完成了數十次上級賦予的戰備巡邏、海空警戒和重大演習等任務,創下了全軍第一個新型戰機對海攻擊、新型飛彈首次發射100%命中等一系列新紀錄。
歷史沿革
海空雄鷹團誕生於高郵的“老虎五團”,被國防部授予“海空雄鷹團”稱號。
該團原為陸軍部隊,1951年春改編為空軍部隊第17師49團。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飛赴抗美援朝前線,在空戰中發揚陸軍刺刀拼殺的戰鬥作風,以劣勢裝備與優勢裝備的美國空軍老牌飛行員作戰,打破了美國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取得擊落美、英等國空軍飛機13架、擊傷3架的戰績。
1953年該團飛赴浙東前線,參加解放一江山島作戰。1954年編入海軍序列。
在浙江、福建沿海空戰中,擊落擊傷台灣國民黨空軍飛機7架,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的讚譽。1958年2月18日,在山東半島上空擊落國民黨空軍RB-57A高空偵察機1架。同年9月入閩,飛機轉場降落40分鐘,即起飛迎戰竄犯大陸的國民黨空軍飛機,擊傷國民黨空軍F-84戰鬥機2架。1964年12月18日,在浙江溫嶺上空擊落國民黨空軍派出的所謂西方戰略眼睛RF-101戰術偵察機1架,並在民兵配合下生俘國民黨空軍少校飛行員1名。1965年轉場廣東省某地,9月20日在海南島北部上空,擊落侵犯中國領空的美國空軍F-104戰鬥機1架。隨後,又擊落入侵中國領空的美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3架。1965年12月29日,國防部授予該團“ 海空雄鷹團”的榮譽稱號。
40多年來,“海空雄鷹團”一代又一代官兵繼承和發揚“海空雄鷹”精神,圓滿完成了20多項重大戰備訓練任務。
該團先後有140人記戰功,副大隊長舒積成被授予戰鬥英雄稱號。毛澤東主席先後接見該團代表25次,周恩來總理接見作戰有功人員79人。
1965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授予該團海空雄鷹團榮譽稱號。
2003年,該團在我航空兵部隊率先改裝蘇30MK2,同時移駐安徽。
2007年6月,一大隊組建了海軍航空兵第一支三代機“藍軍”分隊。
“藍軍”分隊成員都是從“海空雄鷹團”挑選出的訓練尖子,但“藍軍”訓練大綱讓他們吃盡苦頭:僅單機、編隊進攻防禦戰術機動等基礎訓練課目,就設定了數十套動作,並且所有動作幾乎都在身體承受極限條件下進行。
敢做“藍軍”,就敢啃硬骨頭。他們制訂“分層施教、由易到難、逐個突破”的科學組訓思路,堅持嚴格執行“理科考試不過關,課目不進入;飛行準備不充分,課目不實施;訓練成績不優秀,課目不轉換”的“三不”原則。
最難的課目要數組合戰術機動。到底有多難?數據能說明一切:相同時間內的耗油量是過去的兩倍,飛行載荷經常達到以前的數倍,並且持續時間更長。
最終,大隊每名飛行員都能夠熟練掌握,飛出了人和戰機的最大性能:連續翻滾、高速盤旋、急速拉起……一個架次中,飛行員居然10多次飛出極限數據。
組合戰術機動訓練,使得大隊飛行員的飛行技術和心理素質全面提高。
2012年4月,一場空戰對抗在山東半島展開。對抗當天,“紅軍”雙機編隊欲對“藍軍”進行攻擊,不料“藍軍”一連串動作一氣呵成,成功擺脫“紅軍”,並搶先發射飛彈。
不可逾越的“屏障”
2013年10月,數架“紅軍”三代戰機千里機動奔襲而來。
這次對抗只設戰術背景,不設對抗腳本,作戰命令均通過指揮一體化平台現場擬制下達。而且,導調組取消近距高度差,讓雙方採用戰鬥轉進的方式,在海天間展開自由空戰。雙方攻勢凌厲,戰術刁鑽,把戰法發揮得淋漓盡致,不給對手留下半點餘地。
“在挑戰極限中尋求制勝之道,在破解危局、險局、困局中增強實戰本領,在貼近實戰的對抗訓練中,‘藍軍’分隊不僅有效解決了部隊戰術對抗訓練‘練無形象對手,打無逼真環境’的現實問題,還拉動了海軍航空兵訓練水平的整體躍升。”東海艦隊航空兵司令員孫來沈說。
大隊常年駐守一線機場,敵情複雜、空情頻繁,有時一天內戰鬥起飛多達四五次。
“擔負戰鬥值班的飛行員,要求24小時穿著抗荷服和救生背心,腰掛傘刀和手槍,就連上廁所也要全副武裝,把飛行頭盔提在手裡。”東海艦隊航空兵某師政委宋關牧說,“晚上睡覺要把裝具一一擺放整齊,只要戰鬥警報一響,戰機可以隨時升空遂行任務!”
每次戰鬥起飛,都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戰鬥。
2013年11月23日,我國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當天,大隊戰機立即戰鬥起飛,對我巡邏飛機進行保駕護航。
像這樣的戰鬥起飛,他們幾乎每兩天就要起飛一次。僅去年上半年,大隊戰鬥起飛就超過前年全年的總和,全年戰鬥起飛數量更是達到了往年的3倍。
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起飛中,他們錘鍊了雷厲風行的戰鬥作風,鍛造了無往不勝的過硬本領,用實際行動捍衛了祖國的海空安全。
瞄準最大極限練兵
飛行員們都把進“藍軍”分隊當成一種榮譽來爭取。面對這些精英中的精英,大隊也營造了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挖掘他們的潛能。
戰法戰術研討時,他們沒有級別和職務之分,所有成員都可以暢所欲言;他們定期召開“諸葛會”,集體攻克技術、戰術難題,先後歸類整理了相關專業文章20萬餘字,協助團里制訂特情處置方案20餘套,修訂完善30餘套戰法。
目前,大隊每名飛行員都積累了十幾萬字的學習筆記和訓練心得,先後有40多篇戰法研討文章被上級採用,在飛行訓練上逐步突破了低複雜氣象、複雜電磁環境等難關。
東海艦隊航空兵某師師長魏文徽介紹說,分隊每年都要在陌生海域進行下半夜機動、遠海突擊、大強度長途奔襲等高難課目訓練,摸索了單機、編隊進攻防禦戰術機動飛行等幾十套動作。每一次上天,他們都是瞄準最大極限練兵:最大起飛重量、最長續航時間、最多引導批次……
2013年4月,擔負戰鬥值班任務的大隊新飛行員王岩、何鑫,接到擔負值班任務以來的首次夜間緊急升空。他們一躍而起,立即穿好抗荷服、拎著頭盔沖向戰備值班飛機。
氤氳的霧氣遮蓋了原本清晰可見的星空。這樣的夜間緊急起飛,對他們來說是一場嚴峻考驗。幾分鐘後,在巨大的轟鳴聲中,他們駕駛戰機撕破夜幕依次升空,
2014年1月13日,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海空雄鷹團”飛行一大隊成員在訓練中。近年來,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海空雄鷹團”飛行一大隊牢記強軍目標,獻身強軍實踐,不斷提升“能打仗、打勝仗”能力,創新戰法訓法數十套,緊急戰鬥起飛數百架次,完成重大演訓任務數十次,成為名副其實的“海空‘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