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東海艦隊航空兵副參謀長特級飛行員]

張建[東海艦隊航空兵副參謀長特級飛行員]

張建,河北定州人,1984年6月入伍,東海艦隊航空兵副參謀長、“海空雄鷹團”特級飛行員,先後飛過9種戰機機型,安全飛行2500多小時。2006年1月,被海軍授予“飛行人員銀質榮譽獎章”,2006年10月被表彰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稱號,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事跡介紹

他畫一張新型戰機座艙設備圖只需3分鐘

2002年9月,時任副團長的張建得知部隊即將裝備最先進戰機的訊息後,主動請纓,在經過嚴格篩選後獲得了出國參加新型戰機培訓的資格。

面對第三代先進戰鬥機的優越性能,作為一名中國海軍的飛行員,他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沉甸甸的責任。新型戰機性能先進,信息化程度高,而且部件標識都是外文。在翻譯的幫助下,張建從最簡單的字母學起,每天攻下30個單詞。他把每天要背記的單詞寫在卡片上,隨身攜帶。

新型戰機與他過去駕駛的第二代戰機至少有著20年的跨越。為了把原理學懂,張建早晨5點就起床看筆記,記概念,背數據;晚上在宿舍默畫設備原理圖。飛行座艙有160多項設備,張建起初畫出這張圖紙要半個小時。20多天后,張建畫一張座艙設備圖只需要3分鐘,對新型戰機座艙的各種開關、按鈕、電門儀表,閉上眼伸手就能摸到。

回國後,張建擔負起編寫新機教材和訓練大綱的重任。通過反覆論證、試飛,6個多月後,凝聚著他和戰友們心血的《新型戰機試訓大綱》終於完成,填補了海軍航空兵某新機改裝的空白。張建還在飛行實踐中組織編寫了《某型殲擊機解難答疑一千五百問》,為新機種成建制形成戰鬥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哪裡有“硬骨頭”,哪裡就有張建的身影。每次訓練他都第一個起飛,每一個新課目和高難課目,他都親自帶飛。2006年12月,年度最後一個飛行日,團里組織大機群跨區機動訓練。當時,雲底高330米,能見度不到3公里。張建深知,戰爭不會因為天氣的變化而停止,他毅然決定按計畫飛行。

上午9時,跑道上空的濃雲剛撕開一道裂縫,張建立即抓住時機組織開飛。隨著一顆綠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張建第一個跨入座艙,點火、啟動,起飛升空。他擔任空中指揮員,帶領大機群圓滿完成了跨區機動訓練任務。而這一任務的完成對團隊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標誌著全團所有飛行員都達到了全天候作戰水平,創下了新型戰機戰鬥力建設的新紀錄。張建本人全年飛行時間超過了大綱規定的兩倍,刷新了海軍航空兵個人飛行訓練時間的新紀錄。

他駕駛戰機擦著浪尖突襲“敵”艦

2006年1月,張建被任命為所在的“海空雄鷹團”團長。在抗美援朝和國土防空作戰中,毛澤東主席曾先後三次點名這個團出征禦敵,創下了擊落擊傷敵機31架的輝煌戰績和世界空戰史上的“八個第一”,湧現出一大批戰鬥英雄和王牌飛行員。張建深知,光榮屬於前輩,要贏得未來戰爭必須全團過硬,人人能戰。“我們不僅要把新型戰機的各種性能參數飛出來,更要有克敵制勝的招數!”這是張建對全團飛行員的要求。

打擊海上艦船目標是他們擔負的重要作戰任務之一。為了練出真本領,張建主動登門,與某驅逐艦支隊建立了戰術對抗訓練協作關係,與艦艇部隊相互出難題,在對抗條件、對抗環境和對抗形式等方面進行大膽突破,在未知條件下演練干擾與反干擾,突襲與反突襲戰法。

6月上旬的一天,在波濤洶湧的東海某海域,一場複雜電磁環境下的機艦廝殺悄然進行。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藍軍”艦船利用起伏的巨浪作天然掩護屏障,不斷進行強電子干擾,同時利用先進的空中預警和艦載防空系統捕捉“紅軍”戰機的蹤跡。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藍軍”尚未搜尋到“紅軍”的蹤跡。只見張建帶領一群新型戰鬥機擦著浪尖,超低空大速度接近目標區域。飛機突然轉彎躍升,張建準確搜尋、精確定位,一按發射按鈕,瞬間,“敵”艦被擊中起火。

超低空飛行,尤其是夜間海上超低空飛行,是進行攻擊突防的有效手段。超低空高速飛行不易被雷達發現,但操縱難度相當大,稍不留神就會撞礁或墜海。張建帶領團隊向這一難題發起了衝刺,並率先試飛探路。

初夏的一個夜晚,張建與領航員戴明盟駕駛新型戰機騰空而起,瞬間消失在茫茫夜空中。戰鷹進入某海域後,張建操縱戰機下降高度。1000米,800米,500米……飛機好像鑽進了一個巨大的“鍋底”,機頭在往海里扎,機身開始傾斜……張建似乎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他沉著地繼續下降,終於下到最理想的高度,翼尖幾乎掠著浪花飛行。

成功進行首次飛行後,張建組織全團將這一成果轉化為新型戰機夜間打擊敵艦艇編隊的實戰能力。

右發動機起火,他用左發動機成功著陸

鷹擊長空,鬥智又鬥勇。

一次,張建與團副參謀長陳惠忠領受了一項試飛任務。按計畫,飛機需上升至16000米。這個高度的溫度常年在零下50攝氏度以上,通常沒有雲、霧、雨、雷。進入這個高度飛行,天空不再是蔚藍色的,而是深藍色、紫色、甚至近乎黑色。這個高度的空氣非常稀薄,發動機推動力減小,飛機反應遲鈍,機動性能變差,有可能導致飛機失速,進入螺旋。而一旦進入螺旋,就像登山運動員遇到雪崩,潛艇在海底觸礁,後果不堪構想。作為一名特級飛行員,張建雖然有豐富的飛行經驗,但駕駛這種新型戰機進行高空試飛還是首次,對此,他不敢有絲毫的麻痹,從理論知識到地面演練,他都做了精心準備。

正式試飛這一天,能見度不到4公里,當飛機到達15000米高空時,張建頓感飛機受到巨大的外壓力,進入眼帘的天空一片灰黑。在陳惠忠的密切配合下,他迅速按照地面準備的處置措施進行調整,竭盡全力將飛機升至預定高度,憑著平時練就的技術,在完成了規定動作後,最終安全降落。

空中特情,是對飛行員忠誠、智慧、技術、膽量的綜合考驗。

2006年8月13日上午,張建正駕機進行跨晝夜飛行訓練。突然,他耳邊傳來語音告警信號:“右發動機失火,斷油滅火。”火警燈此時也閃亮起來。

見此情景,張建本能地蹬舵,雙手緊緊握住操縱桿的同時,頭腦也飛速運轉起來,以最快的速度搜尋這類特情的處置規則和程式。張建迅速將右髮油門手柄拉到慢車位置,按下了右發動機緊急停車按鈕。緊接著,他掀開滅火電門蓋,將電門撥到滅火位置。一系列動作嫻熟、沉穩,一氣呵成。

戰鷹在空中盤旋了兩圈,張建駕機慢慢下降高度。他知道,因單發著陸,現在只有盡力保持飛機平衡狀態,否則哪怕一個微小的錯誤操縱,都有可能導致重大事故的發生,後果不堪構想。

飛機高度在不斷下降,張建屏氣凝神,果斷地放下起落架,雙目緊盯跑道,雙手緊握操縱桿,努力使飛機平衡下滑……

伴隨著主輪“吱”的一聲響,張建操縱著戰機單發成功地安全著陸。

從嘉峪關到山海關,從戈壁灘到渤海灣,從東海前哨到天涯海角,張建率領全團飛行員駕駛新型戰機穿雲破霧,打造出一支全疆域到達、全領空出擊、全天候作戰的“海空雄鷹團”。

完成“遼寧號”航母艦載機著艦試驗任務

2012年11月10日,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再次出航海試,在接下來的20天左右的時間裡,航母將進行一系列的科研實驗和訓練任務。在以航母為主的作戰體系當中,海軍航空兵中的艦載航空兵是執行作戰任務的主要兵種,因此在“遼寧號”此次海試當中,擔負艦載機著艦試驗任務的理應就是我國的海軍航空兵部隊,這支部隊就是有著“海空雄鷹團”榮譽稱號的海軍航空兵某團。

據新華社介紹,作為首批接受新型戰機改裝的飛行員,綽號“張大膽”的張建多次帶頭挑戰高難訓練科目,多次成功處置空中險情,帶領團隊探索出對海攻擊、空中截擊等新型戰法,在出國接受新型戰機訓練培訓後,他與戰友潛心鑽研,通過反覆試飛和論證,完成了《新型戰機試訓大綱》,為新機種成建制形成戰鬥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完善打擊海上目標任務,他還與艦艇部隊建立協作訓練,在對抗條件、對抗形式等方面進行大膽突破,演練干擾與反干擾、突襲與反突襲戰法,豐富了海軍航空兵的戰術內容,增強了“海空雄鷹團”的全方位打擊力度。

人物評價

鷹獵海天

——記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海空雄鷹團”團長張建

新華網杭州2007年8月9日電 張建,特級飛行員、全軍優秀軍事指揮軍官、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某師“海空雄鷹團”團長,飛過9種機型戰機,安全飛行2200多小時,先後創新20多項戰法訓法,培訓出20多名優秀飛行員,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