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系統
英文
marine ecosystem
中文
hai yang sheng tai xi tong
內容簡介
鄰近中國大陸的黃海和渤海生物區系處在北溫帶海的邊緣,東海和南海屬亞熱帶性質,各自呈現了大海洋生態系統的特點。在中國近海,黑潮流域、河口水域和上升流區也呈現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1)渤海
渤海是深入中國大陸的一個內海,面積約8萬km2,最大深度70m,平均深度18m。浮游植
物已記錄120多種。浮遊動物約有100多種。底棲植物記錄100多種。底棲動物記錄140多種,文蛤、褶壯蠣、中國對蝦等種類生物量較大,可形成漁業。游泳動物120餘種以魚類為主,尚有少數蝦、蟹類、頭足類及海獸。(2)黃海
黃海是一個半封閉的海,面積38萬km2,平均水深44m,最深只有140m,黃海環流基本上由中國沿岸地區的黃海暖流和沿岸流所組成。主要為泥質粉砂質沉積物所覆蓋。黃海處於北溫帶,來自寒帶、亞寒帶、熱帶和亞熱帶的
生物種群與本地土生種匯在一起構成獨特的生物區系。浮游植物已記錄368種。浮遊動物已記錄130種,底棲動物已記錄約200多種,游泳生物北部已發現219種,南部有225種,鯨類15種,鰭腳類3種、海龜4種。(3)東海
東
海面積約為77萬hm2,大部分陸架區平均水深370m。最深達2719m。東海沿岸流和台灣暖流是東海淺水區域的 兩支主要海流。浮游植物種類在長江口附近有64種,浙江沿岸有261種。浮遊動物長江口附近有81種,浙江沿岸有223種。底棲生物已記錄342種。游泳生物長江口及淺海區有魚類167種。浙江淺海區游泳生物有203種。生物量以夏季為最高。(4)南海
南海地處熱帶、亞熱帶,面積350萬km2。除大陸架區外,有面積約占30%的深海,平均水深1400m。南海北部有沿岸流和南海暖流兩大流系。浮游植物在南海各不同沿海區有104~260種左右。浮遊動物380
種。底棲生物2861種。游泳生物1599種。南海魚蝦類特點是沒有占絕對優勢的種類。南海北部頭足類有58種,其中常見經濟種25種,南部則以珊瑚礁魚類和熱帶大洋性魚類占優勢。(5)黑潮流域(局部)生態系統
黑潮是中國海陸架區毗鄰的最大流系,其熱量和水量對中國陸架區淺海都有重大影響,也是世界上強海流之一。黑潮生物主要類群的生態特點多樣,如浮游植物有高溫高鹽種,偏高溫低鹽種,偏低溫高鹽種和廣溫廣鹽種。浮遊動物包括暖溫帶近岸類群和熱帶大洋類群。魚類可分為上層魚、中層魚、下層魚等。由於黑潮的高溫、高鹽特性,有其指示種,特別是浮游生物指示種。
(6)河口生態系統中國沿海有1500多條江河入海。河口及其附近水域,由於大量的淡水和陸源物質的注入,形成了獨特的河口類型的海洋生態系統。中國的三大河口區-長江口、黃河口和珠江口,現已鑑定的浮游植物種類分
別為64、103、224種;浮遊動物為105、66、133種;底棲生物與潮間帶生物分別為153、191、456和41、195、189種;游泳生物則為189、144和356種。由於河口區生態環境特殊性決定了三大河口區的群落結構有共同特點:都可分為淡水群落、鹹淡水群落、海水群落三種類型。(7)上升流生態系統
中國渤海中部,黃海冷水團區,山東半島近海,浙江近海,閩南沿海,台灣西南,粵沿海,海南東南部都有上升
流區,上升流的水文現象,形成了特定的生態系統。上升流生態系統往往具有生產力高,食物鏈短,物質循環快,能量轉換效率高的特點。
海洋的大致情況
海洋占地球面積的71%。整個地球上的海洋是連成一體的,可以看作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海洋中的生物種類與陸地上的大小相同。海洋中的植物絕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海洋中的動物種類很多,從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到動物個體最大的藍鯨,大都能夠在水中遊動。影響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陽光、溫度、和海水的鹽度,這一點與陸地生態系統有所區別。
海洋的動植物分布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個體很小,但是數量極多,它們是植食性動物的主要餌料。在淺海區還有很多大型藻類,如還帶、裙帶菜等。在水深不超過200m的水層,光線較為充足,有大量的浮游植物,海洋動物的許多種類主要集中在這樣的水層,其中有大量的浮遊動物、蝦、魚等。在水深超過200m的深層海域,植物難以生存,但是還有不少動物棲息,這些動物一般靠吃上層水域掉落下來的生物遺骸、殘屑生活。
海洋的作用
海洋在調節全球氣候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海洋中還蘊藏著豐富的資源。人們預計,在21實際,海洋將成為人類獲取蛋白質、工業原料和能源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