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生物監測

利用海洋生物個體(或機體某一部分)、種群或群落對海洋環境污染或其變化所產生的反應,來判定海洋污染狀況的一種海洋污染監測方法。為海洋環境影響評價和管理提供依據。

海洋污染生物監測

正文

利用海洋生物個體(或機體某一部分)、種群或群落對海洋環境污染或其變化所產生的反應,來判定海洋污染狀況的一種海洋污染監測方法。為海洋環境影響評價和管理提供依據。
自1916年,德國學者首先發現多毛類小頭蟲(Capi-tella capitata) 可作為海洋底質污染的指示生物以來,由於用生物監測環境污染,具有綜合、歷史、直觀簡便和經濟等優點,因而逐漸受到重視。進入50年代以來,隨著海洋污染日趨嚴重,有關生物污染監測的研究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目前海洋污染的生物監測,已由採用單種生物個體數量的變化,發展到用各種生物指數揭示群落種類組成的變化;由採用個體形態、生理和生化變化的指標,進展到用染色體等亞顯微結構的變化;由局部水域的生物監測,發展到地區,以至全球的生物監測。
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能用于海洋污染監測的生物學指標如表。

用海洋生物監測環境污染,首先要根據監測目的、污染物和時、空條件,仔細地選擇生物種類或生物指標;其次是進行條件試驗,確定觀察的指標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係,以及海洋環境、生物體本身內外因素的影響;然後按計畫進行監測。鑒於海洋環境的複雜性,以及生物本身的適應性和多變性,因此用生物監測環境污染應當與化學、物理方法相配合,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