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沙中沙南沙群島自然保護區

{"summary":"海南西沙中沙群島自然保護區在西南中沙群島大部分島嶼上,四時如夏,島嶼周圍廣闊的海面上有豐富的海洋食料,吸引著大批的島類在這裡繁衍生長。分布在各個島嶼上的鳥類總計有六十多種。比較常見的有白鰹鳥、軍艦鳥、海鷗、藍翡翠鳥、銹眼鳥等等。 \r\n西南中沙群島島礁陸地總面積不過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於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生長著200多種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種。島上植物具有耐鹽、耐高溫、耐旱、喜鈣、嗜肥的特徵。","autoAuditType":"null","needimgflag":"1","imgdescription":"","imgurl":""}

基本信息

海南西沙中沙群島自然保護區在西南中沙群島大部分島嶼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時如夏,島嶼周圍廣闊的海面上有豐富的海洋食料,吸引著大批的島類在這裡繁衍生長。分布在各個島嶼上的鳥類總計有六十多種。比較常見的有白鰹鳥、軍艦鳥、海鷗、藍翡翠鳥、銹眼鳥等等。
白鰹鳥,體形以鴨,成鳥重約二、三斤,周身潔白,當地人稱為“鳥白”;兩翼較長,頗善飛行,在海上覓食早出晚歸,飛行很有規律,漁民們根據其飛行方向可確定航行路線和島嶼位置,故把這種鳥稱為“導航鳥”。它們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島的東島(也稱“鳥島”),與麻楓桐樹相互依存。1981年東島被劃為白鰹鳥自然保護區,使鳥類及其生長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據估計,現在東島有白鰹鳥約三萬隻。每逢鳥類早出晚歸之時,東島上空成千上萬隻白鰹鳥穿梭飛行,白茫茫一片,遮天蔽日,煞是壯觀。
海鳥可供食用、藥用,還可以製成標本工藝品供觀賞,是一種可觀的資源。大量的海鳥在各島嶼上留下豐富的鳥糞,千百年來堆積成厚厚的鳥糞層,有的島嶼竟厚達一米以上,儲量十分豐富。鳥糞土富含有機質、氮、磷、鈣質等,是一種很好的天然肥料。
3.典型的熱帶植物資源
西南中沙群島島礁陸地總面積不過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於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生長著200多種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種。島上植物具有耐鹽、耐高溫、耐旱、喜鈣、嗜肥的特徵。
在形成時間較長和面積較大的幾個主要島嶼上,都生長有茂密的樹林。一般以麻楓桐樹組成的純林為主,稱為“熱帶海島型常綠林”。麻楓桐樹,樹高10米左右,胸徑30—50厘米;樹枝橫生,粗大短壯,從根部到樹頂都可生長葉子,葉色淡綠帶白,故又名“白避霜花”,麻楓桐樹往往叢生在一起,長成森林。對海鳥來說,枝權較多,易於築巢,且樹要茂密可抵禦風雨。是白鰹鳥和其它海鳥的主要棲息場所。
在島嶼上,到處可見一種長成一簇簇、密不透風、蔥綠欲滴的灌林叢林,這就是草海桐。也稱“羊角樹”。屬熱帶常綠灌木。草海桐多生長的珊瑚石沙地或瘦脊的沙灘上。有些島嶼上,拆枝插地就能生長,密密麻麻,幾乎覆蓋整個島嶼。草海桐的生長對保護島嶼的沙灘、改善島嶼生態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
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樹木類都與海南島的樹種有關。典型的有椰子樹和木麻黃。椰子樹,樹高20—30米,挺拔秀麗,不怕烈日,喜沐海風,非常適合在各島嶼種植。海南島的漁民在很早以前就將椰子樹移植到過往的島嶼上。高聳的樹冠可作為海上航行的標誌,長成的椰子果又可作為果實收穫。現在,在有植被的每個島嶼上都有椰子樹生長,有人群居住和漁民們經常過往的島嶼上更是蔚然成林,鬱鬱蔥蔥,碩果纍纍。木麻黃,樹高10多米,由於易於栽培,生長迅速,是各島嶼主要的海岸防風林,栽培較多的樹木還有苦楝、土批把、南洋杉、按樹等等。另外,各島嶼還種植有各種熱帶水果、部分糧食作物和多種蔬菜。
4.大有希望的海底資源
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的海底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我國地質學家認為,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最好的地區之一。蘊藏量約200億噸,有“第二波斯灣”之稱。同樣,西沙群島、中沙群島的水下階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積物披復,這些沉積物與我國北部灣、海南島的新生代沉積物有密切的聯繫。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產地。
海底資源還包括有各種金屬礦產資源,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海洋開發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島海底資源有著非常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利用價值。
除了上述之外,西南中沙群島島礁上績麗的熱帶海島環境和海域中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色開發海洋旅遊的潛在資源。現代科學還發現海洋蘊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溫差能、密度差能、壓力差能等海洋動力資源,若能科學地加以利用,其社會和經濟效益將不可估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