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橋鎮

江蘇省太倉市浮橋鎮位於江蘇太倉市東部長江入海口,距太倉市區20公里,鎮域總面積1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萬,轄劉家港,金浪,時思,老閘,牌樓5個街道辦事處,40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浮橋鎮水陸交通便捷,滬浮璜一級公路穿梭全鎮南北,蘇崑太高速東至鎮區只需15分鐘,高等級的新港,通港公路橫貫鎮域東西,與沿江高速,204國道相連。沿長江黃金水道可直達沿岸各港口城市,太倉港區的各類碼頭在這裡直通海外,等內河航道揚林塘,戚浦塘與蘇南各城市主航道相互貫穿連線。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浮橋鎮浮橋鎮
浮橋鎮經濟和社會迅猛發展,1993年被評為省"百強鎮",1995年全面實現小康鎮建設,1999年通過省第三批科技示範鎮驗收,2000年被省政府評為創建科技示範鎮工作先進單位,2001年通過省衛生鎮驗收和市寬裕型小康鎮驗收,1998-2000年連續三年在全區經濟工作綜合考評中獲第一名。2001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5.07億元,出口交貨值8.04億元,上繳國家稅收585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6718元。1998年納入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中的江南浮橋組團,浮橋鎮定位於城市次中心,積極推進農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全面與市區接軌。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全長5公里的興賢街和6公里的繁榮路貫穿鎮區,筍江新橋飛架兩岸,建有日產2萬噸的自來水廠,電力供應併入省網,增容電量1萬多千瓦,生產、生活用電用水充足。16個村分三批進行了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全部實現“三通”,村間道路硬化率達95%以上,村民飲用自來水率達90%以上,鎮容村貌明顯改觀。
浮橋鎮浮橋鎮
浮橋鎮還逐步形成了“一點、二線、三區”的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格局,“一點”,即加快浮橋舊街改造步伐,強化中心集鎮作用;“二線”,即開發興賢街、繁榮路兩側區域,帶動周邊村(居)發展;“三區”,即開發建設蔬菜保護區、工業開發區、商品貿易區,推動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現已建成和在建蔬菜、水果、畜禽、花卉等“四大農業生產基地”,高山、仙景、王宮、東浦、延陵、岐山坂頭、後坑、石崎等“九個工業小區”,汽車、汽配、水果、建材、舊貨、食雜、蔬菜等“七個專業批發市場”和“十里興賢商貿一條街”。有的已產生良好效益,蔬菜基地常年耕種面積達3500畝,每年可向市區“菜籃子”工程供應各類蔬菜2萬多噸,並開發生產本地品牌蔬菜“延陵絲瓜”、“田中金瓜”、“坂頭應菜”;仙景工業小區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吸引20多家企業駐足辦廠,年產值近5億元;水果專業批發市場日交易值占全省第二位;興賢街店面開張率達90%以上,沿街還設有醫院、銀行、批發市場、菜市場等設施,一個繁華的商貿旺區已具規模。浮橋--這顆筍江畔上的明珠,必將在新世紀中熠熠發光。

園區建設

浮橋鎮浮橋鎮
浮橋鎮區位優勢獨特,是太倉港經濟開發區中心,港區的各重大項目均在鎮域內。浮橋鎮擁有各類企業1000多家,其中有來自日本美國韓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100多家,並逐步形成了再生資源、木材加工、金屬製品、電子塑膠、輕工紡織、倉儲物流等六大特色產業。這裡的再生資源進口加工區,是經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的特色園區;已有來自美國、日本、台灣、香港等地進區企業25家,這裡年生產襯衫1800萬件,有“襯衫之鄉”美譽,春竹錦典毛衫是業內精品;這裡生產的各種規格的電視機塑殼及塑膠配件,為國內著名的電視機廠配套,素有“制塑之鄉”稱號;這裡的磁性材料原器件生產居全國同行業前列,電視機、VCD、DVD等整機生產具有一定規模,這裡的農副業生產也頗具盛名,不僅糧棉高產、穩產,還是“金星獺兔生產基地”、“江蘇省優質蠶種基地”。

新農村建設

浮橋鎮浮橋鎮
時思村位於浮橋鎮北部,村域面積4.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900畝,現有41個村民小組,740戶農戶,農業總人口2501人。農副業主要以稻、麥、油、棉以及傳統的養殖業為主;村域內座落各類企業68家,主要以加彈、電鍍、棉紡為主,2003年全村實現工業總產值2.5億元,上交國家稅收400多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500元。

1999年以來,時思村堅持每年1月10日、7月10日的民主決策日制度,向村民代表匯報半年的工作情況,分別就有關重大事項進行決策。村里成立了由7名民眾代表組成的民主監督小組,對村務進行民主監督,並由此產生5人組成的民主理財小組,對村裡的收支進行審核。堅持每季一次的村務公開,及時公布村幹部的報酬、水電費、村裡的債權、債務、資產運作、費用支出、社會福利公益事業以及涉及到農戶的征地、拆遷、養老保險、扶貧幫困、代收代繳等情況,有重點地、及時地宣傳好黨的方針、政策,真正做到在百姓的監督管理下實踐好“三個代表”,發揮好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時思村通過了“江蘇省衛生村”和太倉市“三清村”的達標驗收,獲得了“蘇州市調解先進村”、太倉市“文明村”等稱號。

城鎮建設

浮橋鎮浮橋鎮
浮橋鎮加大動遷力度,全面配合港區大開發大建設,為配合太倉港港區大開發大建設的進程,浮橋鎮加大動遷工作力度,成立了動遷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掛帥,組織和調動全體機關幹部組成13個動遷小組和10個相關問題專業小組,放棄休息日,夜以繼日搞動遷,全年共完成動遷農戶1600多戶,搬遷企業、商店112家,搬遷墓地6000多穴,處理蟹塘近66.7公頃,確保了物流園區、中集項目、北環路經四路等重大項目的如期開工建設。

和平花園”首期公寓房竣工入住:為全面推進新港城建設進程,適應太倉港大開發、大建設的新形勢,浮橋鎮首個動遷居住小區--“和平花園”經過一年的建設,首期已順利竣工入住。至2004年底交付建築面積7.9萬平方米、住宅600套,已入住動遷戶108戶,住宅181套。小區總占地面積30公頃,規劃建設面積33萬平方米,容積率1:1.5,房屋居住層數為5層,底層為腳踏車庫和汽車庫。整個小區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院規劃設計,本著“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將“自然、人性、實用”的思想貫穿整個小區。首期公寓房由太倉建築設計院設計,崑山陽光房地產開發公司開發,新疆三聯建設集團承建、南京工大建設監理公司全程監理,於2003年7月正式動工興建,總建築面積9.2萬平方米。同時,建立物業管理公司,對整個小區進行規範化、全方面管理。

黨建工作

浮橋鎮浮橋鎮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黨建工作全面加強。以樹立科學發展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主題,強化對黨員幹部的教育培訓, 紮實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把先進性教育活動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取得了“加強基層組織,提高黨員素質,服務人民民眾,促進各項工作”的效果。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民眾基礎為關鍵,以“先鋒鎮、先鋒村”、“五好黨組織”、“黨建工作星級示範點”等爭創活動為載體,穩步推進強基工程。開通了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調整了街道辦、部分村黨組織設定,創新了街道辦負責人聘任使用機制,著力抓好非公經濟黨建工作,積極探索黨建工作的新路子。積極做好新黨員發展工作,每年吸收新黨員40名左右,新黨員素質明顯提高。

以改進機關作風,提高機關工作效能和自身形象為目標,切實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建立並完善了機關管理八項制度,強化管理和考核。深化主題教育活動。在全鎮黨員幹部中開展了“我為港城建設盡力量,我為港城建設作貢獻”主題教育活動,在機關內部進行“奉獻在崗位,奉獻在港城”崗位競賽活動,激發了全鎮黨員奉獻、創業的熱情。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積極推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的貫徹實施,認真落實執行作風建設各項規定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各項要求,對機關、事業單位、村級各項費用進行了從緊核定,並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實行幹部離任審計和領導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不斷加大查處違法違紀案件的力度,紮實開展糾風專項治理。堅持標本兼治,把加強教育,嚴肅執紀和完善制度結合起來,增強防腐拒變的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