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所屬行業文物保護
成立時間1979-5-18
經營類型行政事業單位
經營範圍文物調查,發掘,研究保護及培訓
法人代表\負責人曹錦炎
詳細地址:假山路假山村26號郵編:310014
簡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辦公室在假山路假山村26號所長曹錦炎,主要從事項目為:文物調查,發掘,研究保護及培訓,在職員工58名
其前身為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調查組,1962年與浙江省博物館歷史部合署辦公。歷任所長為楊晨鐘、王士倫、劉軍,曹錦炎,現任所長李小寧。現有職工60人,其中研究館員5名,副研究館員15名,館員20名。
承擔的任務
主要承擔浙江省地上、地下文物的保護工作,負責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任務。在配合基本建設的前提下,堅持以科研為主,緊緊圍繞浙江新石器時代考古、瓷窯址考古、吳越文化研究等優勢課題開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尤其是在探索中華文明起源方面,其成績更為學術界所矚目。
成果榮譽
先後開展了餘姚河姆渡遺址,餘杭反山墓地、瑤山祭壇、匯觀山祭台、莫角山大型建築基址,湖州錢山漾遺址,桐鄉羅家角遺址,嘉興馬家浜遺址、南河浜遺址,遂昌好川墓地,蕭山跨湖橋遺址,紹興印山越國王陵、坡塘306號墓,長興便山土墩墓群,杭州雷峰塔遺址,以及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的重要考古發掘。其中多項發掘工作被評為各年度“全國考古十大發現”,或獲得國家文物局的田野考古獎。特別是“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餘杭良渚文化遺址群的調查與發掘”、“南宋龍泉窯遺址的勘探與發掘”,更獲得“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的殊榮。此外,在地上文物的保護和古建築的維修設計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如湖州飛英塔、武義延福寺、海寧海神廟、紹興古纖道、杭州胡雪岩故居的維修工程設計,以及蒼南蒲壯所城、良渚遺址群六處展示點的保護規劃設計等,均獲得專家好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出版學刊(不定期)四期,主編的《河姆渡文化研究》、《良渚文化研究》、《浙江考古精華》、《世紀雷峰》、《好川墓地》、《印山越王陵》等也已出版。尚有多部考古發掘報告即將問世。該所1985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浙江舊石器遺址考古
浙江省自2002年由已故的張森水研究員發現第一個舊石器遺址以來陸續開展了大量的專項調查和發掘工作,在填補該省舊石器時代考古發現空白的基礎上共發現了83處文化遺存,取得顯著的進步和迅速的發展。經過八年的田野工作,浙江舊石器遺址的時代序列初步建立,考古發現的空間分布也實現了“由點到面”的跨越,浙江北部和中部均有遺址分布。室內研究工作也取得喜人的成果。安吉縣的上馬坎遺址和長興縣的七里亭遺址、銀錠崗遺址、合溪洞遺址被作為研究工作的代表在發布會上被加以詳細介紹。其中七里亭遺址的上、中文化層的年代經古地磁測定為距今12.6-99萬年,將浙江古人類的活動歷史向前推至距今百萬年,對早期人類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分布、擴散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合溪洞作為浙江首箇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出土了大量的動物化石、具有人工痕跡的碎骨、石製品和用火遺蹟,包含豐富的人類活動信息,為研究末次冰期中國古人類的生存和適應方式提供寶貴資料。
書刊論文: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雷峰遺珍
良渚文化玉器浙江考古精華
河姆渡反山
雷峰塔遺址良渚遺址群
跨湖橋良渚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