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簡介
浙江大學成立於1897年,前身"求是書院",是中國人最早自己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之一。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浙江大學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浙江大學師資隊伍整體力量雄厚。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9名,長江特聘(講座)教授51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7名。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和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研究所下設
流化床燃燒與氣化研究室、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研究室、煤粉燃燒研究室、水煤漿燃燒研究室、測試與控制研究室、工程多相流及數值計算研究室、燃料利用研究室、燃燒與傳熱教學實驗室。學科隊伍
據研究所網站資料顯示:研究所有在編教職員工49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2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4人),研究員2人,博士生導師19人,副教授11人,高級工程師5人,副研究員3人。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90多人,碩士研究生100餘人。成果與榮譽
據研究所網站資料顯示:本著出人才、出成果的宗旨,培養培養博士研究生200餘名,碩士研究生400多名。與此同時,研究所湧現了一大批跨世紀的優秀人才。年輕教師中,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倪明江教授、駱仲泱教授),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3人(駱仲泱教授、嚴建華教授、樊建人教授),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2人(周俊虎教授、周昊教授),中國青年科學家提名獎1人(樊建人教授),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4人(駱仲泱教授、樊建人教授、嚴建華教授、成少安教授),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獎2人(倪明江教授、樊建人教授),有突出貢獻的國內培養博士(倪明江教授)1名,有突出貢獻的歸國博士1名(樊建人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樊建人教授、駱仲泱教授、周俊虎教授),國家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獲得者3名(倪明江教授、嚴建華教授、周俊虎教授),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5人(劉建忠教授、李曉東教授、高翔教授、周昊教授、周勁松教授)、浙江省青年科技獎、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教師、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共20人次,浙江省青年人才基金獲得者2人次,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員12人次。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4篇(池作和、程軍、周昊、羅坤),提名2篇(王智華、屠昕)。培養的博士中有30位已晉升教授,培養人才中有4位“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另向清華大學輸送長江計畫特聘教授1名。研究所歷年來共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三等1項、四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其它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二等獎8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0餘篇,其中國際期刊論文190餘篇,SCI檢索論文300餘篇,EI800餘篇,ISTP檢索論文90餘篇。擁有發明專利70餘項,實用新型專利100餘項,軟體登記13項。
據研究所網站資料顯示:研究所共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計畫項目1項,“973”二級課題項目7項,“863”項目26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餘項,國家支撐計畫項目6項,國家攀登計畫項目1項,國家攻關計畫項目10餘項,其他省部級重大重點等項目48項,國際合作項目30餘項,與國內企事業單位橫向協作項目數百項。
研究所主要對一次能源(以煤為主)及可燃廢棄物、污水的合理、高效、清潔燃燒利用、回收以及新型的能源利用和強化傳熱技術的研究。同時針對國內大量電力、化工、輕工、建築、冶金等領域所用的氣固多相流的測量,合理結構、防磨、防腐和模化等方面進行研究以及模化。
主要研究方向
1.高效低污染流化床燃燒技術2.電站煤粉鍋爐低污染和強化燃燒技術
3.新型代油燃料煤漿的燃燒技術
4.煤與生物質多聯產綜合利用技術
5.多相流動理論與計算機輔助數值試驗技術
6.固體及液固廢棄物和有毒有機廢水的焚燒綜合利用技術
7.煤炭及灰渣的綜合利用
8.電站鍋爐專家系統及自動控制技術
9.煙氣除塵脫硫技術
10.強化燃燒傳熱及餘熱利用
11.各種動力設備的磨損理論和防磨理論
12.潔淨型煤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