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一)歷史沿革
浙江台州路橋中學創辦於1944年春,系地方士紳徐聘耕、劉治雄等所籌建,時稱“黃巖縣私立路橋初級中學”。1949年5月底,黃岩解放,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同年秋,設立高中部,易名為“黃巖縣路橋中學”。1956年夏,學校轉為公立,改稱“黃巖縣第二中學”。後幾經嬗變,復稱“路橋中學”。1981年,學校被列為省重點中學。1994年底,台州撤地建市,路橋建區,更名為“台州市路橋中學”。1996年初、高中脫鉤,遂成為一所高級中學。1997年11月,學校被確認為省一級重點中學。2001年8月,學校投資2億多元實現整體搬遷。
(二)規模設施
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學校辦學規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44年初創時,校園占地20畝,校舍平房36間,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至1949年,備有校具2250件,圖書1540部,理化儀器94件,標本146件。國中每級段2個班,每年在校學生近300人。如今,校園占地面積250畝,建築面積108823㎡。擁有60個標準多媒體教室,3個多媒體階梯教室,40個選修教室,36個理化生實驗室,4個語音教室,5個音美教室、8個勞技教室,1個體藝館,1個游泳池,1個400米標準塑膠田徑場,18個籃排球場,各項設施均達到省I類標準。圖書館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藏書近14萬冊,電子閱覽室電腦120台。建有專門的科技樓,師生用計算機600多台,並全部實現了聯網。現有高中54個班,學生26120人,教職工246人。
(三)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長期堅持集體領導、分工負責的原則。體制上實行三級管理。確立校長負責制後,逐步形成以校長辦公會議為決策機構,校務會議為諮詢機構,教代會為監督機構的模式。為推動學校管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歷任領導都十分重視制度的建立。1984年開始試行教職工聘任制,建立崗位責任制。1992年實行結構工資制。1995年後陸續建立雙向聘任制、校務公開制、質量評估制等。2006年,學校召開七屆一次教代會,討論通過了《路橋中學師德群體創優考核細則及實施辦法》、《路橋中學晉升一級教師評審辦法》。2007年,學校召開八屆一次教代會,審議通過了《路橋中學教職工結構工資暫行辦法(草案)》、《路橋中學教職工學期考核暫行辦法》和《高考獎勵暫行辦法》。經過不同時期的修改、補充、完善,至今有各方面規章制度80多種。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三個代表”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中心抓質量,重點抓落實”,總結反思,尋找問題,研究對策,提高效率。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力求科學、規範、高效。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加強校風建設,努力打造“務實、創新、科學、民主、高效”的管理文化,“嚴謹、創新、進取、合作、負責”的教師文化,“勤奮、善思、誠實、樂群、向上”的學生文化,以此來豐富和發展學校內涵,增強綜合持久的競爭力。
在上級部門、社會各屆的大力支持和全體教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1980年至今,學校及部門共25次受到省級及以上表彰。
(四)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24人,師資隊伍年富力強,結構合理,35周歲以下年輕教師占68.8%,學歷合格率98.2%,其中研究生學歷10人,占4.9%。教師整體專業水平較高,中高級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0.1%。
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校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通過師徒結對、名師課堂教學展示、教學藝術沙龍等形式,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校本培訓。加強教師新課程理論的學習與交流,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團隊文化建設,形成合作型學習共同體。通過長期艱苦的努力,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目前,在省市區教學業務評比中獲獎的教師超過50%,其中有省市級名教師9人,省市級教壇新秀10人,省市級優秀教師13人、市教學能手11人。
(五)優良傳統
學校有著光榮的優良傳統。創辦不久,地下黨椒南工委書記郟國森和進步人士盧英遜、蘇滋祿、解若冰等相繼進入路中任教。在他們的秘密領導下,全校師生配合抗戰後的國內形勢,積極開展“反內戰、反飢餓、反法西斯教育”運動。學生中有“怒濤社”、“新生代社”、“女聲社”等組織。路橋解放前夕,進步師生組織宣傳隊,經常上街向民眾宣傳共產黨的偉大,解放軍的功績等,為路橋以及黃岩的解放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在此期間,一批進步學生經中共地下黨的介紹,參加了浙南遊擊隊。韓戰爆發後,學校積極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活動。20名左右學生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其中龔亨和等犧牲在朝鮮戰場上。
解放初期,學校為解決困難,組織師生開展工讀活動,自給自救。1954年,學校開始綜合技術教育,首設工場。1958年前後,學校大搞勤工儉學,陸續辦起電化廠、機械廠、製藥廠、磚瓦廠、教具廠、造紙廠、小農場等10多個廠(場)。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形成了“刻苦、求實”的優良校風。1990年3月,學校被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後幾經複評,至今保持這一稱號。
(六)教學工作
路橋中學素以刻苦而高質量著稱。教學上重視因材施教,全面提高。50年代,學校提出“文科教師要會文懂理,理科教師要會理懂文”以及確保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的要求,經常組織文、理科教師相互觀摩,組織相關學科教師一起進修、研討;對學生分快、中、慢進行複式教學。隨著形勢的發展,學校又陸續提出了“精講精練,多思多問”、“打好基礎,發展特長,減輕負擔,提高質量”、“育人為本,質量第一,爭創特色,全面發展”等辦學理念,並逐步建立質量評估制,教學質量明顯提高。1959年高考取得優異成績,全體考生數學平均成績居全省第三,各科總平均成績居全省第七(在溫州地區均第一,當時黃岩屬溫州地區)。由於招生區域變動,學校招生範圍縮小而規模擴大,生源質量大幅度下降。面對不利局面,學校提出了“中心抓質量,重點抓落實”的工作思路,制定教學管理、提高質量的措施,即致力於兩個提高: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率;狠抓兩支隊伍:備課組長隊伍和班主任隊伍建設;開好兩個會:備課組教學分析會和班主任教導會,把提高質量的措施落實到每個教師、每個學生。與此同時,學校提出了“以活動促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形成學校教育、教學新特色,進一步提高了教育質量。2006年高考,上重點線212人,蔣仙麗、林添同學理科成績分別名列台州市第1、第4名,兩人均被清華大學錄取。2007年高考,呂淼同學文科成績名列台州市應屆生第一名。在2006、2007年(第七、第八屆)“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競賽中,我校學生分別在7個比賽項目獲一等獎,共11人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