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流蘇鷸夏季雄鳥的臉多數裸露,具有小的疣和纖羽。耳羽簇,枕部兩邊和覆蓋在前頸和胸的飾羽變化較大,顏色為栗色,皮黃色,白色,或黑色而帶紫色光澤,具有黑色橫斑或無斑。翕、肩和三級飛羽主要為灰褐色,混雜著栗色或黑色,羽緣較淡。飛羽黑褐色,大覆羽尖端白色,內惻初級飛羽基部也為白色,它們共同形成翅上窄的白色翅帶。腰主要為黑褐色。尾上覆羽相當長,中間褐色,兩邊白色,形成兩個大的橢圓形白斑。尾羽主要為暗灰色,多被尾上覆羽所掩蓋。下體白色,下胸和兩脅綴有一些黑色或栗色。
雌鳥夏羽臉不裸露。頭部沒有耳羽簇、前頸和胸也無裝飾羽。上體主要為褐灰色,羽緣白色。翕和肩具黑色中心斑。下體主要為白色,胸和兩脅具顯著的黑色斑點。
冬羽似雌鳥夏羽,但上下體均較淡。上作暗灰褐色,具黑色中心斑。下體白色,前頸、胸和兩脅微綴灰色斑點。有些(多數為雄鳥)在胸和頸基具明顯的斑紋。有的頭、頸和胸,有時甚致上翕純白無斑。
幼鳥似冬羽。但頭、頸、胸和上腹綴有較多的皮黃色。翕、肩和三級飛羽黑色。具淡皮黃栗色和白色羽緣。翅上覆羽黑褐色,羽緣皮黃色。
虹膜暗褐色。嘴多數為黑褐色。有時在基部綴有褐色或紅色。但在繁殖期雄鳥常有很大變化,常為黃色、橙色或粉紅色。嘴短,微向下彎曲。雄鳥繁殖期臉部皮膚顏色也有變化,常為綠色、黃色、橙色或紅色。腳粉紅色、橙紅色或黃色。幼鳥腳為暗黃褐色或綠色。但第一年冬天以後則混雜有橙色或橙粉紅色。
大小量度為:體重雄性137—232克,雌性95一120克;體長雄性26O一330毫米,雌性200—270毫米;嘴峰雄性30—42毫米,雌性26—31毫米;翅雄性167—210毫米,雌性132—170毫米;尾雄性62—70毫米,雌性49—60毫米;,跗跖雄性45—55毫米,雌性37—47毫米。
分布範圍
流蘇鷸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西自英國、挪威、瑞典,往東到西伯利亞東北角的楚科奇半島,南至德國、荷蘭、中亞吉爾吉斯平原和阿爾泰山。越冬於非洲、東南亞和澳大利亞。遷徙期間經過中國新疆西部、西藏南部、吉林西部、河北、江蘇、山東、廣東、福建、香港和台灣。部分留在廣東、福建、香港和台灣越冬。生活習性
流蘇鷸繁殖期棲息於凍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與河流岸邊,以及附近的沼澤和濕草地上。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草地、稻田、耕地、河流、湖泊、河口、水塘、沼澤、以及海岸水塘岸邊和附近沼澤與濕地上。很少到海邊湖澗地帶活動。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和棲息。常邊走邊啄食。有時也進到深水地區,將頭浸入水中覓食。在東非鹽水湖地區,常常游泳。
流蘇鷸主要以甲蟲、蟋蟀、蚯蚓、蠕蟲等無脊椎動物為食。有時也吃少數植物種子。常邊走邊啄食。
聲音: 移動的時候叫“BI-YU BI-YU”,晚上叫“GUAC-GUAC”。
生育繁殖
流蘇鷸的繁殖期為5—8月。營巢於沼澤濕地和水域岸邊。特別喜歡在有草的湖泊與河流岸邊營巢。雌雄鳥之間無固定的配偶關係,不形成對。在繁殖交配期間,雄鳥常聚集在固定的苔原湖邊或其它適合的求偶場進行複雜的求偶表演。在此表演中,一些雄鳥還通過某種姿式,有時甚致通過踢、啄來保衛自己獨自的、大約一平方米左右的“居留地”,而其它處於從屬地位的雄鳥則聚集於周圍。它們豎起耳羽簇和展開飾羽,做出各種姿式,彼此相互向上跳躍,並不斷地爭鬥。特別是當雌鳥到來時,這種活動更為活躍。雌鳥來到求偶場,和一個或多個雄鳥交配後,便離開求偶場獨自營巢繁殖。而雄鳥則繼續留在求偶場,等待前來的雌鳥與之交配,不參與任何孵卵和照護幼雛的活動。通常置巢於草叢中或在有其它植物隱蔽下的地上。通常較為隱蔽,不易被發現。巢實際上很簡陋。主要由雌鳥在地上掘一小坑,內墊以枯草和樹葉。每窩產卵通常為4枚,偶爾3枚。卵的顏色為橄欖褐色、黃褐色、淡綠色或淡藍色,被有褐色或灰色斑。卵的大小為39—48×28~33毫米。雌馬孵卵,孵化期20~21天。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鴴(音同“恆”)形目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 目: 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 |
鴴形目(Charadriiformes)包括比較繁雜的類群,其中部分類群有時被單劃分為目。鴴形目以中小型涉禽為主,擁有最多的涉禽,也有擅長游泳的海洋鳥類,還有適應潛水生活的種類。鴴形目有16-17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的水域,從兩極到熱帶都有其代表,中國有9-10科。 | |
科 | 代表鳥類 |
雉鴴科(Jacanidae),雉鴴是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淡水水域的中小型涉禽,接近於秧雞科,有時被提升為目。雉鴴共有7種,中國2屬2種。 | 長腳雉鴴 |
彩鷸科(Rostratulidae),彩鷸是舊大陸淡水水域的中小型涉禽,象三趾鶉一樣,在繁殖行為上性倒轉。彩鷸有2屬2種,中國1屬1種。 | 彩鷸 |
蠣鷸科(Haematopodidae),蠣鷸是中型涉禽,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區,喜食貽貝,中國只有蠣鷸一種。 | 蠣鷸 |
鴴科(Charadriidae),鴴科包括鴴和麥雞,除南極外都有分布,包括大量的小型涉禽,是濕地的重要組成。鴴科共有9屬65種,其中中國有3屬13種。 | 金鴴 |
鷸科(Scolopacidae),鷸科包括種類繁多的中小型涉禽,分布於世界各地,是濕地的重要組成,多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繁殖,有些種類遷徙的距離非常遙遠。鷸有細長的嘴,以直嘴為主,有些種類則向上或向下彎曲。鷸科23屬87種,中國有14屬38種。 | 流蘇鷸 |
反嘴鷸科(Recurvirostridae),反嘴鷸科是較大型的涉禽,廣泛分布於溫,熱帶淡水水域,有3屬7種,中國有3屬3種。 | 紅胸反嘴鷸 |
瓣蹼鷸科(Phalaropodidae),瓣蹼鷸趾間具瓣蹼,可以游泳,有繁殖行為上性倒轉的現象。瓣蹼鷸在北極凍原繁殖,遷徙到於溫,熱帶地區。瓣蹼鷸科有2屬3種,中國有1屬2種。 | 赤斑瓣蹼鷸 |
蟹鴴科(Dromadidae),蟹鴴科只有蟹鴴一種,主要棲息在東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和亞洲南部的海岸地區。 | 蟹鴴 |
石鴴科(Burhinidae),石鴴有比較大的頭和眼,分布於各大陸溫,熱帶地區,在黃昏和夜間活動,中國只有石鴴一種。 | 石鴴 |
燕鴴科(Glareolidae),燕鴴體型似燕,飛行也似燕,喜食蝗蟲,分布於舊大陸溫,熱帶地區,有5屬16種,中國有1屬2種。 | 領燕鴴 |
籽鷸科(Thinocoridae),籽鷸體型似沙雞,喙短似雀,以種子為食,只產於南美洲西部,有2屬4種。 | 小籽鷸 |
鷗科(Laridae),鷗科是人們最熟悉的海洋鳥類,在沿海和內陸水域活動,分布遍及全球,有些種類如北極燕鷗每年都往返與南北兩極之間,是遷徙距離最長的動物。鷗科有17屬90種,常被進一步劃分為鷗科和燕鷗科兩科,中國10屬32種。 | 燕鷗 |
鞘嘴鷗科(Chionididae),鞘嘴鷗介於鴴和鷗之間,嘴似鶉雞類,能在地面快跑。鞘嘴鷗產於亞南極地區的海島,僅1屬2種。 | 鞘嘴鷗 |
賊鷗科(Stercoriidae),賊鷗主要在兩極地區繁殖,可遊蕩至亞熱帶和熱帶海域,常掠奪其它海鳥的食物,也捕捉各種小動物。賊鷗有1屬5種,我國只有中賊鷗一種。 | 賊鷗 |
剪嘴鷗科(Rynchopidae),剪嘴鷗下喙比上喙長,捕食時緊貼水面飛行,將下喙叉入水中分水從而將食物送入嘴中。剪嘴鷗是熱帶水鳥,共1屬3種,在美洲,非洲和亞洲南部各有一種,中國只有一種,即剪嘴鷗。 | 黑剪嘴鷗 |
領鶉科(Pedionomidae),鶴形目的一科。領鶉體型似三趾鶉,但有四趾,也是雄鳥負責孵卵。領鶉僅1屬1種,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 | 領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