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話食粉

《活色生香話食粉》是據廣州日報上一篇介紹和討論粉的一篇文章。

(據廣州日報) 粥粉面飯,從排名先後可見粉的地位舉足輕重。有人說,南粉北面———粉就像南方人的胎記,是南方人飲食細緻而講究的寫照。它雪白如凝脂的“肌膚”,粗細如雲發的“外形”,忽而爽忽而韌的口感,都叫人著迷。
粉是用米漿做成,做法簡單,變化卻五花八門,除了沙粿條外,桂林米粉、雲南米線等等都是中式粉家族中的重要分子。不同地域孕育出不同形狀、不同食法、不同味道的粉,食法層出不窮,甚至連烹調也各顯神通———過橋、即拉等,各自精彩。
香飄四溢的沙粿條
粿條有150年歷史,以大米和水做成,看似簡單,實質大有文章。大米要選優質的隔年晚造米,做出來的粿條爽而韌,至於水,用的是“白雲水”,粿條一定要新鮮才好吃。沙粿條村位於白雲山腳下,各種沙粿條的食法多達百種。那天下午來到沙粿條村,首先點一款堂炒桂花沙粿條,等待時,忽地飄來一室的蛋香、爆炒香,香氣環繞整個包間……遇上一碟好的乾炒沙粿條,真讓人愉悅,讓人回味,叫人久久不能忘懷。
這款堂炒桂花沙粿條的幕後功臣是有多年入廚經驗的黃師傅,他說:“沙粿條首先要靚,質地爽韌。上乘的炒沙粿條要乾身,不油膩,吃完後,碟上要幾乎沒油績,味要淡,太濃太油是一般的炒法。而豉油要上色均勻,如果沙粿條仍有白色部分,原因有二:一是炒功不到家,二是懶散的表現,所以炒沙粿條前一定要抖散開來,炒得好的粿條,條條分明,不得重疊,清爽而不膩口。爆炒功夫也非常重要,師傅當著食客的面,先燒紅了鍋,然後下適量的油搽勻整鍋,用文武火爆炒沙粿條,加入本地的土芹、金華火腿絲、瑤柱等等各種調料配料,一兜一炒,前後不過幾分鐘,看準沙粿條軟身時才加雞蛋漿,讓沙粿條吸盡配料的香氣和鮮味。沙粿條色澤分明,入口不油不膩,有絲絲瑤柱的清香,十分清爽,若想味道更佳,不妨加點辣椒醬,吃起來清爽開胃。
乳豬果醬沙粿條———食法上近似片皮鴨,材料上用現點現烤的脆香乳豬皮,切成精細均勻的長方形狀,彩色的沙粿條薄片中有蔬菜汁的綠粿條、紅蘿蔔汁的紅粿條、點點棗紅的蝦子粉,再加入秘制的果醬,口感層次分明,啖啖新鮮。
正宗桂林米粉
五山鎮岳洲路的桂林芬連鎖店,店面不大,每逢飯市人頭攢動。去年在赤崗路開了分店,生意依舊紅火。這裡所用的桂林米粉和香料全部由桂林運來,米粉外表光亮、細滑、柔韌。它的製作方法是用清純的灕江水,將桂林優質大米泡漲,磨碎化為漿並濾乾,揣成粉團煮熟,然後壓榨成根根米粉,再在水中團成一團即成。因為它經過反反覆覆揉搓,因此,其結構緊密異常,筋力極好。
吃米粉離不開滷水,桂林米粉之所以久負盛名,最主要的是滷水鮮美。滷水的製作是將桂皮、陳皮、甘草、小茴香、八角等熬制而成,別具風味。米粉本身淡而無味,關鍵是要與濃香的滷水摻拌,才顯濃淡相和、味美色鮮。粉條圓細而柔韌,滷水鮮美芳純,肉菜香松而爽口。桂林芬廚師演繹創造出涼拌紛、酸辣粉、三鮮粉、牛腩粉等等,給米粉注入了無限活力。
同事們最愛酸辣粉,酸筍泡在紅辣的湯里,酸中帶辣,辣裡帶甜,邊吃邊哈氣那才叫過癮!一樣色厚味濃,但吃過的人都覺得桂林芬的酸辣粉不僅細柔糯香,而且在香辣之餘還透著那么一份桂林山水難捨的甜意和靈氣,更讓廣州的食客欲罷不能。最吸引人的是,這裡可以品嘗到“你千萬莫講,一講口水就流”的馬肉米粉。
熱呼呼過橋米線
雲南米線細長,潔白,柔韌。廣州的大班雲南米線是根據廣東人的口味作過改良的米線,以制湯考究,吃法特別、多樣,滋味鮮甜清香,鹹淡相宜而有名。在這裡吃過橋米線,要用大湯碗盛雞、豬骨、藥材熬成的濃湯,湯表面有一層油,作用是保持湯汁高溫,然後將切成薄得透光的肥牛片、魚片等放入湯內,用筷子輕輕攪動,使之燙熟,再放入菇菌、青菜等,最後放入米線在碗裡翻騰,再加入一點辣椒油,一把米線一碗湯入肚,當嘴巴被香醇的湯汁辣得火燒火燎時,便會呈現一臉的舒坦和滿足。
不過,我總覺得雪花牛肉才最有真味,肉質細嫩緊密,入水一汆就得,吸收湯汁的精華,如此一碗米線才得以渾然一體,美味不可言喻。雪花牛肉過橋也便成了來這裡必點的招牌米線,伴著一陣混合香味,每每看到端上來的碩大碗裡極為豐富誘人的“內容”,總是十分滿足。汆過的肉片色澤粉潤,米線潔白潤澤,湯汁濃香喜人,幾點綠色隱約其間,如此濃墨重彩,讓你眩目得只想立刻舉起筷子,大快朵頤。肉片極為鮮嫩,米線入口爽滑,吹開熱油喝口肉湯,鮮、香、燙等鮮美滋味讓舌頭不由得打顫。文黎運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