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西方國家花了2500年時間,經歷了無數戰爭,才認識到孫子的偉大和英明;“三十六計”更使無數政治家、軍事家、商人成名於天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精華,本書將兩者合而為一,不僅對原文進行注釋和講解,還用古今中外商場、戰場等領域的故事進行舉一反三的闡述,通俗易懂,活學活用。
德皇威廉二世被黜後嘆息說:早二十年讀《孫子兵法》,就絕不會遭受亡國的痛苦了。
三十六計使中國歷史多次改寫。
如今,《孫子兵法》被譯成多國文字,是很多著名的軍事院校的必讀教材。很多國家都成立了孫子兵法研究會,研究他的軍事思想。隨著世界統一市場時代的來臨,《孫子兵法》中的作戰思想也漸漸運用到管理領域,成為管理學思想寶庫中的重要理論依據。
《活用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集《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於一體,採用原文、譯文、解說、舉一反三的編寫體系,使讀者易懂,能學以致用。《孫子兵法》因其優勝的謀略計策而使中國歷史多次被改寫;而"三十六計"也因其是注重信息思想的著作而被無數政治家、軍事家、商人成名於天下。
孫子生活在齊國的時候,齊國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公元前532年,齊國的田、鮑、欒、高四大家族爭權奪利,發生內亂。作為田氏宗族支脈的孫氏,擔心田氏宗族一旦失勢,會殃及自己,於是便棄家奔吳。孫武就這樣在吳國都城姑蘇(今蘇州)不遠的邊邑定居了下來。孫武奔吳前後,楚國的伍子胥、伯?G87BA?也因先父祖被楚王無辜殺害,逃到了吳國,想藉助吳國的力量,替父祖報仇。這時候,孫武正在邊邑過著種田與研究兵法的隱居生活,伍子胥恰好是他的近鄰。孫武身處戰爭頻繁、諸侯間兼併異常激烈的年代,加之他的父祖都是有名的將領,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身世,都為他寫作兵書提供了充足的條件。伍子胥很器重孫武,對他的軍事才能和造詣非常欽佩。
公元前515年,吳國發生宮廷政變。吳國公子光與伍子胥密謀,派專諸刺殺了吳王僚,光自立為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闔閭。闔閭即位後重用伍子胥,伍子胥向闔閭推薦了孫武。孫武向吳王上兵書十三篇,吳王讀後擊節讚嘆,決定任用孫武整治軍隊。從此,孫武與伍子胥一起,為吳國的爭霸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公元前506年,吳國舉全國之兵伐楚,以伍子胥、孫武為將軍,千里迂迴,深入楚境,大破楚軍,攻占了楚國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紀南城)。吳國發動的這次戰爭,從規模和實際效果來說,都是春秋時最大的,所以有的歷史學家稱此戰是“東周第一大戰”。
孫武獻給吳王的十三篇兵書,就是後來的《孫子兵法》。書中提出的一些觀點,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我專敵分”(即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兵貴神速”、“出奇制勝”、“避實擊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等等,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至今仍有無比巨大的方法論意義,足以指導今人的生活實踐。
本書目錄
前言
上篇活用孫子兵法
前言
第一篇 計篇
第二篇 作戰篇
第三篇 謀攻篇
第四篇 形篇
第五篇 勢篇
第六篇 虛實篇
第七篇 軍爭篇
第八篇 九變篇
第九篇 行軍篇
第十篇 地形篇
第十一篇 九地篇
第十二篇 火攻篇
第十三篇 用間篇
下篇活用三十六計
前言
總說
第一套 勝戰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
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度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
第十計 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第四套 混戰計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 渾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途伐虢
第五套 並戰計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癲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第六套 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