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兒湯

洗兒湯:“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表面上寫孩兒,實際上既諷刺了權貴,又“似訴平生不得志”。

詞義

洗兒湯》這首詩語言淺白易懂,雖然僅28個字,情感卻跌宕起伏,表面上是為孩兒寫詩,而實際上既諷刺了權貴,又是“似訴平生不得志”。

作者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四川眉山人。與父洵、弟轍,號稱三蘇。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曾任鳳翔判官、殿中丞等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出為杭州等地方官。後因寫詩諷刺新法,被捕回京,入御史台獄,釋放後,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宋哲宗時,召為翰林學士。後又出知杭州,而後一再遭貶,先後貶到惠州、瓊州、昌化。宋徽宗即位大赦,被召回京,病死在常州旅舍。
了解了蘇軾的生平後,讀這首詩就不會感覺到蘇軾真正希望孩兒“愚且魯”,而是借對孩兒智商和性格的期望,抒發自己的滿腔激憤;借希望孩兒“無災無難到公卿”,諷刺當時“愚且魯”的公卿們。
蘇軾是詩詞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講究煉詞煉意,這首七絕也是如此。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一個“誤”字,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詩中幾處轉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聰明,我卻望子愚蠢,一轉折也;人聰明就該一生順利,我卻因聰明誤了一生,二轉折也;愚魯的人該無所作為,但卻能“無災無難到公卿”,三轉折也。蘇軾的牢騷全在這些轉折中。

參閱

給“人生七十”算一帳
——唐寅《七十詞》思讀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伍隍中學 羅欽鴻
七十詞
唐寅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
這是我國明朝江南風流才子唐伯虎(名寅,字伯虎)對自己七十人生的感嘆。他少年時放浪不羈,後得到好友祝允明規勸,閉門讀書,在十八歲時參加鄉試並取得第一名,即解元。在會試時,因牽連科場舞弊事件,被捕下獄,後雖平反,但卻被黜治貶吏,唐寅憤而不就任,並在桃花塢建桃花庵,終日與友把酒言歡。他的詩文書畫都有很高的造詣,居吳中四大才子之首。
讀完這首詩,我們不只是覺得詩人在算數學題,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詩人對人生的短暫和生存的無奈的慨嘆。
詩人借用杜甫的詩句開頭,指出一個人活到七十歲的確不容易;引用的目的不是感嘆古人命短,而是感嘆自己活到七十歲很不容易。既然自己活到了七十歲,那又有什麼可慶幸的呢?詩人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呀,除去幼小時不懂事的十年,除去衰老時“耳順”的 十年,
“有效使用”的就只有五十年了。這僅有的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度過了,多么可悲啊!然而更可悲的是,這僅存的二十五年,並不是幸福歡樂的,而是勞碌奔波、痛苦煩惱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耗費時間的方式很多,外國人所算出的人對社會做貢獻的有效時間都不到二十五年,看來唐寅還屬樂觀的算法。
其實,人的壽命長短不是很重要,因為生命的充實,在於領悟生命的深淺;生命的價值,取決於在有限的生命中所做事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