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經濟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是國務院1992年批准設立的享受保稅區政策的國家級開發區。洋浦經濟開發區位於海南西北部的洋浦半島,現有面積31平方公里。2007年,國務院批准設立洋浦保稅港區,面積9.206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2.3平方公里已封關運作)。2012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調整了開發區四至。2013年10月,經省委省政府批准,儋州市三都鎮整建制劃入洋浦管轄,洋浦開發區規劃面積達到120平方公里,人口10萬。洋浦經濟開發區地處泛北部灣中心區域,北與廣西隔海相望,西與越南一衣帶水,毗鄰東協自由貿易區,與周邊20多個港口距離200海里左右,是北部灣距離國際主航線最近的深水良港,是我國距離南海石油天然氣資源和中東石油最近的石油化工及油氣儲備基地,是中東、非洲油氣進入中國的第一個節點。

基本信息

概況

洋浦經濟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是在以鄧小平江澤民為代表的黨和國家兩代領導核心的關心與支持下,於1992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在中國眾多的經濟開發區中,洋浦經濟開發區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在地理上洋浦是中國與東南亞、中東、非洲最近的地區,有利於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她的30平方公里土地使其成為中國沿海地區唯一仍可成片規劃、大規模設廠的港口工業基地;在資源上洋浦周邊儲量豐富的天然氣、鐵礦石、石英砂、鈦礦和海鹽等礦產已開始開發,海南省還有大量的熱帶農作物產品可資加工;在政策上她是中國第一個外商成片開發和享受保稅區政策、屬於"境內關外"的開發區,國家和海南省給予進入洋浦的中外企業以最大的稅收優惠。目前,開發商和政府已經在洋浦經濟開發區投入68億元人民幣建設基礎設施,海南省設在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派出機構--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制定了一系列優質服務的管理條例,簡化行政手續,方便投資者註冊,使洋浦具備了大規模招商的物質條件和管理水平。

1993年洋浦經濟開發區的大規模開發正式啟動,至今區內固定資產投資已達68億元人民幣(包括國家直接投資、開發商投資和其他國內外商家的投資),其中開發商直接用於土地開發26億港元,對洋浦電廠投資21億港元。開發區已初步完成45公里的主幹道網、11.4公里的海關隔離網,平整土地18平方公里;建成35.8萬千瓦的電廠、燃油碼頭及輸電網,並同海南省電網併網,目前電廠正在擴建中,最終發電能力將達到44萬千瓦;郵電通訊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程控電話、行動電話及公用數據網也已全部開通;居民安置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建成各種戶型民宅1066套,第一批搬遷戶已全部搬進新居;洋浦港現有3個3.5萬噸級深水泊位,2個2萬噸級多用途泊位和1個3千噸級泊位,年吞吐能力為250萬噸。一流的基礎設施已使洋浦具備大規模開發建設的條件。

開發區管理機構、海關、口岸聯檢和金融管理機構已配套健全。國內主要金融機構和國外大銀行在洋浦設立了分支機構。學校、醫院、郵政、電訊、交通、商場,以及一些文化場所提供各種配套服務,並且不斷完善。中國政府和海南省對洋浦的發展極為重視,國家領導人多次視察洋浦,鄧小平、江澤民、李鵬、朱鎔基等領導人對洋浦的發展建設都做出了明確的批示。

展望21世紀,洋浦必將通過進一步的創造性實踐,成為海南省重要的經濟成長極和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

建制沿革

洋浦經濟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原海南行政區領導為了帶動島嶼經濟的發展,開始謀劃在洋浦設立“經濟開發區”。

海南建省後,省委、省政府積極推動並組織實施,於1988年12月正式向中央請示:將洋浦30平方公里土地的使用權,一次性出讓給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成片開發。由於當時一些人對這種開發模式不理解,因此引發了關於洋浦的爭論。

1989年4月28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共海南省委關於設立洋浦經濟開發區的匯報材料上批示:“我最近了解情況後,認為海南省委的決策是正確的,機會難得,不宜拖延。但須向黨外不同意者說清楚。手續要迅速周全。”

1992年3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洋浦經濟開發區,中國首例外商投資成片開發區就此誕生。

1992年8月18日,海南省政府與熊谷組正式簽訂《洋浦經濟開發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契約》,將區內27.353平方公里的土地使用權一次性出讓70年,熊谷組聯合香港榮高貿易有限公司、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台灣大中華集團有限公司和三家國內銀行成立了洋浦土地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參與洋浦開發。

1993年海南省政府設立了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作為省政府派出機構,代表省政府對開發區及臨近劃定的所屬海域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權。

1994年以後,國家實行巨觀調控政策,洋浦優惠政策部分被相繼取消,受其影響,開發商放慢了投資速度,並於1995年下半年起基本停止了投資。此後,洋浦開發主體發生幾次變化,自2004年開始,在國務院的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對洋浦的開發主體實施了兩次重組,於2007年實現了政府主導開發的重大轉變。

2010年3月,經省委、省政府批准,洋浦管理局更名為洋浦管理委員會,將控股公司成建制併入洋浦管委會,理順了洋浦開發體制機制,建立了集經濟、社會、行政於一體的黨政企聯席機制。

2011年12月26日,海南省委五屆十二次全會討論通過《海南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加快洋浦開發建設的決定》。《決定》明確:省政府授權開發區管委會行使省級行政管理權,代表省政府對行政區域及其鄰接海域實施統一管理,行使市和縣級行政管理權;協調國家和省有關部門設立的工作機構。省政府所屬部門行政管理權委託洋浦管委會行使,強化公檢法職能。開發區管委會實行集經濟、社會、行政等職能於一體的管理模式,對洋浦控股公司統一管理。

行政區劃

2009年3月,原乾沖區、新英灣區和新都區三區合併為新乾沖區。

2013年10月9日,三都鎮併入洋浦經濟開發區。

2015年1月新乾沖區行政區劃調整,分設乾沖區和新英灣區。

2016年3月8日,三都鎮改設為三都區。

2016年,洋浦經濟開發區管轄乾沖區、新英灣區和三都區。

地理環境

位置

洋浦經濟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位於海南省西北部的洋浦半島上,地理坐標為北緯19°43′,東經109°11′,占地面積為30平方公里。三面環海,海岸線長度為24公里。

地質地貌

地質地貌:洋浦地區地處臨高隆起帶,屬於雷瓊凹陷的一部分,由於火山熔岩流動到海岸地帶,後受長期風化侵蝕,岸線表現為犬牙錯狀,並顯現陡崖。開發區由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和階地平原組成,呈現西北稍高、東南稍低、平坦開闊的地形。地質基礎由“湛江群”粘土、砂質壚姆、玄武岩和石英砂構成,具有較高的建築承載力。經國家地震局鑑定,洋浦半島的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

氣候

洋浦屬熱帶季風氣候,常年主導風向為東風和東北風,6級以上大風率僅為0.06%。區內年均降雨量約為1100毫米。相對濕度介於82%(夏季)與26%(冬季)之間。這裡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4.7°C。

水文

洋浦半島三面環海,海域面積遼闊,且水域較深,東南24公里的海岸線上,分布著大小20多個海灣。洋浦灣內可建港岸線長6.6公里,可建20多個萬噸級泊位,最大泊位可達10萬噸級。海岸地質穩定堅固,航道近岸且深。灣內水深平均11米,最深處達24.6米,2萬噸級船舶可不受潮水影響自由進出。

自然資源

現已探明的南海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鶯歌海盆地、距洋浦2-3百公里,計畫2005年天然氣生產能力達到60億立方米,2010年達到187億立方米,2015年達到257億立方米。其中崖13-1氣田年產天然氣34億立方米,輸氣管線已鋪至東方八所,距 洋浦130公里;東方1-1氣田年產天然氣24億立方米,已於2003年投產並將天然氣輸送到洋浦。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洋浦經濟開發區人口有10萬,民族以漢族為主。

經濟

洋浦經濟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

“十一五”時期,洋浦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31.5%,2010年達到178.2億元,是2005年的5.7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67%,2010年達到572.8億元,是2005年的13.2倍;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1.5%,2010年達到124.1億元,是2005年的8.9倍;全口徑公共財政收入年均增長67%,2010年達到147.8億元,是2005年的9.8倍;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長45%,2010年達到2816.7萬噸,是2005年的6.5倍;進出口總值年均增長107%,2010年達到61.7億美元,是2005年的38倍;

2011年,洋浦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200億元,實現210.9億元,同比增長18.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700億元,達到711億元,同比增長22.4%;全口徑公共財政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達到203.6億元,同比增長38%;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萬噸,達到3092萬噸,同比增長10.1%。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洋浦作為海南省新型工業龍頭的作用日益凸現。

洋浦經濟開發區自1992年3月批准設立以來,經歷了風風雨雨,由於種種原因,開發區的功能定位一直不夠清晰,產業方向不夠明確,發展規劃多次調整,土地開發成本過高,基礎設施不完善,因而一直未能得到全面開發。近幾年開發思路逐步明晰,發展方向基本明確,工作走向正軌,開發速度明顯加快。現在,區內在建和投產工業項目近30個。2005年,該區實現GDP 31.4億元,比上年增長57.3%;工業總產值43.3億元,增長278.8%;工業增加值13.9億元,增長269.0%;稅收總額9.9億元,增長54.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9億元,增長62.9%;固定資產投資76.4億元,增長36.0%;港口吞吐量431.6萬噸,增長98.3%。2006年,該區預計實現GDP 55億元,工業總產值148億元,港口吞吐量1000萬噸。區內漿紙、油氣化工、電力等主導產業的雛形初步形成,經濟正呈加速發展。

截至2006年區內投資上億元的項目有:

一、是由印尼金光集團投資建設的100萬噸木漿項目,占地6000畝,總投資額102億元人民幣,建設兩條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單一製漿生產線,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高標準的環保措施,污染治理達到或優於國家一級排放標準。2005年銷售收入30億元,稅收1.5億元。2006年完成技改,將產能提高到132萬噸。

二、是由中國石化(SINOPEC)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800萬噸煉油項目,占地3750畝,總投資額116億元人民幣。於2006年9月全面建成投產。預計年銷售收入250億元,工業增加值43億元,稅收22億元。

三、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控股的洋浦發電廠,經過技術改造,總裝機容量達到44萬千瓦,年發電量16—18億度,額定效率提高50%,達到當前國際先進水平。

四、是由海口農工貿(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建設的麵粉加工廠,總投資額8.6億元,年加工小麥50萬噸。首期已投資1.3億元,年加工小麥10萬噸。

五、是中國石化(SINOPEC)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與上海嘉盛企業集團投資的8萬噸苯乙烯項目於2006年11月建成投產。

六、是金華海物流倉儲、5萬噸糧食儲備庫項目正在建設之中;300萬噸混合燃料、18萬噸特種油品基礎油項目等一批石化產業鏈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此外,還有海南椰島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變性澱粉加工、豐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投資的精密機械加工、香港導峰製衣廠有限公司投資的大型服裝廠等一批較大型項目運行正常。

2005年12月20日,金光紙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160萬噸造紙項目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核准。目前已定址洋浦,正在積極推進的項目有: PX和PTA(規模待定),10萬噸聚苯乙烯,300萬噸LNG,100萬噸乙烯,1000萬立方米石油儲備、海洋工程船等項目。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洋浦經濟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學校一覽表

洋浦中學

洋浦技工學校

洋浦第一國小

洋浦國小

乾沖一小

乾沖二小

東浦國小

新英灣國小

新都國小

洋浦駕駛培訓學校

醫療衛生

海南省人民醫院洋浦分院

洋浦經濟開發區乾沖醫院

洋浦經濟開發區婦幼保健所

基礎設施

供水排水

洋浦周邊有松濤水庫(最大庫量33億立方米,正常庫量26.1平方米)和春江水庫(可擴充上億立方作為補充水源)。其中,松濤水庫至洋浦的供水工程(一期)已經完工,供水能力為25萬立方米/日;二期項目於2011年11月開工,供水能力為45萬噸/天,計畫於2015年底建成供水;日供水5萬噸的自來水廠也已建成投入使用。這些水源足以保證洋浦日常生活和發展工業的需求。區內排水、排污地下主管網已基本形成,大型項目排污系統已建成投入使用。

供電

洋浦現有一個44.4萬千瓦的燃氣電廠,與海南省電網聯網。電廠規劃最終規模為135萬Kw,可以承擔開發區較大的工業用電負荷。同時,還有42萬千瓦的企業自備電廠,建成三級配電系統。

交通

港口

洋浦半島海岸線長50公里,深水近岸,避風少淤,可建1-30萬噸級泊位200多個。目前,已建成貨櫃泊位、多用途泊位、散貨雜貨泊位、原油泊位、成品油泊位、化工品泊位、LNG專用泊位共33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3個,最大為30萬噸級原油碼頭。在建貨運碼頭泊位1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1個,最大為30萬噸級。

此外,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積極推進港口資源整合,與海口市簽訂《海口港—小鏟灘碼頭港口資源整合合作協定書》,並成立合資公司,努力打造海南面向東南亞的航運樞紐和物流中心。

公路

洋浦距離海口130公里,距離三亞240公里。作為洋浦至海口“一小時交通圈”的重要交通工程——洋浦大橋已於2014年建成通車,洋浦至海口的時間縮短到1小時。

鐵路

環島高鐵將於2015年建成通車,將大大縮短洋浦至海口、三亞的時間。

空運

洋浦距離海口美蘭機場140公里,三亞鳳凰機場280公里。已開通到香港、澳門、韓國、日本、新加坡、曼谷、吉隆坡、莫斯科、聖彼得堡、曼徹斯特等地的固定國際航班。

政治

洋浦經濟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

組 長:張 磊(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副組長:梁 博(管委會巡視員)

喬亞洲(管委會副巡視員);

成 員:張樓輝(國稅局局長)

潘家飛(地稅局局長)

潘永強(工商局局長)

吳碧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陳 琳(財政局局長)

程 濤(經發局局長)

龐澤清(投資促進局副局長)

張勇軍(保稅港區管理局局長)(以上參考資料來源於洋浦經濟開發區網站)

風景名勝

洋浦千年古鹽田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總面積750畝,有73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年產量500噸。據悉,這個千年古鹽田漢朝時期已存在,是我國最早的一個日曬製鹽點,也是我國最後一批保留原始日曬製鹽方式的古鹽場。當年,來自福建莆田的鹽工在這塊火山噴發後的土地上,將大塊大塊的火山岩鑿成鹽槽,在海水退朝後,用帶齒的竹耙鬆土,經過反覆過濾形成滷水,再將滷水直接舀進鹽槽里,曬上一天,純天然的海鹽就這么產生了。

海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海南省有3個地級市,6個縣級市,4個縣,6個民族自治縣,1個經濟開發區。
地級市海口市三亞市三沙市(原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
縣級市五指山市 | 文昌市瓊海市 | 萬寧市 | 儋州市 | 東方市
定安縣 |  屯昌縣澄邁縣臨高縣
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 |  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開發區洋浦經濟開發區

儋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簡介儋州市古稱儋耳郡,是海南島最早建成於漢代的兩個郡之一。市境內有東坡書院、 儋耳城遺址、 白馬湧泉和優波古廟、 華南熱帶植物園、 龍門激浪、蘭洋溫泉等景點。
景點白馬井古蹟 東坡井 東坡書院 觀音洞 恍榔庵 魁星塔 藍洋溫泉 藍洋溫泉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激浪 鷺鷥天堂 熱作兩院動物園 熱作兩院植物園 松濤水庫 洋浦經濟開發區 雲月湖 中和古鎮 儋州市番加森林保護區 紅湖歡樂水莊 軍屯熱帶花果園 千年古鹽田 磷槍石島自然保護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