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簡體部首:氵,
部外筆畫:6,
繁體部首:水
五筆86:IUDH
五筆98:IUH
倉頡:ETQ
四角號碼:38151
UniCode:CJK
漢字首尾分解: 氵羊
漢字部件分解: 氵羊
筆順編號: 441431112
筆順讀寫: 捺捺橫捺撇橫橫橫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洋
yángㄧㄤˊ
1. 比海更大的水域:海~。
2. 廣大,眾多,豐盛:~溢。~~。
3. 指外國的,外國來的:~人。~貨。~為中用。
4. 指現代化的(區別於“土”):土~結合。
5. 銀元:大~。~錢。
漢英互譯
◎ 洋
foreign modern ocean silver coin vast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洋 yáng
〈名〉
(1) (形聲。從水,羊聲。本義:古水名)
(2) 同本義 [Yang River]
(3) 洋水
昆倉之丘… 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 醜塗之水。——《山海經》
(4) 又名西鄉河。在陝西省南部。源出西鄉縣星子山,北流合木馬河會於西鄉縣東,東北流注於漢水
漢水又東,右會 洋水。——《水經注》
(5) 舊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 [ocean]。今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蓋的廣大的地區,約占地球面積的十分之七,分成四個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 舊稱銀幣為洋錢,簡稱洋 [dollar]。如:銀洋
詞性變化
◎ 洋 yáng
〈形〉
(1) 盛多、廣大 [multitudinous;vast]
洋,多也。——《爾雅》。注:“洋,溢也。”
河水洋洋。——《詩·衛風·碩人》。傳:“盛大也。”
泌之洋洋。——《詩·陳風·衡門》
(2) 又如:洋泌(涌流不竭的泉水)
(3) 外國的,外國來的 [foreign]。如:洋胰子(肥皂);洋毛子(洋鬼。近代我國人民對外國侵略者的憎稱);洋化(指思想意識受外國影響很深,在生活習慣方面模仿外國);洋字(外國文字);洋兵(外國兵);洋派(外國派頭;帶有外國派頭);洋菸(亦作“洋湮”。指從國外進口的鼻煙);洋樓(西洋式的樓房);洋蠟燭(用西洋方法製成的蠟燭)
常用詞組
洋白菜 洋布 洋財 洋菜 洋場 洋車 洋椿屬 洋瓷 洋蔥 洋蔥頭 洋緞 洋粉 洋服 洋橄欖 洋鎬 洋鬼子 洋行 洋紅 洋灰 洋火 洋貨 洋鹼 洋姜 洋流 洋碼子 洋奴 洋盤 洋氣 洋錢 洋琴 洋人 洋嗓子 洋紗 洋商 洋鐵 洋娃娃 洋為中用 洋務 洋務派 洋相 洋洋 洋洋大觀 洋洋灑灑 洋洋自得 洋溢 洋油 洋芋 洋裝
方言集匯
◎粵語:joeng4
◎客家話:[梅州腔]jong2[海陸豐腔]rong2[客語拼音字彙]yong2[沙頭角腔]jong2[東莞腔]jong2[寶安腔]jong2[客英字典]jong2[台灣四縣腔]jong2[陸豐腔]jong3
◎潮州話:iên5/ion5(î;eⁿ)iang5(î;ang)。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似羊切《集韻》徐羊切,音詳。水名。《說文》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
又《玉篇》水出崑崙山北。《山海經》崑崙之丘,洋水出焉。
又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縣西北。《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又蜀水名。《水經》漢水東會洋水。
又州名。《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為漢中郡,魏置洋州。
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爾雅·釋詁》洋,多也。《詩·魯頌》萬舞洋洋。
又廣也。《詩·大雅》牧野洋洋。《中庸》洋溢乎中國。
又瀾也。《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又海名。《徐兢使高麗錄》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黃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
又洋洋,水盛貌。《詩·衞風》河水洋洋。
又與徉同。《史記·吳王濞傳》方徉天下。《注》方徉猶翺翔也。
又與養同。《爾雅·釋訓》洋洋,思也。《疏》詩邶風中心養養。洋養音義同。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洋
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從水羊聲。似羊切
說文解字注
(洋)水。出齊臨胊高山。東北入鉅定。齊郡臨胊、後志作齊國臨胊。今山東靑州府臨胊縣其地也。前志臨胊下曰。石膏山、洋水所出。東北至廣饒入鉅定。水經注巨洋水篇曰。巨洋水、又逕臨胊縣故城東。又東北逕委粟山。又東北、洋水注之。水西出石膏山西北石澗口。東南逕逢山祠西。又東南歴逢山下。卽石膏山也。巨洋水、又東北逕劇縣故城西。又東北逕益縣故城東。又東北積而為潭。枝津出焉。謂之百尺溝。西北流注於巨淀。又東北逕壽光縣故城西。又東北注於海。按班、許曰洋水。卽水經及注之巨洋水也。班、許以出臨胊石膏山者為正源耳。許雲高山、卽石膏山也。前志齊郡有廣饒、鉅定二縣。馬車瀆水首受鉅定。然則鉅定本水名。因以為縣名。定淀古今字。魏都賦張注曰淀者、如淵而淺是也。廣饒、鉅定故城皆在今山東靑州府樂安縣境。今樂安縣東北四十里淸水泊、卽古鉅定湖。巨洋水今曰彌河。源出今臨朐縣南沂山西麓。北流逕臨朐縣東。又北歴益都縣。又東北流逕壽光東。又東北會黑冢泊。入於海。今南陽水亦名長沙水。源出益都縣西南石膏山。東北至城西。折而東。繞城北。又東流入彌河。從水。芉聲。似羊切。十部。按毛詩衞風傳曰。洋洋、盛大也。魯頌傳曰。洋洋、眾多也。讀與章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