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西界前營清真寺

泰安市西界前營清真寺的建築規模宏偉,全寺建築面積為6000平方米,按照伊斯蘭教所有禮拜寺都必須朝著聖地麥加“克爾白”的規定,兩座清真寺都是坐西朝東,由低到高,拾級而上,主體建築,大門、二門、前殿、中殿、窯殿排列在一條東西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和配列,三進院落,具有中國宮殿式的建築特徵也不遜阿拉伯建築藝術之特色。院內石、幾、瓷、凳擱放有致,古柏蒼槐,枝繁葉茂,給人以幽深肅穆之感。   

基本信息

簡介

泰安市西界前營清真寺的建築規模宏偉,全寺建築面積為6000平方米,按照伊斯蘭教所有禮拜寺都必須朝著聖地麥加“克爾白”的規定,兩座清真寺都是坐西朝東,由低到高,拾級而上,主體建築,大門、二門、前殿、中殿、窯殿排列在一條東西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和配列,三進院落,具有中國宮殿式的建築特徵也不遜阿拉伯建築藝術之特色。院內石、幾、瓷、凳擱放有致,古柏蒼槐,枝繁葉茂,給人以幽深肅穆之感。

布局

大門樓高七米,寬四米,甚為壯觀,外出里廈,是單檐磚石結構,檐下兩鬢懸垂珠,適中木雕鑲花檐,按伊斯蘭教在裝飾畫面上,不採用人物和動物,只用經文和花卉作圖案的規定,大門樓上呈現的花風麒麟等吉祥之物的磚雕木刻,形體上全用花卉圖案拼湊而成,素有似獸非獸,似花非花,遠看是獸,近看是花之說,另外模仿上還嵌有磚雕伊斯蘭教焚香用的爐瓶及經卷之圖案,大門正面匾額是“亘古清真”四個大字。
二門是單檐偏脊道冠式,西廂三環套,迎面五扇屏風門,平時走兩廂,每逢大節和大型聚禮時方敞屏風門,建築面積為24平方米。
大殿(即禮拜殿)是全寺的主體建築,建築面積為32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上千人禮拜。因此,大殿採用了二座三座並列的連造方式來加大總進深,是由前殿、中殿和窯殿三個相連的部分勾連而成,前殿進深1間、面闊三間,中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窯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窯殿採用無梁大木結構,通天木柱支起屬明代建築,窯殿底部突出部份是“米海拉布”,是木製雕刻間架而構成的領拜亭,領拜亭左側是“敏班”,也稱作宣講塔,按照教規“當穆斯林來寺禮拜前,宣講員登臨此塔,宣傳教門的地方。”
整個窯體三層疊起,翼角羽飛,園中突起的窯頂似一枚壽桃,牢牢地把握在窯體的頂端,巍峨壯觀。從正面看,大殿是有前殿、中殿兩個歇山頂連結一層窯殿的下層,三位一體,組成了“主”字的中豎,寓義是主無(午)時不有,無(午)時不在,仰望其餘三面,寓義是“主的尊大”。放眼觀之,猶如大將披掛,戈戟森嚴,儼然有不可侵犯之概和泰山壓頂的氣質。
水房(亦稱沐浴室)四間,與南學堂西山銜接在大殿右側,建築面積為六十平方米,是伊斯蘭教普遍都有的建築場,因為古蘭經中寫到:“真主是喜歡愛清潔的人”,明朝以來,伊斯蘭教稱清真教就是與清潔有關,沐浴分大、小淨、大淨在單室內進行,小淨是許多人都在一個池邊用湯瓶子壺沖洗。禮拜和進行宗教儀式前必須沐浴,只有沐浴(帶水)才能進行宗教儀式、沐浴室四間、能同時容納三十多人進行大小淨。總之,前營清真寺的創建歷史悠久,她作為中阿文化建築的交融體,自然有其人文景觀和歷史內涵,她凝聚著回回營先民們的勤勞和智慧,她奠定了回回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里程碑,在中國伊斯蘭建築文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