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輦國

注輦國

注輦國是西天南印度也。欲往其國,當自故臨國易舟而行,或雲蒲甘國亦可往。其國王冠有明珠異寶。南印度。

注輦國注輦

注輦國

(Chola,(泰米爾語:சோழர் குலம், IPA:/'ʧoːɻə/) ),又名朱羅,是1世紀至13世紀時印度半島古國,其地在今泰米爾納德邦。注輦國最早起源於高韋里河(Kaveri)流域,以歐賴宇爾(Urayur)為國都。

早期歷史

早期注輦的歷史來自泰米爾參淦(Sangam)文獻,兩位國王喀里佧剌(Karikala)和克僧乾楠(Kocengannan)較有名。
7世紀初,唐代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記》稱注輦為珠利耶國:“周二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土野空曠,藪澤荒蕪…城東南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在昔曾於此處現大神通,說深妙法……城西不遠,有故伽藍。提婆菩薩與羅漢論議之處。”

中世紀

9世紀中葉韋迦亞剌雅王(Vijayalaya 在位848年-871年)奮起,奪取坦賈武爾(Thanjavur),設為國都,建立注輦韋迦亞剌雅王朝。
985年羅茶羅乍( Raja Raja the Great)登位,雄才大略,擴展注輦疆域,南至錫蘭﹐北達羯陵迦(Kalinga),統一南印度。羅茶羅乍還征服溜山國。
1015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注輦王羅茶羅乍,遣使朝貢。 宋朝元朝時,注輦國和中國有交通。宋代《嶺外代答》、《諸蕃志》各有專條。從中國前往注輦,可從泉州乘海舶,取道故臨,再轉搭小船可達注輦國;也可取道蒲甘前往。
注輦都城有七重,城高七尺,第一、二城為民居,有環城水濠隔離。第三、四城為官府,第五、六城為王府,第七重為王宮。注輦國好戰,畜養戰象六萬,每頭戰象高七八尺﹐象背馱小屋,戰士用弓箭遠戰,和近距離用長矛格殺,戰士英勇善戰,視死如歸,戰勝者得到獎旗表功。

注輦國王

喀里佧剌(Karikala)
克僧乾楠(Kocengannan)
羅闍一世(Rajaraja I)
韋迦亞剌雅(Vijayalaya 在位848年-871年)
烏斯塔嘛(Uththama)
羅茶羅乍( Raja Raja the Great 在位985年-1014年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