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蒂赫大橋

法蒂赫大橋

1988年7月3日建成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第2座吊橋開始正式通車,大橋總投資為1.25億美元,加上大橋兩側的公路總投資達到8.87億美元。這座大橋是以1453年征服拜占庭帝國和君士坦丁堡(即現在的伊斯坦堡)的奧斯曼帝國蘇丹法蒂赫命名的,所以稱“法蒂赫大橋”。橋長1090米,高106米,離水面的高為64米,寬34.4米,整個大橋吊在鋼索上。大橋共有8車道,與第一座大吊橋遙遙相望,大橋規模名列世界第六。這座大橋的建成,不僅減輕了伊斯坦堡市的交通負擔,對發展歐、亞兩洲的公路交通,促進世界經貿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正文

大橋呈“門”字型,結構看似十分簡潔、輕巧,下面沒有一根支柱,上面有橫豎密集而又有序的鋼架,被公認為世界第一大吊橋。大橋猶如一條長虹飛跨歐亞大陸,威武壯觀,氣勢宏偉。如果從空中俯瞰,大橋就像就一根扁擔,平空擔起歐亞兩個大洲。如果當你乘車從橋上駛過,橋正中亞、歐白色分界線清晰可見,只那么一刻,對每個遊客來說,都不免萬分激動,因為你不是從亞洲開往歐洲,就是從歐洲開往亞洲。我們長年漂泊的海員,更有自己獨特的欣賞方式,當船在橋下行駛時,站在船頭伸開兩臂,讓海峽的風穿胸而過,不正是以博大的胸懷一手拎起歐洲,另一手拎亞洲嗎!那種豪邁的氣勢,還有什麼風浪不能戰勝?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相關詞條

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