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特鎮

法特鎮

是舒蘭市西部三鎮之一,盛產水稻、玉米、大豆等。因為靠進202國道,所以發展較快。沿202國道不斷發展。法特鎮位於舒蘭市西北部,第二松花江東岸,是吉林、長春兩個地區,舒蘭、榆樹、九台、德惠四市交匯處,東距舒蘭45公里,南距吉林市75公里,北距榆樹45公里,202國道從轄區中心穿過,全鎮共有縣鄉級、鄉村級和村屯級水泥路30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屯屯通水泥路,交通條件優越。 法特鎮共有9個村,114個社,72個自然屯,全鎮總戶數10532戶,其中農戶9534戶,其中農業人口35654人,全鎮幅員面積146.98平方公里,有耕地9000公頃,糧食產量可達8.8萬噸。另外還有2個社區, 法特社區和農場社區,農場社區總人口1826人,耕地面積514公頃.

基本信息

概況

法特鎮位於舒蘭市西北部,西瀕松花江。面積145.43(一說146.98)平方千米,人口3.8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57萬人。轄法特1個社區,法特、西良、王大、黃魚、頭台、楊公、楊林、五里坡、魏家9個行政村,72個自然屯,114個社。鎮政府駐法特社區,距市區45千米。松花江、卡岔河、202國道過境。旅遊資源有清朝順治年間形成的黃魚圈遺址(省重點文物保護對象)、西團山原始村落遺址、渤海、遼金時期的文化遺址。

沿革

因駐地法特屯得名。曾用名法特哈門、巴彥鄂佛羅邊門,別名二台;1947年邊門拆除後簡化為今名。1912年-1931年為舒蘭二區法特保;日本侵占時期為法特村。解放後(1945)為法特區,1956年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建鎮。1996年,面積146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法特、東嶺、頭台、榆底、楊公、魏家、焦家、楊林、五里坡、樓上、黃魚、王大、向公、西良、江沿15個行政村和鎮東、鎮西2個居委會。

地理優勢

法特鎮位於舒蘭西北部,第二松花江東岸,是吉林、長春兩個地區,舒蘭、榆樹、九台、德惠四市交匯處,東距舒蘭45公里,南距吉林市75公里,北距榆樹45公里,202國道從轄區中心穿過,全鎮共有縣鄉級、鄉村級和村屯級水泥路30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屯屯通水泥路,交通條件優越。

氣候條件

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年均溫度3.7至5攝氏度,冬季長達五個月,嚴寒而乾燥。夏季炎熱,雨量集中,年平均日照數2620.20小時,年降水量650.1毫米,無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積溫2700-3000攝氏度。

行政區劃

舒蘭市法特鎮東嶺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頭台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楊林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楊公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五里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王大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相公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西良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魏家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黃魚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樓上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榆底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江沿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法特村民委員會 舒蘭市法特鎮焦家村民委員會

鄉鎮特色

法特鎮重點突出糧食、牧業、特產、林果四個方面產業的發展,形成了項目拉動,基地建設和示範園區帶動、大戶發展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使法特農村經濟發展走到全市前列。

資源優勢

草炭土 草炭土

法特鎮是吉林地區產糧大鎮、牧業大鎮、經濟強鎮。轄區內優質糧田9000公頃,其中旱田5000公頃,水田4000公頃,每年可產水稻38000噸,玉米50000噸。在此基礎上,牧業、蔬菜、林果,水產等農副產品優勢明顯,全鎮生豬飼養量達12萬頭,肉牛飼養量達1.2萬頭,肉蛋雞600餘萬隻,白鵝15萬隻,法特鎮已成為蔬菜生產大鎮,已被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無公害蔬菜生產達200公頃,年產旱黃瓜、秋豆角、番茄等各種蔬菜2100餘萬公斤,產品銷往吉林、舒蘭、榆樹、九台可達50%的總量。全鎮有林果面積100公頃,年產水果1000噸,全鎮有養魚水面500公頃,有江叉、泡塘、沼澤、草甸600公頃,可生產鯉魚、鯰魚、草魚、鱅魚等各種鮮魚3700噸。全鎮有8000多名剩餘勞動力可以發展第二、三產業,為農村城市化和工業化提供了人力資源。松花江從鎮轄區西部自南向北通過,水資源豐富,草碳、江砂、河石存儲量大。法特鎮草碳資源儲量1.2萬立方米,是生產有機肥的尚好原材料;西部西良村地下儲有大量河沙、卵石、江浮和泉水資源。

水資源

法特有一江、一河流經全鎮,水資源充沛。西有第二松花江,通過灌區灌溉鎮西部5個村,3700多公頃水田;東有卡岔河,經亮山水庫灌溉鎮東部四個村300多公頃水田。

旅遊資源

法特鎮黃魚圈遺址 法特鎮黃魚圈遺址

境內西北部的松花江東岸,西團山(又名珠山)腳下,有清朝順治年間形成的黃魚圈遺址,是吉林省政府確立的重點文物保護對象。西團山有距今三千年的原始村落遺址,有渤海、遼金時期的文化遺址。這裡旅遊景區有特色、有基礎,松花江、西團山、黃魚圈相應成輝,魂然天成。2007年5月,已經有投資商對黃魚圈遺址進行綜合性旅遊開發。

農業資源

法特鎮 法特鎮

松花江從鎮轄區西部自南向北通過,水資源豐富,草碳、江砂、河石存儲量大。法特鎮草碳資源儲量1.2萬立方米,是生產有機肥的尚好原材料;西部西良村地下儲有大量河沙、卵石、江浮和泉水資源。

投資規劃

法特鎮始終堅持以經濟發展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突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社會穩定工作,積極解決民眾關心難點熱點問題,基礎設施投入力度較大,因此經濟和社會有了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全鎮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步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階段。

法特鎮白鵝絨 法特鎮白鵝絨

1、經濟結構趨向合理。法特鎮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不斷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重點突出糧食、牧業、特產、林果四個方面產業的發展,基本形成項目拉。有超千萬元的生產加工型項目2個,一是吉林市白翎羽絨製品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已建成年屠宰白鵝300萬隻的屠宰場一座,建成精洗、精選羽絨生產線2條,年可加工生產優質白鵝絨400噸,產品都銷往日本、歐洲等國。投資500萬元建設羽絨製品廠一座,生產高、中、低檔床上用品和各種款式的羽絨服。公司將尋求合作夥伴拉長產業鏈條,在種鵝繁育、鵝肉食品加工等項目上尋求合作。二是藍乾牧業有限公司集飼料加工和仔豬繁育於一體的產業化生產項目,有新建標準牧業區四處,其中西良、頭台兩處生豬繁育精品牧業園由藍乾牧業有限公司興建,園區建築面積各為5000平方米,年可繁育優質仔豬近萬頭;另外,法特村天利種鵝繁育基地,占地1.4公頃,年可繁育白鵝20萬隻以上。05年舒蘭市昊晟牧業有限公司在魏家村興建一處肉牛飼養精品園,建5000平方米的標準化牛舍10棟,同時又增建了酒廠、飼料庫和辦公室,現已投付使用,年可出欄肉牛2000頭。

2、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6000萬元,人均收入實現3600元,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商貿發達,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鎮區實施了自來水工程,新建了4500平方米的封閉式農資市場,街路拓寬改造和硬覆蓋3.2萬平方米。

3、招商引資環境及優惠政策

該鎮招商引資政策主要參照舒蘭市招商優惠政策,在招商引資項目上有飼養肉牛、生豬、白鵝、肉雞等農業產業化項目,有草碳開發,羽絨加工製品開發,糧食產品加工等優勢資源型項目,為了今後項目建設的大力發展,該鎮預留了充分的項目用地,全鎮可用建設用地約3萬平方米。

文物基地

骨器 骨器

1981年4月20日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位於舒蘭市法特鎮黃魚村、珠山,面積15000平方米,該遺址包含西團山文化、渤海文化和遼、金文化遺址。出土遺物很豐富,石、陶、骨器均有。

領導分工

黨委書記、人大主席:朱英華 ,主持黨委、政府全面工作,分管武裝、財政、經管工作。

鎮長、紀委書記:秦 雪 ,協助書記分管黨建、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主管綜合治理、紀檢、團委、婦聯、黨政辦公室、公安、司法、老幹部工作。

副鎮長:劉承,協助鎮長分管教育、衛生、科技、廣播、文化、體育 、計畫生育 、民政、社區工作。

副鎮長:孫廷波,協助鎮長分管農業、水管、林業、水利、農機 、畜牧、電力 、防雹、交通、信訪、農村經濟契約管理及新農村建設工作。

副鎮長:王興文,協助鎮長分管民營經濟、經貿、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土地、城建 、城管、勞動和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環保、統計工作。

武裝部長:霍旺,協助分管領導抓好武裝、綜合治理、維穩、普法、宗教、防雹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