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頭小竹馬

泊頭小竹馬

泊頭小竹馬,又稱跑竹馬,十二竹馬,是流傳於泊頭新華街漢族民眾中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其音樂為泊頭傳統音樂,表演隊形富於變化、觀賞性較強,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歷史

泊頭小竹馬起源於清朝年間的節日祭祀活動,是從十二屬相祭神活動中演變而來的。百餘年來,小竹馬經歷了十二相配花船、十二相、十二竹馬三個發展階段,在歷史各個階段都曾經非常繁榮。至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仍然是泊頭市節日慶典的主角。

內容

泊頭小竹馬的道具包括竹馬、背瓶、腕手,均為手工製作,其製作方法、製作規格,都有嚴格的要求。其表演技巧有搓搓步、揚鞭催馬、側身打馬、懷中摟月等,表演內容最早來源於戲曲故事,後來逐漸演化為單純的慶典舞蹈。小竹馬音樂傳承了泊頭傳統民間音樂,以《水泡子》開門,以《桃園令》演出,以《備馬令》收場,其曲調悅耳、節奏歡快,深受民眾喜愛。
表演分跑馬和武打兩個部分,隊形富於變化,有二龍出水、單籬笆花、龍擺尾、雙排隊、雙籬笆花、長蟲脫皮、剪刀股、四門斗等多種隊形。

現狀

歷史上,由於戰亂、災害等原因,小竹馬曾多次階段性停演,致使十二相配花船、十二相的演出套路、道具製作方法失傳。目前,由於資金不足和人們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十二竹馬表演套路和道具製作方法也瀕臨失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