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上屯村
泉上屯簡介泉上屯村位於湯頭街道駐地東南1公里處,耕地面積2435畝,人口2680人,是遠近聞名的“蜜桃之鄉”。2006年被授予“臨沂市平安建設示範村”、“河東區文明生態村”等先進稱號。村東部泉上屯遺址的發現,填補了山東地區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考古空白,銜接了新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缺失,解決了建國以來30多年間山東史前考古中一個懸而未決的重大課題。1992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該村在生態文明村建設上,力度大,進展快,成效明顯,利用廣播喇叭積極宣傳,發動民眾廣泛參與,短時間內累計投入資金200餘萬元,使村內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改造村莊,高起點規劃。泉上屯村現有果園460畝,豐產林310畝,村莊周圍綠樹環繞,環境優美。為了更好地改善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近年來村兩委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圍繞舊村改造,多方籌措建設資金,邀請規劃部門對村莊以及水、電、路、燈等基礎設施進行了高起點規劃,目前整個村莊舊村改造已完成90%,投資12萬元的自來水二期改造工程、投資20萬元的村民飲用純淨水工程,都已順利完工。今年9月,被區委、區政府批准為第一批農村社區建設試點。
二、改善環境,高要求治理。泉上屯村把治理髒亂差現象作為生態文明村建設的重點工作,首先,一是限期對柴草堆、糞土堆、土石堆和垃圾堆進行清理,對長期丟棄不用或無人管理的,由村委負責統一清理,同時開展了沼氣池建設試點,使柴草垃圾得到了合理的轉化利用。其次,重點整治私搭濫建和亂排污水現象,對於私搭濫建的柴草棚限期進行拆除;村內整修了排水設施,污水、雨後積水排放不暢問題得到有效治理。三是集中改變村容村貌較差的狀況,硬化村內道路和出村路11條,對街面牆壁進行了粉刷美化,道路兩邊栽種了女貞樹苗和花草,安裝了路燈,燈桿上統一製作懸掛了新農村建設宣傳標語100餘幅,設立了文化長廊,將廉政文化、八榮八恥、文明鄉風、村務公開、健康知識、計生知識等內容向民眾進行宣傳,既美化了村容村貌,也起到了對村民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豐富生活,高標準建設。近年來,泉上屯村高標準完善了文化大院、政務公開欄、村級合作醫療衛生所等新農村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深入開展“美在農家”、“好媳婦、好婆婆”等各種文明創建活動。成立了衛生保潔監督員,對每家每戶進行監督,並利用村莊喇叭定期通報檢查情況。成立了紅白事理事會,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為給民眾提供休閒娛樂場所,今年泉上屯村投資20多萬元建設了生態文化廣場,該廣場占地10餘畝,內設籃球場和其他運動設施,與廣場林蔭小道相連的果園、草坪園等休閒娛樂場所連成一片,充分展示了文明、生態、環保,在這裡,春可以觀賞桃花,夏可以納涼消暑,秋可以品嘗蜜桃,冬可以開展文體活動,極大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泉上屯遺址位於臨沂市河東區湯頭泉上屯村東,西南距臨沂城30餘公里。村西有湯河流過,西北倚湯山,是片依山傍水的河旁台地。遺址東西寬750米,南北長約1500米,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呈梭形土狀堆積。其東約1500米處有一南北向蜿蜒起伏的低山,民眾稱"長虹嶺",屬沂、沭斷裂帶小構造形成和丘陵,以侏羅紀、白堊紀的紫紅色砂岩為主,而遺址坐落在沂、沭兩河之間的分水嶺上,由沖積形成。
就泉上屯遺址在中國考古學的地位看,應屬華北中石器時代細石器文化系統,與黃河中、上游地區大荔沙苑、沁水下川、許昌靈井及河北黃驊等地的細石器文化處在大致同一發展水平上。就山東地區而言,泉上屯是中石器時代屈指可數的重要遺址。它的發現填補了山東地區史前考古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考古空白,銜接了新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缺環,從而使山東史前序列的建立變為現實,解決了建國以來,30多年間山東史前考古中一個懸而未決的重大課題,讓考古工作者們初步認識了這種新的遺存面貌與形成。
泉上屯遺址在當時是山東省各地除臨沂以外均未發現的文化遺存。1992年6月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省政府樹立的文物保護單位石碑現屹立在泉上屯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