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康熙年間,清政府為讓台灣得不到大陸的物資,劃定一個瀕海範圍(從瀕海三十里左右,到瀕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設立界碑,乃至修建界牆,強制處在這個範圍內的沿海居民遷移。總之,讓對於台灣鄭氏海軍朝發夕至的福建沿海海邊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箇中國沿海地區,成為一個無人區。堅壁清野以削弱台灣鄭氏海軍的作戰能力。這是一個及其針對性的政策,對於機動性較強海岸線冗長無法處處防守的制敵策略。
政策實施
按照當時人的記載“勒期僅三日,遠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騎即至,一時蹌踉,富人盡棄其貲,貧人夫荷釜,妻襁兒,攜斗米,挾束稿,望門依棲。起江浙,抵閩粵,數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盡流移。”
翻成白話,就是限期三天遷移,距離遠的人根本來不及知道訊息,距離近的人就算知道了訊息,也不相信。過了兩天,軍隊騎兵就到,於是富人全部拋棄自己財富,貧窮的人拿著鍋子帶著妻子兒女,全部內遷,從江浙到廣東福建,沿海數千里肥沃的土壤全部變成了荒野蓬蒿。
可以想像,就算現代的人從籌劃搬家到實施,具體運作準備,也絕對不是三天裡就能完成。然而當時中國的沿海居民,就是在這樣沒有任何預兆準備的情況下,在清廷統治者的淫威逼迫下,遷離故土,悽慘悲苦的情狀不問可知。
當時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負子載道路,處其居室,放火焚燒,片石不留。民死過半,枕藉道塗。即一二能至內地者,俱無儋石之糧,餓殍已在目前。……”
遷的同時,就是燒。“稍後,軍騎馳射,火箭焚其廬室,民皇皇鳥獸散,火累月不熄。而水軍之戰艦數千艘亦同時焚,曰:‘無資寇用。’”
“初,(廣東香山縣)黃梁都民奉遷時,民多戀土。都地山深谷邃,藏匿者眾。”“……計誘之曰點閱,報大府即許復業。愚民信其然。際盛乃勒兵長連埔,按名令民自前營入,後營出。入即殺,無一人幸脫者。復界後,枯骨遍地,土民叢葬一阜,樹碣曰木龍歲冢。木龍者,甲辰隱語也。”
“(康熙七年)正月奉文,著南北洋百姓砌築界牆,從江口至楓亭。牆闊四尺,高六尺,每戶計築二丈一尺。界口起瞭望樓一座,遇海另築界堤。”
“關於沿邊設兵戍守的堡塞,福建稱之為寨、墩,廣東稱之為台、墩。大致情況是:‘界畛既截,慮出入者之無禁也,於是就沿邊扼塞建寨四,墩十數,置兵守之。城外鄉民按戶征銀,照丁往役。……一寨之成,費至三四千金,一墩半之。拷掠鞭捶,死於奔命者不知凡幾矣。’‘寨周闊百六十丈,墩周闊十丈不等’。‘五里一墩,十里一台,墩置五兵,台置六兵,禁民外出’。”
當時的人盧若騰在詩中說:
“天寒日又西,男婦相扶攜。
去去將安適?掩面道旁啼。
胡騎嚴驅遣,克日不容稽。
務使瀕海土,鞠為茂草萋。
富者忽焉貧,貧者誰提撕?
欲漁無深淵,欲畊無廣畦。
內地憂人滿,婦姑應勃溪。
聚眾易生亂,矧為飢所擠。
聞將鑿長塹,置戍列鼓鼙。
防海如防邊,勞苦及旄倪。
既喪樂生心,潰決誰能堤。”
“福建總督姚啟聖在一份奏疏中說:‘在當日原因福建海賊猖獗而議遷界,又因賊勢蔓延止遷福建一省之界不足困賊,故並遷及廣東、浙江、江南、山東、北直五省之界,是遷五省之界者其禍實始於福建之鄭賊也。’按照這個記載,當時奉詔遷海的共有直隸、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六省(按現在的分省還包括了廣西、海南二省沿海地區)。”
在嚴格的沿海遷界下,沿海人民離開了海,而台灣在缺乏物資的時候,也無法獲得沿海地區的補給。大陸沿海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的同時,也使得台灣方面受到了巨大的經濟打擊,客觀上為後來的施琅收復台灣起到先決條件。
史料記載
《南明史》中引用當時人的記載,廣東的情況是“ 民被遷者以為不久即歸,尚不忍舍離骨肉。至是飄零日久,養生無計。於是父子夫妻相棄,痛哭分攜。斗粟一兒,百錢一女。……其丁壯者去為兵,老弱者展轉溝壑。或合家飲毒,或盡帑投河。有司視如螻蟻,無安插之恩;親戚視如泥沙,無周全之誼。於是八郡之民死者又以數十萬計。”
康熙四年,李率泰在遺疏中也說:“臣先在粵,民尚有資生,近因遷移漸死,十不存八九。”李率泰本身是清廷的官吏奴 才,他當然沒有任何將情況故意誇張的動機。而且注意,這是他的遺疏,也就這些話只有在他明知自己快死的時候,才敢大著膽子寫下來。所謂的“近因遷移漸死,十不存八九”,也就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民都死掉了,這對照前面屈大均所說的“自有粵東以來,生靈之禍莫慘於此”。便可以知道並非誇張虛語。按照他們的說法,滿清的沿海遷界是自從有廣東這個地方來,生靈遭受的最大的慘禍,這話恐怕不僅適用於廣東,也同樣適用於整箇中國。
按照《南明史》的記載
“廣東遷徙沿海居民在康熙元年二月,清廷派科爾坤、介山二大臣巡視海疆,“令濱海民悉徙內地五十里,以絕接濟台 灣之患。於是麾兵折界,期三日盡夷其地,空其人民”。康熙二年“華大人來巡邊界,再遷其民”。“甲寅(康熙三年)春月,續遷番禺、順德、新會、東莞、香山五縣沿海之民”。“初立界猶以為近也,再遠之,又再遠之,凡三遷而界始定”。
評價
遷界禁海的實施,讓曾經打敗荷蘭殖民者的台灣鄭氏政權得不到大陸的物資,為後來施琅攻陷台灣,滿清統一全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遷界禁海對中國沿海經濟產生了非常嚴重的惡性影響,其殘暴,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也嚴重摧殘了明代晚期以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始資本主義經濟,從而和諸多閉關鎖國的政策一起,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它不僅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事件,也對世界歷史乃至世界近代格局都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