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稿是2009年7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討論並原則通過的文稿,正式檔案將略有修改並於近期公布)
前 言
第一章發展基礎與重大意義
第一節發展優勢第二節機遇與挑戰
第三節戰略意義
第二章總體要求
第一節指導思想
第二節發展原則
第三節戰略定位
第四節主要目標
第三章空間布局
第一節提升核心
第二節強化主軸
第三節壯大兩翼
第四章產業發展
第一節做大做強優勢工業
第二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第三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第五章城鄉發展
第一節推進城鄉統籌
第二節提高城鎮綜合功能
第三節推進新農村建設
第六章社會事業
第一節積極發展教育文化衛生事業
第二節努力擴大就業
第三節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第七章基礎設施
第一節加快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第二節加強能源設施建設
第三節加快水利設施建設
第四節推進信息設施建設
第八章開放合作
第一節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第二節擴大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
第三節加強國內區域合作
第九章資源環境
第一節節約保護水資源
第二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資源
第三節大力節約能源
第四節加強環境保護
第五節推進生態建設
第十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第二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第三節加強人力資源開發
第四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第五節加強規劃組織實施
前 言
遼寧沿海經濟帶位於我國東北地區,毗鄰渤海和黃海,包括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6個沿海城市所轄行政區域,陸域面積5.6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920公里,海域面積約6.8萬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約180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695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8605元。遼寧沿海經濟帶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我國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的重要區域,在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和推動形成互利共贏的開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為進一步完善我國沿海經濟布局,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又好又快發展,充分發揮其對東北等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特制定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本規劃是指導遼寧沿海經濟帶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和編制相關規劃的重要依據。規劃期為2009—2020年。
第一章 發展基礎與重大意義
第一節 發展優勢
遼寧沿海經濟帶是我國北方沿海發展基礎較好的區域,具有諸多的比較優勢。區位優勢明顯。位於環渤海地區重要位置,是東北經濟區與京津冀都市圈的結合部,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關鍵地帶,與日本、韓國、朝鮮隔海鄰江相望,鄰近俄羅斯、蒙古,是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是歐亞大陸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資源稟賦優良。擁有約2000平方公里的低產或廢棄鹽田、鹽鹼地、荒灘和1000多平方公里可利用的灘涂;鎂、硼、鉬、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儲量較大;宜港岸線約1000公里,80%以上尚未開發;雙台河口、丹東鴨綠江口濕地等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陸域面積1300多平方公里。工業實力較強。造船、工具機、內燃機車、成套設備等裝備製造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工業在國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石油、電力等能源工業規模較大;擁有一批國家骨幹企業和大量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及產業工人。交通體系發達。大連、營口等港口擁有300多個生產性泊位,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32個,已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依託沈山、哈大等幹線鐵路,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疏港和支線鐵路運輸網路;沈大、沈山、丹大、盤海營等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區內;大連、丹東、錦州3個空港已開闢87條國內航線和46條國際航線。
第二節 機遇與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國家繼續深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東北地區步入全面振興的新階段,為遼寧沿海經濟帶加快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特別是國家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為遼寧沿海經濟帶發揮優勢、加快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國際區域經濟合作不斷深化,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日益加快,為遼寧沿海經濟帶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創造有利條件。遼寧沿海經濟帶進一步發展仍然面臨著較為嚴峻的挑戰。整體發展缺乏統籌協調,尚未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產業集聚度不高,結構有待進一步最佳化;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生態環境壓力較大;體制機制尚不完善,對外開放總體水平不高。此外,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日益顯現,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國內需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壓力也在加大。
第三節 戰略意義
進一步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關係到國家發展全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有利於完善我國沿海經濟布局。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培育和形成新的經濟成長極,將提升北方沿海地區發展水平,有效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促進東北地區與環渤海地區相互融合,形成全國沿海地區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新局面。有利於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強化服務和帶動功能,將進一步增強遼寧省和東北地區總體經濟實力,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形成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有利於更好地參與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提升遼寧乃至整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增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將為加強與東北亞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深化中日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和加快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創造條件。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最佳化空間布局,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改善民生,著力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一體化發展,率先實現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目標,在振興東北和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以及對外開放全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第二節 發展原則
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謀劃長遠;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全面推進;既要加快自身發展,又要加強與周邊地區協調互動,努力實現城市農村相互促進、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堅持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突破行政區劃界限,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最佳化配置;統籌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水平,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堅持發揮優勢、集約發展。依託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和港口優勢,以市場為導向,打造特色突出、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提高集約化規模和水平。堅持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加強生態建設,注重環境保護,提高環境準入標準,開展清潔生產,推進節能減排,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三節 戰略定位
立足遼寧,依託環渤海,服務東北,面向東北亞,建設成為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臨港產業帶、生態環境優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形成我國沿海地區新的經濟成長極。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充分發揮東北地區出海通道和對外開放門戶的作用,創新國際合作機制,全面參與東北亞及其他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構建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打造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沿海開放地帶,提升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水平。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以大連港為中心,整合沿海港口資源,拓展港口功能,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現代港口集群。加強主要港口和貨櫃幹線港建設,全面提高航運、物流等服務功能,建設完善的航運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臨港產業帶。依託沿海港口資源,堅持高端發展的戰略取向,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和原材料工業及配套產業,培育一批世界級企業和品牌,打造若干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產業集群,建設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臨港產業帶。生態環境優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最佳化美化人居環境,加快建設生態屏障、綠色空間和生態城鎮,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大幅度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打造文明富裕、安定和諧的宜居區域。第四節主要目標到2012年,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增長速度超過全國沿海地區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0000元;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大幅提高;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升;城鎮化率提高到65%;城鄉居民收入顯著增長,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增強;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環境質量接近全國先進水平,基本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到2020年,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一些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城鎮化率提高到70%,城鄉居民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環境質量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局面,率先實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目標。
第三章 空間布局
進一步提升大連核心地位,強化大連—營口—盤錦主軸,壯大渤海翼(盤錦—錦州—葫蘆島渤海沿岸)和黃海翼(大連—丹東黃海沿岸及主要島嶼),強化核心、主軸、兩翼之間的有機聯繫,形成“一核、一軸、兩翼”的總體布局框架。依據戰略定位,充分考慮現有開發強度、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培育建設一批發展思路清晰、功能定位準確、產業分工合理、示範帶動作用突出的重點區域和產業集群。
第一節
提升核心進一步增強大連的綜合實力,完善服務功能,提升其核心地位和龍頭作用,帶動區域加快發展,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建設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完善航運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努力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拓展物流網路,搭建高效物流平台,建設一批輻射面廣、流量大的優勢貨品及貨櫃物流基地,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分撥和配送中心,加快構建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星海灣金融商務區,引進和培育高層次金融人才,改善金融業發展環境,吸引和集聚中外金融機構,健全現代金融組織和服務體系,逐步建成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造船及海洋工程基地、大型石化產業基地、電子信息及軟體和服務外包基地,大力發展積體電路、海洋與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集群,構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聚集區。
第二節
強化主軸大連—營口—盤錦主軸是哈大和東北沿海兩個一級發展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這一主軸,在支撐東北沿海經濟帶快速崛起的同時,服務帶動哈大經濟帶最佳化升級。加快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建設,重點發展船舶製造、石油化工、工具機、精密儀器儀表等,配套發展航運、物流、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形成臨港產業集群。加快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建設,重點發展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精細化工、現代物流等產業,逐步建成大型臨港生態產業區。加快盤錦遼濱經濟區建設,重點發展中小型船舶修造、光電、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合成橡膠等產業。依託沈大交通走廊和大連、營口、盤錦等重點城市,建設好各類國家級、省級開發區。
第三節
壯大兩翼渤海翼。加快錦州濱海新區建設,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新材料、製造業、船舶修造等產業,建設錦州灣國家煉化基地和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加快盤錦石油裝備製造業發展,重點發展石油裝備製造與配件、石油高新技術、工程技術服務等相關產業,建成我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石油裝備製造業基地。加快葫蘆島北港工業區建設,重點發展石油化工、船舶製造與配套、有色金屬、機械加工、醫藥化工和現代物流等產業。加快培育其他基礎好、潛力大的園區發展,推進具備條件的產業園區儘快形成規模。黃海翼。積極培育發展莊河工業園區、花園口經濟區、登沙河臨港工業區、長山群島經濟區、皮楊陸島經濟區,重點發展沿海臨港裝備製造、新材料、石化、能源、家居製造、服裝服飾、水產品增養殖和加工、旅遊、現代物流等產業。進一步發展丹東產業園區,重點發展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精密輕型裝備等裝備製造業,製藥、精細化工以及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旅遊、口岸物流等服務業。
專欄1
遼寧沿海經濟帶各類開發區國家級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遼寧大連出口加工區、大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連保稅區、大連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丹東市邊境經濟合作區、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開發區:遼寧瓦房店炮台經濟開發區、遼寧長興島經濟開發區、大連旅順經濟開發區、大連金州經濟開發區、遼寧普蘭店經濟開發區、大連甘井子工業園區、遼寧丹東東港經濟開發區、遼寧丹東前陽經濟開發區、遼寧錦州經濟開發區、遼寧錦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遼寧錦州溝幫子經濟開發區、遼寧營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遼寧營口南樓經濟開發區、遼寧營口大石橋經濟開發區、遼寧盤錦經濟開發區、遼寧葫蘆島經濟開發區、遼寧葫蘆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遼寧葫蘆島楊家杖子經濟開發區、遼寧葫蘆島八家子經濟開發區。
第四章
產業發展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做強具有基礎優勢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和原材料工業,做大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提高產品質量,逐步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
第一節
做大做強優勢工業壯大先進裝備製造業。重點發展資金技術密集、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交通運輸設備、通用設備及成套設備製造業,支持大型壓縮機、大型重載精密軸承、大型船用曲軸、數控工具機及功能部件等產品的研發,在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環節實現突破。調整船舶工業結構和布局,大連、葫蘆島重點發展大型、高附加值船舶製造及海洋工程裝備等產業;丹東、營口、錦州、盤錦積極發展以修船、中小型專用船舶製造為主的各具特色船舶工業。加快發展以客車及發動機、電力機車為重點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大連重點發展發動機、城市軌道車輛和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丹東、錦州重點發展大中型客車和汽車安全氣囊等汽車零部件產業。大連、營口重點發展數控工具機、製冷設備、特種軸承基礎件等通用設備製造業。盤錦、營口、大連重點發展石油裝備、冶金成套裝備、風電設備及港口和機場倉儲物流裝備等大型成套設備。提升原材料工業。石化產業重點發展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材料和有機材料,加快發展精細化工產業,培育形成若干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業集群。統籌考慮中俄原油管線建設和俄羅斯及其他地區原油進口因素,結合錦西煉油異地改造,適當擴大葫蘆島等地煉油能力,盤錦、錦州重點發展石化下游深加工和高端石化產品。冶金產業重點發展精品板材、特鋼產品和鋼材深加工,大連重點發展以不鏽鋼、軸承鋼、工模具鋼、齒輪鋼、彈簧鋼和高合金鋼為主的特鋼產品;營口重點發展寬厚板、冷(熱)軋薄板等;葫蘆島、錦州重點發展有色金屬產品生產加工。營口重點發展鎂質材料,大連重點發展以化學建材為主的新型建築材料。發展高技術產業。大連、營口、錦州重點發展積體電路、電力電子器件、半導體照明、套用電子、移動通信等電子信息產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葫蘆島培育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承接京津冀地區電子信息產業轉移。大連、營口重點發展基因工程製藥、疫苗、生物晶片、檢驗試劑盒、動物藥、海洋藥、中藥飲片及生物醫用材料等。以大連新材料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及中科院大連科技創新園為依託,重點發展膜、信息光電、納米、金屬複合、精細化工等高性能新型材料和複合、節能環保材料;加大丹東硼化工新材料開發和利用,加快發展錦州、營口鈦白粉產業。發揮錦州光伏產業優勢,發展矽材料,逐步建成多晶矽和矽電池研發生產基地。
第二節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面向生產的服務業。依託重要交通通道和運輸網路,加快建設大連國際物流中心和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丹東區域性物流中心,支持發展重點物流園區;培育現代物流企業集團,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快電子口岸建設,完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對腹地物流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推進金融創新,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推進大連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提高增值電信業務、軟體服務、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和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水平,加強信息化套用系統建設,建立綜合性軟體服務公共技術平台和公共信息套用平台,建設城市管理以及適應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發展的信息化系統,重點在大連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體開發和服務外包產業基地。扶持和培育技術創新型第三方服務企業。推進服務業標準化。積極發展面向民生的服務業。運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經營方式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業,最佳化城市各類流通設施和商業網點布局,加快建設和完善農村流通設施和流通網路,支持一批現代大型商貿企業做大做強,發展專業特色市場,積極發展現代流通業態和行銷方式,營造便捷、舒適的消費環境。進一步加強濱海、邊境、濕地、人文、森林等旅遊景區的建設,加強優勢旅遊資源的開發,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和工業、農業觀光等特色旅遊,整合資源,打造精品旅遊線路,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密切與省內、東北和環渤海地區旅遊合作,推進旅遊一體化發展。積極扶持會展、創意等新興文化產業發展。依託大連動漫產業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動漫產業集聚區。推進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第三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培育優質專用良種,加快標準糧田建設,推進糧食集約化、專業化生產,建設優質糧食生產基地,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積極發展果品、花卉等特色農業,推進產業化經營,建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積極推進畜牧飼養和經營方式的轉變,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和精深加工,推廣稻田河蟹生態模式養殖,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加工基地。繼續推進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場建設,扶持壯大遠洋漁業。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基地。鼓勵發展優勢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促進產學研結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盤錦、營口、丹東重點發展優質稻米生產加工;大連、丹東重點發展水產品和畜產品生產加工;大連、營口、錦州、葫蘆島重點發展優質水果、設施蔬菜、名特優雜糧、薯類、花卉生產加工;丹東及大連的東部山區重點發展食用菌、中藥材、蠶桑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服務和安全防控體系。健全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機械化監理鑑定、農產品質量監管及村級服務站點等公共服務機構,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技術服務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監測體系。鼓勵發展多元化的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社會力量興辦服務三農的公益性機構和經濟實體。
專欄2
產業發展重點工業。重型裝備、製冷設備、石油工程裝備、核電及風電等新能源裝備、數控工具機、特種軸承等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基地;船舶與船舶配套、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軌道車輛等交通運輸裝備產業基地;數位化醫療影像設備產業基地;大型石化產業基地;精品鋼材生產基地;有色金屬及其合金的研製和生產基地;新型建材基地;新材料、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光伏、無水印染等產業基地;積體電路、半導體發光二極體、高密度印刷電路板、移動通信產品等項目。現代服務業。金融商務區;軟體開發和服務外包產業基地;物流園區;特色旅遊區等。現代農業。增產千億斤糧食工程;設施農業建設工程;優質水果開發工程;特色產業開發工程;規模化標準化畜牧養殖小區建設工程;水產品健康養殖工程;現代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第五章
城鄉發展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構建以特大城市為龍頭、大城市為主體、中等城市及各類中小城鎮有序發展的網路化城鎮體系。以發展縣域經濟為載體,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之間公共資源均衡分配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第一節
推進城鄉統籌統籌城鄉規劃建設與管理。最佳化城鄉土地利用,合理規劃市縣域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集聚、村落分布、生態涵養等空間布局。統一規劃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城鄉銜接的公共運輸、供水供電、郵電信息、廣播電視網路和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強城鄉社會管理,改革戶籍制度,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將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農村服務業和鄉鎮企業。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進一步增強第二、三產業對第一產業的服務帶動作用,促進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加快構建覆蓋城鄉、通暢便捷的現代化市場體系。統籌城鄉公共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公共服務的財政保障能力,逐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外出就業和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加強農民工權益保護,逐步實現農民工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農民工勞動條件。擴大農民工工傷、醫療、養老、失業保險覆蓋面。
第二節
提高城鎮綜合功能增強中心城市功能。大連要重點拓展航運、金融、研發、物流和信息服務等核心功能,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和產業聚集區,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丹東要發揮沿海、沿江、沿邊的區位優勢,進一步拓展商住、旅遊、貿易等城市功能,建成我國東北東部地區重要的現代化沿海邊境城市。錦州要發揮區域交通樞紐和遼西中心城市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和錦州港服務功能,逐步建成臨港產業基地、我國東北西部地區重要的出海口。營口要依託港口和臨近腹地的優勢,建成東北地區重要的出海通道、環渤海地區重要的臨港工業基地和現代化港口城市。盤錦要依託石油等資源優勢,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強濕地等生態資源保護,建成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具有北方水鄉特色的石油化工城市和環境宜居的濱海水城。葫蘆島要發揮區位優勢,積極承接京津冀都市圈輻射,進一步發展有色金屬、電子信息等產業聚集區,建成遼西走廊文化旅遊休閒觀光帶和濱海宜居城市。在拓展城市功能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重點城鎮建設。依託綜合交通通道,加強城鎮組群建設,積極培育若干區位優勢明顯的新興城鎮,增強綜合支撐能力和服務功能;加快縣城關鎮和重點鎮發展,推進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工作。重點建設一批有規模、有特色的產業園區,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加快向園區聚集。
第三節
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充分發揮縣域經濟對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積極培育縣域特色優勢產業,鼓勵發展“一縣(市)一業”和“一縣(市)一品”。推進優勢資源深度開發,形成一批名牌產品,做大做強縣域工業企業。以民營經濟為主體,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開發建設一批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分類引導鄉鎮和村莊建設。加強位於城市規劃建成區內的鄉鎮和村莊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改善人居環境質量,促進與城市的融合。扶持基礎較好的鄉鎮和中心村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基礎設施投入,進一步提高集聚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引導基礎薄弱、人口持續減少鄉鎮和村莊的居民向城鎮和牛心村集聚。因生態環境、地質災害、移民需要撤併搬遷的鄉鎮和村莊,加強原址土地整理,合理選擇安置區,實行整村推進。注重具有地方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鄉鎮、村莊人文環境的延續,重視保護整體風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強農村、農場居民點供排水、交通道路、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全面提升村鎮、農場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加大江河海堤、漁港、小型水利工程、可再生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加大對節水灌溉、人畜飲水、鄉村道路、農村沼氣、農村水電和草場圍欄農村“六小工程”的投入。加快推進信息進村入戶,提高信息化服務“三農”的水平。
第六章
社會事業以解決事關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為出發點,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一節
積極發展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推進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培訓集團建設,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教育培訓,增強職業技能培訓能力。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培養特色和專業人才。以大連為重點,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和繼續教育研修基地。鞏固和提高九年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與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大連、錦州等高校優勢,加大船舶製造、軟體開發、生物工程、金融等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提升沿海高校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強縣級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努力控制重大傳染病,防治職業病、地方病,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積極探索公立醫院體制改革,促進非公有制醫療機構發展。構建城市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工協作、雙向轉診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第二節
努力擴大就業拓寬就業渠道,努力擴大就業規模。繼續落實就業和再就業各項政策。積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加大對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培訓,建立健全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完善就業培訓政策。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能力。認真做好高校畢業生、復員軍人及城鎮新增勞動力的就業工作。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力度。規範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和企業用工行為,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第三節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城鎮各類就業人員平等享有社會保障。擴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範圍,逐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探索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妥善解決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醫療保障問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農村居民醫療保障水平。推進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探索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機制。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加強城鄉低保邊緣戶救助,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加快社會福利服務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完善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
第七章
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效清潔穩定的能源保障體系、水資源開發配置和防洪減災體系、高速安全覆蓋城鄉的信息網路體系,增強區域發展的支撐能力。
第一節
加快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港口。以大連港為核心,整合港口資源,最佳化港口功能分工,打造現代化港口集群,構築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形成以大連港、營口港為主要港口,錦州港、丹東港為地區性重要港口,葫蘆島港、盤錦港為一般港口的分層次布局。大連港以遠洋幹線貨櫃運輸為主,兼顧近洋和內貿貨櫃運輸,形成貨櫃運輸幹線港。營口港、錦州港和丹東港以內貿和近洋航線貨櫃運輸為主,並承擔向周邊貨櫃幹線港的餵給運輸,形成貨櫃運輸支線港。煤炭運輸系統以錦州港為內蒙古東部地區煤炭下水港,大連港、營口港、丹東港等港口為煤炭接卸港,主要為沿海電廠等企業服務。進口原油運輸系統形成以大連港為主、營口港和錦州港為輔的接卸港布局。沿海鐵礦石運輸形成以大連港和營口港為主,錦州港和丹東港為輔的接卸港布局。散糧運輸形成以大連港為主,營口港、錦州港為輔的糧食裝船港布局,根據沿海糧食加工工業的布局和發展需要,在大連港、營口港、錦州港和丹東港布局建設糧食接卸設施。鐵路。加強連線區域內外的快速鐵路通道建設,重點建設北京—瀋陽—哈爾濱(大連)、錦州—營口、瀋陽—丹東等鐵路客運專線,打通東北東部鐵路通道和東北西部沿海港口至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煤炭運輸通道。加快建設區域內城市軌道交通和各港區疏港鐵路,逐步建成現代化的鐵路運輸系統,實現區域內主要幹線的客貨分線運輸和鐵路客運快速化。公路。完善區域內高速公路網路,建設丹東—通化、丹東—海城、莊河—蓋州、綏中—凌源、盤錦—阜新、皮口—長興島等多條高速公路。加快區域內國省幹線改造和農村公路建設。航空。加快推進大連、錦州機場遷建和營口機場前期論證,以及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丹東機場擴建,全面提升機場服務水平,逐步培育形成以大連門戶樞紐機場為主,以丹東、錦州等支線機場為輔的民用航空格局。增加連線日本、韓國、俄羅斯遠東和歐洲、北美的國際航線航班。完善與國內各主要城市間的幹線網路,加大航班密度。積極發展支線航空。
第二節
加強能源設施建設最佳化能源結構,增強能源供應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勵清潔利用能源。加強電源建設,調整火電裝機結構,繼續推進“上大壓小”。積極發展熱電聯產,建設城市區域大型熱電聯產工程及縣(區)熱源工程。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進大連紅沿河二期和葫蘆島徐大堡沿海核電、大連駝山等沿海風電場、丹東蒲石河等抽水蓄能電站等工程建設。加強電網改造和建設,完善電網結構和布局,實施城鄉電網改造和建設工程,提高配電網供電能力和技術水平。推進油氣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遼河油田勘探開發,加快錦州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大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大型油氣項目建設。
第三節
加快水利設施建設合理開發與最佳化配置水資源,加快建設大夥房水庫輸水、錦凌水庫、青山水庫等一批水資源調配工程,改造城市、建制鎮供水管網,加快研究論證“東水西調”工程建設可行性,提高水資源供給能力。加強防洪體系建設,完善海洋防災減災體系,加快實施中朝界河塌岸嚴重和重點防洪河段防洪、重點河道及重點城市防洪、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沿海防潮堤工程,加快遼河河口綜合治理,提高防洪防潮能力。加強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澇區治理、農村小水電工程。第四節推進信息設施建設加快以光纖通信為土的智慧型化、綜合化、寬頻化、高速化的現代通信網路建設,逐步擴大寬頻接入網路的覆蓋範圍,加快發展下一代網際網路,積極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推動數位電視網路建設。整合網路資源,積極推進電信網、有線電視網和網際網路“三網融合”。加強網路信息安全能力建設,建立網路信息安全運行維護管理體系,規範信息服務業的網路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完善安全應急通信預案,建立健全與網路規模和業務範圍相適應並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應急通信系統。
專欄3
基礎設施重點工程
(一)交通碼頭:大連鮎魚灣港區、營口仙人島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營口鮁魚圈港區3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連大窯灣港區三期、錦州港二港池貨櫃碼頭工程,錦州港四港池煤炭碼頭。航道:營口港仙人島港區、鮁魚圈港區25萬噸級航道工程,丹東大東港區5萬噸級航道工程。鐵路:北京—瀋陽—哈爾濱(大連)、錦州—營口、瀋陽—丹東鐵路客運專線,錦州—赤峰鐵路,東北東部鐵路通道,遼寧沿海港口疏港鐵路等。公路:丹東—通化、丹東—海城、莊河—蓋州、綏中—凌源、盤錦—阜新、皮口—長興島高速公路等。機場: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丹東機場擴建,大連等新機場建設。
(二)能源紅沿河二期等沿海核電工程,大連駝山等沿海風電場工程,城市區域大型熱電聯產工程及縣(區)熱源工程,綏電二期等高效大容量火電工程,丹東蒲石河等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電網改造和建設工程,錦州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和大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程,秦沈輸氣等沿海油氣管道工程。
(三)水利水資源開發利用:三灣水利樞紐及輸水、錦凌水庫、青山水庫、三道灣水庫工程,加快猴山水庫、上窩鋪水庫、夾河水庫、半拉山水庫、龍頭山水庫、頭道河水庫、沙里寨水庫,石湖水庫、張家堡水庫及白石水庫尾工工程前期工作。
水資源配置:大夥房水庫輸水二期一步、大夥房水庫輸水二期二步、大夥房水庫輸水應急入連工程,大連、營口、盤錦、錦州市配水管網改造工程,凌海、北鎮等重要縣鎮供水工程。加快觀音閣水庫輸水、龍源供水、引洋入連、鐵甲水庫供水、“東水西調”工程前期工作。
防洪防潮: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丹東城市防洪工程,盤山閘擴建,白雲閘工程,鴨綠江國際界河整治工程,海防堤建設工程,病險水庫和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莊河、鳳城、寬甸、義縣、凌海、蓋州、興城、建昌、綏中等縣城防洪工程,遼河流域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大凌河、小凌河,大洋河、璦河、六股河、大遼河口、重點中小河流等河道防洪工程。
小型農村水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莊河、東風、東港、營口、大窪、盤山、王石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中型灌區節水與改造工程,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農村小水電工程。
第八章
開放合作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全面加強國際國內區域經濟合作,著力構建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加快形成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第一節
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進一步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汽車及零部件、船舶等機電產品和大型成套設備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層次和加工深度。大力發展海外工程承包、信息技術、金融保險、國際運輸等服務貿易,有序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積極引進造船、機械裝備等先進技術和進口關鍵設備及零部件。加強食品、農產品安全監管,擴大食品、農產品出口。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積極吸引外商投資,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保領域。吸引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培訓中心。充分發揮大連國家軟體基地的集聚作用,大力引進國內外軟體企業。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引導和規範外商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規範具備一定規模和條件的工具機、造船、鋼鐵等企業在國外建立生產基地、行銷中心、研發機構,開展境外資源合作開發、國際勞務合作、國際工程承包。通過併購國外企業和研發機構,獲取關鍵技術和行銷網路。建立健全相關支撐和服務體系,為企業“走出去”創造良好條件。
第二節
擴大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積極開展與東北亞各國的經貿合作。發揮比較優勢,進一步擴大與日本、韓國在經濟、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不斷提高合作水平。大力發展邊境互市貿易,鞏固發展與俄羅斯、蒙古、朝鮮的經貿關係,不斷擴大貿易規模,拓展合作領域。充分利用和完善現有經貿合作機制,進一步創新合作方式,為不斷擴大經貿合作創造條件。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合作,努力拓展優勢產品出口市場,探索合作種植和加工橡膠、棕櫚油等產品的新途徑。充分發揮“新遼經貿理事會”合作機制的作用,加強與新加坡在金融、教育、質檢、物流、港口、旅遊、環保、交通、新聞出版等領域的雙邊合作。深化與港澳台地區的經貿合作。繼續擴大與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在技術研發、經濟貿易、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第三節
加強國內區域合作健全與省內其他區域互動合作機制。加快建立與瀋陽經濟區、遼寧西北部地區的聯合與協作機制,強化沿海與腹地的有效銜接,發揮比較優勢,相互促進、互為支撐、共同發展。藉助東北亞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促進瀋陽經濟區向外拓展;藉助瀋陽經濟區雄厚的重化工業基礎、較強的研發和配套能力,推進沿海地區加快發展,拓展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強遼寧沿海經濟帶與遼寧西北部地區的通道建設和產業銜接,促進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與合理配置,在輻射帶動遼寧西北部地區加快發展的同時促進自身發展。加強與東北腹地的良性互動。推進連線東北腹地的綜合運輸通道建設,打造高效便捷的東北中部通道(大連—哈爾濱—佳木斯—同江)、東北東部通道(大連—丹東—圖們—撫遠)和東北西部通道(錦州—阜新—內蒙古),密切與東北腹地的聯繫。加強與長吉圖經濟區、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分工協作,推進與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經濟合作,加快區域間產業的梯度轉移,服務和促進東北腹地經濟發展。統籌規劃建設以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為龍頭、東北腹地保稅物流中心和內陸無水港為節點的東北保稅物流網路。加強與國內其他地區的合作。充分發揮港口和產業優勢,加強與環渤海地區的京津冀都市圈、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最佳化配置,實現合理分工和優勢互補。加強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的經濟聯繫,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第九章
資源環境高度重視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倍加珍惜水資源和土地等資源,強化渤海環境治理和保護,實行科學合理、嚴格完善的管理制度,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一節
節約保護水資源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實施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和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推進取水、供水、用水等全過程節水,嚴格水資源有償使用,形成有利於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的水價形成機制。大力推廣套用節水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積極開闢多種水源,研究劣質水、微鹹水和海水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鼓勵有條件的生活小區、工業企業建立中水回用系統。制定電力、石化、鋼鐵等行業和高耗水企業節約用水的管理辦法。加強水資源保護,強化水文水資源設施監督監測,建立水質預報、預警和應急處理制度。加強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實現水功能區水質目標要求。嚴格保護城鄉飲用水源地,建立區域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實施地下水保護行動計畫,遏制地下水超采。
第二節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資源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畫,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和涉及公共利益、具有特殊功能的林地、濕地。加大土地整理復墾力度,實施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重點工程。最大限度地利用礦山廢棄地、廢棄鹽田、重度鹽鹼地和荒灘。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的法定義務,做到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嚴格土地用途管制,控制建設用地過快增長,重點用好存量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支持重點發展地區優先使用規划起步區內土地。最佳化生活用地,提高小城鎮和農村的建築容積率,減少占用耕地。推進征地制度改革,逐步縮小征地範圍,完善征地補償機制。建立和完善土地收購儲備制度,進一步規範經營性土地招拍掛出讓制度,擴大土地有償使用範圍。依據已批准的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合理開發和保護海岸線資源,嚴格控制海岸線的使用,按照已批准的海洋功能區劃確定的類型區推進岸線開發,保護原生海岸生態系統。統籌協調各涉海產業的用海布局,避免盲目圈占海域。加強海域使用的監督管理,從嚴控制圍填海用海項目。節約、集約使用稀缺的近海海域資源。
第三節
大力節約能源強化能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導向,加大節能力度,實現結構節能、技術節能、管理節能。抓好鋼鐵、煤炭、電力、化工等重點領域高耗能行業和企業的節能降耗,提高低耗能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新材料在節能中的運用,加速淘汰落後技術、工藝和設備,重點實施一批節能工程。嚴格執行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推動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與節能改造,加強機關辦公建築及大型公共建築節能管理。加大對高耗能企業監督管理力度,加強單位能耗目標考核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嚴格耗能項目和產品的市場準入。推行節能產品認證,推廣高效節能產品。建立科學的資源節約管理制度,推廣和套用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第四節加強環境保護推進清潔生產,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加快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的清潔生產審核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制定並實行重點行業資源消耗和排污強度標準,嚴格實施排污許可證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後生產能力,堅決關停排污不達標的企業。大幅減少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強化重化工業的污染治理。提高大中型港口、停港船舶和海上石油平台、海洋工程的廢水、廢油、垃圾回收與處置設施的配備率,確保達標排放。加強核與輻射監管體系建設。控制與治理農村面源污染,加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力度,減少農業施肥和農藥造成的污染。大力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強城鄉飲用水源地污染綜合整治。加快規劃和建設城鄉污水、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等集中式處理設施,提高處理率。實施渤海環境保護工程和遼河流域、大凌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加強對近岸海域環境的監測與評價,建立健全海洋赤潮(綠潮)及其他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加強遼河口、大連灣、錦州灣等近岸重點海域污染防治,實現海域功能區水質目標要求。建立重大環境污染事件通報制度,健全環境污染行為聯合懲處機制,完善跨界污染防治的協調和處理機制。建立完善減排指標體系和監測體系,落實污染減排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和問責制。研究推進排污權交易和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第五節推進生態建設加強水源涵養林、生態公益林、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地質遺蹟、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物種資源等的保護,以山脈、水系、岸線為骨幹,利用林地生態廊道、河流生態廊道和海岸帶功能區連通生態源地和生態節點,構建完善的沿海生態網架。加快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重點建設海岸基幹林帶和消浪林帶。加大沿海地區水土流失治理,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護,建設遼河流域等重點河道生態建設、大夥房水庫水源區水土保持、水文監測系統建設、地下水超采與海水入侵治理和城鄉重要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加強城鎮綠地系統建設。加強生態功能區的保護與管理,切實加大各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的建設管理力度,加強黑臉琵鷺、丹頂鶴等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和管理。加強口岸疫病病情防控,防止有害生物入侵,維護生態安全。加強重要海洋生態系統保護。
專欄4
沿海地區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蛇島老鐵山自然保護區、大連斑海豹自然保護區、城山頭海濱地貌自然保護區、遼寧仙人洞自然保護區、白石砬子自然保護區、丹東鴨綠江口濕地自然保護區、醫巫閭山自然保護區、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大連長海海洋珍貴生物自然保護區、錦州義縣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營口玉石嶺自然保護區、葫蘆島白狼山自然保護區、葫蘆島虹螺山自然保護區。
第十章
保障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提高自主創新和人力資源支撐能力,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第一節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以及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加快構建責任政府和服務政府。改進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最佳化政府組織結構,減少行政層級,理順職責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探索適應區域發展需要的行政管理模式。加快完善行政管理法規體系,實行重大行政決策聽證、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行政決策責任追究制度。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重點企業跨所有制、跨區域聯合重組,促進生產要素向關鍵領域、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集中。積極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國有企業整體改制上市,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創新國有資產運營和監管模式,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改革和完善國有企業管理人才選拔任用制度,建立職業經理人市場。建立健全國有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培育電力市場,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鼓勵發展民營經濟,逐步提高其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平等保護各類產權,推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和相互促進,增強區域經濟活力。推進其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和農村金融機構改制、重組和上市。發展產權交易市場,加快建立網路化產權交易平台,儘快形成統一互聯、流轉順暢的產權交易體系。創新金融服務體系,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加快財政體制改革,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的要求,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理順各級財政收入分配關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重點向有利於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領域傾斜。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經濟體制,加快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推進區域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建立信息資源利用一體化保障機制,統一信息交換規範和標準,促進信息資源的互通共享。加快環境監測治理一體化,共同建設區域內聯防預警機制,統一環保標準,實現區域內空氣和水污染同步治理。統籌公共事務管理,推進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二節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引導和支持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機構,逐步提高研發投入比重。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建立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促進創新要素的集成和整合,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基地。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和科技中介機構。研究制定鼓勵高技術企業和傳統企業相互融合的政策措施。營造鼓勵自主創新的環境。建立由經濟、科技、智慧財產權等部門共同參與的政策制定協調機制,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利於促進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改善支持創新的投融資環境,鼓勵發展創業風險投資,拓寬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渠道。加大對初創期和成長期創新型企業的引導性投入。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營造保護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制度環境。
第三節
加強人力資源開發積極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實施高端人才引進工程、優秀海外學子遼寧創業計畫、高端智力柔性引進計畫、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地構築計畫,啟動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引進計畫。依託重點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積極吸引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海外學子創業,集聚海內外高端人才。大力培養高層次人才。培育創新型人才,加快建設高層次企業家隊伍和數量充足、結構最佳化、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大科技創新人才的培訓、選拔和培養力度,實施人才聯合培養工程,依託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適應發展需要的高技術人才和高層次實用型人才培養基地,構建高素質創新領軍人才培養體系。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畫。
第四節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重大項目布局、土地和海域使用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合作,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區域內能源、交通、水利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支持力度。在廉租房和棚戶區改造、節能減排和民生工程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快股權投資機構發展,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有條件的地區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增加大連商品交易所交易品種,擴大規模。
第五節
加強規劃組織實施強化組織領導。遼寧省人民政府要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按照本規劃確定的功能定位和發展重點,抓緊推進相關項目的組織實施,並做好區域內相關規劃的修編和調整。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加強指導協調,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統籌研究,及時提出對策建議。加強監督評估。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向國務院報告規劃實施情況。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