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沸騰乾燥器(ebullated dryer) 借沸騰床進行乾燥的一種設備。濕物料放在篩板上,乾燥介質從下面經篩孔吹入,將物料吹成沸騰狀,以達到加速乾燥的目的。適用於乾燥細顆粒物料,如碳酸氫銨、碳酸銨、氯化銨等。有圓筒、臥式、噴霧氣流等類型的沸騰乾燥器。沸騰乾燥又稱流化床乾燥,它利用熱空氣流使濕顆粒懸浮,流態化的沸騰使物料進行熱交換,通過熱空氣把蒸發的水分或有機溶媒帶走,其採用熱風流動對物料進行氣-固二相懸浮接觸的質熱傳遞方式,達到濕顆粒乾燥的目的。流化床乾燥技術涉及傳熱和傳質兩個相互過程。在對流乾燥過程中,熱空氣通過與濕物料接觸將熱能傳至物料表面,再由表面傳至物料內部,這是一個傳熱過程;而濕物料受熱後,表面水分首先氣化,而內部水分以液態或氣態擴散到物料表面,並不斷氣化到空氣中,使物料的水分逐漸降低,完成乾燥,這是一個傳質過程。
操作流程
散料狀固體物料由加料器加入流化床乾燥器中,過濾後的潔淨空氣加熱後由鼓風機送入流化床底部經分布板與固體物料接觸,形成流態化達到氣固的熱質交換。物料乾燥後由排料口排出,廢氣由沸騰床頂部排出經鏇風除塵器組和布袋除塵器回收固體粉料後排空。套用範圍
蒸氣、電、熱風爐均可配用(按用戶要求配套)。它適用於散粒狀物料的乾燥,如:醫藥藥品中的原料藥、壓片顆粒料、中藥沖劑、化工原料中的塑膠樹脂、檸檬酸和其它粉狀、顆粒狀物料的乾燥除濕,還用於食品飲料沖劑、糧食加工、玉米胚芽、飼料等的乾燥。物料的粒徑一般為最大可達6mm,最佳為0.5-3mm。
套用歷史
近代乾燥器開始使用的是間歇操作的固定床式乾燥器。19世紀中葉,洞道式乾燥器的使用,標誌著乾燥器由間歇操作向連續操作方向的發展。迴轉圓筒乾燥器則較好地實現了顆粒物料的攪動,乾燥能力和強度得以提高。一些行業則分別發展了適應本行業要求的連續操作乾燥器,如紡織、造紙行業的滾筒乾燥器。20世紀初期,乳品生產開始套用噴霧乾燥器,為大規模乾燥液態物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40年代開始,隨著流化技術的發展,高強度、高生產率的沸騰床和氣流式乾燥器相繼出現。而冷凍升華、輻射和介電式乾燥器則為滿足特殊要求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開始發展了遠紅外和微波乾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