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規格 : 每片重0.38g
劑型 : 片劑(薄膜衣)
批准日期 : 2013-12-30
批准文號 : 國藥準字Z20090190
藥品類型 :中藥
道地雷丸在河西走廊 尖端雷丸在河西製藥
中國雷丸在甘肅張掖
雷丸,又名竹苓,是一種藥用真菌,與茯苓、豬苓一樣,都具有非常顯著的抗癌功效,被並稱為抗癌“三苓”,雷丸居首位,因此雷丸也被稱為抗癌“真菌之王”,有““超越香菇靈芝,賽過蟾酥紫杉醇”之美譽。
雷丸“得霹靂(雷雨天)而生”,“丸藏竹,擊豈聞雷,皆霹靂擊物,精氣所化,生之奇也”。生長於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上,野生,多腐生或寄生予竹根和老竹蔸下。雷丸的“海拔1200米以上”、“得霹靂而生”、“寄生竹根”三大特性決定了其藥材的珍貴性和稀缺性。
雷丸獨產於中國,甘肅、河南、安徽、浙江、四川、雲南、湖北等地均有出產。我國幅源遼闊,雷丸產地分布廣泛,各地所處的地理環境十分複雜,水土、氣候、日照、生物分布都完全不同,以及非物態的地磁場.日磁場、月潮和宇宙場等多種場能的影響也不同,因此,各地雷丸的質量有著顯著的差異。
道地雷丸在河西走廊
據《中國藥典》記載,僅有產於甘肅河西走廊,且經過8次以上雷擊的雷丸,才能稱之為甘肅道地雷丸,河西走廊雷丸藥材最道地,得益於河西走廊獨特的海拔高度、氣候條件、溫度濕度、光照雲照強度等自然條件。
河西走廊南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連山脈。祁連山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遠高於普通雷丸要求的“海拔1200米”的要求,海拔越高, 氣候條件、溫度濕度、光照雲照強度等自然條件越好。河西走廊日照時間較長,全年日照可達2550小時~3500小時,西部的敦煌高達3336小時。年均溫5.8~9.3℃,但絕對最高溫可達42.8℃,絕對最低溫為-29.3℃,二者較差超過72.1℃。晝夜溫差平均15℃左右,一天可有四季。
尖端雷丸在河西製藥
河西製藥位於甘肅省張掖市,這裡是世界著名的“雷丸之都”,該廠利用其國企的獨特資源優勢,從制度上保證了該廠生產的尖端抗癌雷丸——河西雷丸片所用的藥材為100%的道地雷丸,而其它廠家就算是有錢也買不到甘肅的道地雷丸,只能幹著急。
基於以上事實,可以確定,至少在20年內,其它廠家生產出來的雷丸片劑或雷丸膠囊劑,藥材根本不可能是甘肅道地雷丸,也根本不可能採用“動態提取低溫濃縮”和“腸溶”兩項頂尖技術,品質上與河西雷丸片自然也就沒法比較,這也許是“計畫經濟”為腫瘤患者送來的額外“福利”。
道地藥材——甘肅雷丸
古今醫家都喜歡使用道地藥材,在中醫處方箋上,許多藥名前標有“川”、“雲”、“廣”“甘”等產地,“川”即四川,“雲”即雲南,“廣”即廣東,“甘”即甘肅。這些藥物就是道地藥材。因而,道地藥材專指那些具有特定的產地,經過當地炮製加工,具有確切可靠治療作用的藥物。
《晏子春秋·雜下之十》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意指:淮南又大又甜的橘子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種為又苦又澀的枳樹,這都是水土環境變了,事物的性質也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好的物種只能生存在適合自己的環境下,自然環境給予物種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我國幅源遼闊,天然藥物分布廣泛,各地所處的地理環境十分複雜,水土、氣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以及非物態的地磁場、日磁場、月潮和宇宙場等多種場能的影響也不同。因此,藥物本身的質量,其治療作用有著顯著的差異:《中國藥材》列舉了常常得到人們讚譽的道地藥材,如寧夏的枸杞子,四川的貝母,內蒙古的甘草,吉林的人參,山西的黃芪,河南懷慶的牛膝,江蘇的蒼朮,雲南的三七,甘肅的雷丸等。
以甘肅雷丸為例,來說明道地藥材的獨特性和稀缺性:雷丸獨產於中國,主產於甘肅,河南、安徽等地亦有少量生產,其中以甘肅河西走廊張掖地區出產的雷丸品質最佳,中藥材市場自古就有“世界雷丸在中國,中國雷丸在甘肅”的說法,甘肅道地雷丸自古就有“熊貓藥材”之美稱。隨著臨床上雷丸藥用需求逐年增長,供需關係的一減一增,缺口逐年加大,據業內人士估算,缺口高達50%,高品質的雷丸藥材就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甘肅河西走廊雷丸藥材最道地,得益於河西走廊獨特的自然條件。《中國藥典》記載,位於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河西製藥生產的道地雷丸的有效成份,是其它非道地藥材的5倍以上,市場價格也相差近6倍。
“藥材好,藥才好”,這是“仲景牌六味地黃丸”的經典廣告語,河南宛西製藥廠也隨著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而聞名於世。而在中國的大西北甘肅,同樣有一家與之齊名的、以道地藥材聞名於世的“河西製藥”,我國中藥界一直有“南有宛西,北有河西”的美稱。 河西製藥地處甘肅河西走廊的張掖市,註冊商標為“河西牌”,取河西走廊之意,2008年該商標被評為甘肅省著名商標,該廠共生產300多種藥品,其中以“河西雷丸片”最為著名。中藥材市場自古就有“甘肅雷丸在河西,河西雷丸在張掖”的佳話,意指甘肅的雷丸主產於河西走廊,河西走廊道地雷丸的主要集散地在張掖,被稱為“西北藥市”。
古代各國之間,常有驛道相通,交通要道上的重鎮往往具有成為集散地的基本條件,如陝西、甘肅、河南的集散地密集,這與其在古代為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位置有很大的關係。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絲綢之路上的集散地也較多,如從西安出發,有寶雞、天水、隴西、臨夏、張掖、蘭州、西寧、烏魯木齊、伊寧等,從這條線路上不僅運出絲綢、大黃、甘草、雷丸,也運進番紅花等藥用植物。絲綢之路古道藥材集散地,以張掖雷丸道地藥材集散地最為著名,這與張掖所住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不無關係。
新中國成立後,張掖藥材市場體系日漸完善,張掖已被納入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之一,構建河西走廊中心城市的目標正在實現。張掖工業園區甘肅河西製藥有限責任公司和4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呈現出明顯的規模優勢和聚合效應,成為最具活力的經濟成長板塊。1992年8月和2000年6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先後兩次視察張掖,分別題詞"金張掖"和"再鑄金張掖輝煌",河西製藥的“河西”註冊商標也於2008年被評為“甘肅省著名商標”。
雷丸之都—張掖
素聞雷丸“不過張掖不靈,不到張掖不齊”,也曾親身感受每年一次的全國“雷丸藥交會”,但始終對這句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何上天如此眷顧,讓甘肅張掖這座城市享有“雷丸之都”的盛譽,其間必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和引人入勝的歷史典故。
雷丸之祖:甘肅張掖雷丸淵源於一山一人。一山,即漢唐時的“絲綢之路”、中西文化的黃金通道——河西走廊;一人,即被後人尊崇為“張天師”的道教始祖張道陵之孫——張魯。這一山一人便是張掖雷丸之祖。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東西長約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張掖、敦煌等歷史文化名城。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要道。漢唐時的“絲綢之路”經這裡通向中西亞,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條黃金通道,不僅是昔日的古戰場,也是甘肅著名的藥材集散地,被稱為“西北藥市”。
我們既感嘆河西走廊的鬼斧神工,也感慨它是一個天然藥場,[4] 吸引了許多道學名家、丹術家來此結廬養生、採藥練丹,逐漸成為道教名山。東漢建安七年,道教始祖張道陵之孫——張魯來到河西走廊採藥行醫,布道練丹,並傳在此得道白日飛升,被後世尊稱為“張天師”。
張天師是河西走廊採藥洗藥、炮製藥材的第一人,被後人敬為張掖醫藥業的奠基人。自然而然河西走廊也成為張掖雷丸的祖山。由此算來,張掖雷丸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張天師撰成的《煉丹術》被後世張掖藥界奉為準則。張掖藥界雷丸“炮製規範”開宗明義第一句就是“遵《煉丹術》,辨地道”。
雷丸之靈:行走於街頭巷尾,談及張掖雷丸之靈驗,市民無不眉飛色舞、津津樂道,自豪之情溢於言表。我們仔細品味坊間傳說、認真考證史籍記載,覺得明清時期朝廷採購張掖雷丸供御醫為皇族治病之用和順治帝治療腹脹之說最為權威,最有信服力。
清順治四年,順治皇帝龍體欠安,腹脹如鼓,久治不愈。後傳御醫楊山號脈診治,楊山一驚,順治帝得的可是臌症(即所稱的腹水),且胃部有“包塊”(即所稱的腫瘤),此惡症為不治之症,楊山自然不敢多講,只能採取“減輕痛苦,延長生命”之療法,開出藥方,註明用“張掖雷丸”,並向皇帝保證只需三周即可好轉。太監吳陰陽就近抓藥,沒有用張掖道地雷丸,順治服後未見效,龍顏大怒。楊山探其究竟,從藥渣中雷丸的厚度、色澤發現其不是張掖道地雷丸,遂按原藥方抓張掖道地雷丸藥材三周用量,皇帝服後腹水消退,包塊也不斷縮小……順治大喜,脫口而出“真是藥不過張掖不靈啊”!順治皇帝當即下旨:今後宮廷一律用張掖道地藥材。聖旨傳來,張掖雷丸藥材身價百倍,被視為珍品,“雷丸不過張掖不靈”因此流傳全國。
張掖雷丸為何有如此之奇效?帶著疑惑,我們來到河西製藥大藥房大飽了眼福,欣賞到了老藥工的雷丸切片表演,竟將2寸長的雷丸用鍘刀切成三百六十五片,片片薄如蟬翼,臨風一揚,便紛紛飛起。不是親眼所見,真是難以置信!目睹藥工精巧的切片表演,傾聽藥師的高談博論,嘆服張掖道地雷丸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同時,心中的疑惑頓然釋解。
雷丸之都:張掖市,地處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張掖”之美譽,“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認江南”絕句就是形容張掖之美之富。
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之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而地處河西走廊咽喉地帶的張掖,則是絲綢之路上的樞紐。西魏(535-556年)時期,張掖成為國際貿易城市;隋代(581-618年)時期,張掖成為經營河西和西域的大本營,民族貿易異常活躍。609年,隋煬帝西巡,親自在張掖主持有西域27國使臣、商賈參加的“萬國博覽會”。
唐代張掖即辟有雷丸藥墟,至宋,已成雷丸藥市,到明代,則有雷丸藥碼頭之稱,而清代,張掖已成為“南北川廣雷丸總匯之所”,在藥界已開始流傳“雷丸不到張掖不齊”這句話了。張掖仍是全國最大的雷丸專業藥材市場。主產於河西走廊的雷丸道地藥材源源不斷的匯集於張掖,張掖由此成了全國最大的雷丸集散地,長盛不衰。
雷丸地位——“真菌之王”
真菌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國是最早利用真菌治病的國家,如被國人稱為“仙草”的靈芝,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的香菇,被醫學界稱為“抗癌三苓”的竹苓(又名雷丸),都屬於真菌類。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這些真菌都具有很好的治療和保健作用,尤其是從真菌中提取的多糖,更是抗癌利器。
真菌多糖,抗癌利器
中科院腫瘤研究所研究發現,真菌中的多糖是抑制癌症的有利武器已被製成多種多糖體的抗癌藥品。研究表明,真菌多糖對癌細胞作用的奧秘在於它能增強體區域網路狀內皮系統吞噬細胞的作用,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激活T細胞和B細胞,促進抗體的形成,激活人體深層免疫等。
醫院已經普遍使用從各種真菌里提取的多糖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比如從香菇中提取的香菇多糖注射液和香菇多糖膠囊、從雷丸中提取的雷丸多糖製成的雷丸片、從茯苓中提取的土茯苓多糖注射液、從豬茯苓中提取的豬茯苓注射液等。
真菌之王,當屬雷丸
真菌世界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抗癌最厲害的當屬抗癌“真菌之王”——雷丸。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東漢末年,世界上第一部本草《神農本草經》就記載了雷丸真菌藥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2012版《中國藥典》等醫藥典籍均對雷丸的性味、歸經、功能主治、主要成分等分別作了記載;雷丸,別名竹苓,得霹靂而生”,必須在雷雨天后才能採集到,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藥農將這一神奇的中藥形象地稱為“雷震子”。雷丸至今仍不可人工栽培,全國產量極其有限,藥材極其珍貴,抗癌雷丸完全依靠純野生供應市場。據業內人士估算,缺口高達50%,甘肅雷丸就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甘肅雷丸,抗癌之首
座落於甘肅河西走廊中段張掖市的河西製藥,憑藉其歷史遺留的國企身份,河西製藥在“西部大開發”的大環境下,得到了黨和政府的特別支持,建立了全國僅有的道地雷丸基地,出品了抗癌名牌專利產品“河西雷丸片”。
零毒放化療,超越香菇靈芝
眾所周知,“山珍”香菇和“仙草”靈芝都是手術放化療前常用的抗癌免疫用藥,但臨床上常有“服用量大,見效慢,價格昂貴”的遺撼,很多手術放化療患者常因此而付出“掉發、嘔吐、發熱、噁心、失眠、納差”等代價,根本無法達到增效減毒的作用。
增效減毒的功效在腫瘤患者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河西雷丸片見效快捷,手術放化療前1-2周服用,即可助100%的腫瘤患者實現零毒手術放化療的夢想。
抗癌化瘤,賽過蟾酥紫杉醇
蟾酥和紫杉醇是我國一線抗癌用藥,但美中不足的是,這兩種抗癌藥物都具有很強的毒性,在臨床上常出現傷肝傷腎,傷腸傷胃的毒副作用,這無疑是給本就命懸一線的腫瘤患者雪上加霜。
河西雷丸片富含26種有效抗癌成份,一味頂26味,單方勝複方,在抗癌化瘤方面具有其它藥物無可比擬的優勢,不但零毒,而且高效。
雷丸套用——功效及適用人群
功效:軟堅化瘤,縮小腫塊;利水滲濕,升白退水;潤腸抑菌,通便排毒;消炎降酶,保肝退黃;益肺化痰,退熱止咳;鎮靜安神,改善睡眠;溶解蛋白,阻斷復發轉移。
適用人群:1、剛確診為癌症,但尚未確定治療方案的病人。2、需要手術的病人。3、明確要做放化療的病人。4、對於那些術後復發、放化療療效不理想的人。6、臨床治療進入康復期手術、放化療後的繼續治療期的病人。7、肝功能不正常,破壞嚴重的腫瘤患者。
雷丸級別——國家級零毒抗癌新藥獲批升級
2013年12月30日國家食藥監總局批准河西雷丸片為零毒抗癌製藥標準, 這主要得益於其“零毒藥材、零毒提取、零毒吸收、零毒臨床”的四大獨特優勢:
1.零毒藥材:眾所周知,“是藥三分毒”,為此,1988年12月27日國務院第23號令還特地頒發了《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詳細列出了28種毒性中藥品種,包括: 蟾酥、斑蝥、生馬前子、鴉膽子、砒石、砒霜、水銀、生川烏、生草烏、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青娘蟲 紅娘蟲、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黃、生千金子、生天仙子、 鬧陽花、雪上一枝蒿、紅升丹、白降丹、洋金花、紅粉、輕粉、雄黃。
以上28種毒性中藥,必須儘量少用或不用,對於腫瘤患者而言,在臨床中極易損傷心腦肝腎,輕則致癱,重則致死,這種雪上加霜的臨床案例數不勝數。凡事都有例外,甘肅純野生道地雷丸則是抗癌中藥里的一朵奇葩,藥材完全沒有毒性。甘肅道地雷丸自古就有“熊貓藥材”之美稱,零毒高效,主要得益於河西走廊獨特的海拔高度、氣候條件、溫度濕度、光照雲照強度等自然條件。
2.零毒提取:《中國藥典》明確指出“雷丸有效成分在加熱後失效”……雷丸藥材特性,決定了河西雷丸片必須採用低溫濃縮技術。河西製藥斥巨資從美國引進“動態提取低溫濃縮”高端設備,該技術採用常壓提取低溫真空濃縮,邊提取邊濃縮,一次完成。 “動態提取低溫濃縮”的技術革命,將河西雷丸片“一次僅需1片”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徹底給“一大把一大把”吃藥的腫瘤患者帶來了“零毒抗癌”福音。
3.零毒吸收:河西雷丸片根據雷丸主要抗癌成份“在酸性環境中弱效,在鹼性環境中藥效最強”的特性,突破性採用了腸溶型薄膜衣,首次將“腸溶”和“動態提取低溫濃縮”兩項頂尖技術申請了專利保護(專利號碼:201310509150.0)。使藥片在胃中不溶解,等到達小腸後才溶解吸收。這一項專利技術的套用,不但解決了雷丸在“胃中溶解會失效”的難題,且最大限度地解決了藥物毒被吸收的世紀難題,腫瘤患者再也不必大把吃藥,1次1片,不傷胃,零毒吸收,從此不做“藥罐子”。
4.零毒臨床:甘肅道地雷丸含有26種有效抗癌成份,一味頂26味,單方勝複方!上市至今,北京、上海、廣州各大腫瘤醫院已有近10萬患者服用,效果顯著,零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