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河源米粉採用傳統製作工藝,以萬綠湖天然淨水(國家地表飲用水Ⅰ類標準)和精選優質大米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精製而成,具有外形美觀、清香爽滑、細而不斷、久煮不爛、保持大米原有清香和營養健康不上火等特點。
產地環境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東江自北向南流經市區,新豐江從西向東繞城而過,兩江在市區東面交匯,使得整個城市三面環水,看起來像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
河源市水資源豐富,素有“粵東寶庫”之稱,華南地區最大水庫新豐江水庫在其境內,蓄水量達139億平方米,水庫面積達370平方千米。水庫水一直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是國內罕見的優質淡水資源。“河源米粉”以萬綠湖天然淨水(國家地表飲用水Ⅰ類標準)和精選優質大米為原料,製作出了優越、獨特的米粉品質。
歷史淵源
河源米粉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贏政為統一中國,派50萬大軍平定百越。秦軍將士主要來自北方,百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糧食供應困難,加上水土不服,將士們經常挨餓、生病,想吃一碗北方的麵條更是奢不可求。一位伙夫根據北方“餄餎面”的製作方法,經過反覆研究,終於用南方的大米製做出類似麵條的“手排粉”(河源米粉的前身)。雖然手排粉的味道和口感與北方的餄餎面有一定的差別,卻也有著更為獨特的風味,這對於北方的將士而言,無疑是一種難得的美味佳肴。於是,這種“南糧北吃”的方法很快就在秦軍中流傳開來。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百越,置南海郡,並在這一帶設定龍川縣,首任縣令就是後來統一嶺南、被漢高祖封為南越王的趙佗。趙佗一直推行“和睦百越”的政策,極大地促進了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融合。同時,由於大量的中原人遷徙百越,手排粉這一非常具有南方特色的食品也得到了保留和發揚。
據黃玉石名著《錢四娘》記載,北宋年間,米排粉已然風靡客邑,深受客家民眾和外來旅客的喜愛,成為客家地區的知名特產和主食之一。
抗戰時期,周恩來、葉劍英等率領部隊南下,途經河源,村民常以手排粉慰勞來往官兵。這時的手排粉不僅可蒸、可煮、可炒、可炸,甚至加上開水浸泡即可直接食用,非常適應當時戰事緊張、行軍流動的需要。部隊曾大量收購,當作“軍糧”分給戰士隨身攜帶,深受將士們的喜愛。
生產情況
2005年,河源米粉系列產品總產量8780噸,利稅368萬元,出口創匯突破250萬元。
2012年,河源米粉年產銷達1.6億元。
產品榮譽
2003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河源米粉”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河源米粉原產地域範圍以廣東省河源市人民政府《關於申請河源米粉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函》(河府函〖2002〗118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河源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
(一)大米
應符合GB1354、GB2715的要求。不得使用陳化糧。
(二)水
應符合GB5749要求。
(三)澱粉
1.小麥澱粉應符合GB/T8883要求。
2.馬鈴薯澱粉應符合GBlT8884要求。
3.玉米澱粉應符合GB/T8885要求。
4.其它類澱粉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或有關規定。
(四)食用植物油
應符合GB2716要求。
(五)其他原輔料
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或有關規定。
二、感官指標
感官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定。
三、理化指標
理化指標應符合表2的規定。
歷史文化
河源東江客家飲食文化豐富,河源的東江客家菜、客家小吃是最有特點、最受歡迎的客家美食,是河源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說最為聞名遐邇的河源美食就數“河源豬腳粉”了,豬腳粉是用河源特有的上好“河源米粉”,配以調製好的熟豬腳做佐料而得名。在河源當地,就有“河源豬腳粉,神仙也打滾”的說法。在河源街頭隨意一家小吃店裡,來一碗濃濃的、潤滑香鮮爽口的豬腳粉,吃完之後口齒留香,回味無窮,讓人魂牽夢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好客的河源人一般都會帶著朋友去品嘗河源豬腳粉,以讓遠方的客人領略這獨特的南方風味小吃,外地朋友嘗了河源豬腳粉後都情有獨鍾。
至於河源豬腳粉為什麼能擁有如此鮮美爽滑而不膩,當地流傳得比較廣泛的說法是:秘方就在萬綠湖之水。因為河源出產的米粉是用萬綠湖的清水研漿,水直接為米漿添加了“化學元素”,使其口感軟滑爽口。而豬腳用萬綠湖含鹼及礦物元素的水洗滌,去其油脂、臊味,又用萬綠湖的水熬燉,既不破壞豬腳的營養,又不破壞其纖維,更是無需添加其他佐料,吃起來自然不覺油膩。這一道貌似簡單、清爽無比的豬腳粉,吃起來卻是讓人懷念不已,豬腳不膩爽口、湯濃味鮮,且米粉細而不斷,久煮不爛,不粘牙,不夾生,帶韌勁,還保持原有的米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