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寺

它坐落在河道中央一塊巨石之上,與神木鎮壓黃石頭地村隔河相望。 河津寺所踞之石,三面臨水,一百著陸,成半島形。 而石壑子一開,壞了神木的風水,這裡從此災荒不斷,地瘠民貧。

河津寺又名佛禪寺,約建軍於明萬曆年間,迄今已有四百餘年。它坐落在河道中央一塊巨石之上,與神木鎮壓黃石頭地村隔河相望。寺院坐北朝南,原有三進十八間殿宇,以及殿後十八餘間禪堂客舍。寺中主祀儒釋道三教祖師,配祀關聖帝君、眼光菩薩、二郎神楊戩等。山門正對樂樓,兩旁石獅護守。門內古柏一株,高丈余,樹冠渾圓,主幹挺拔,如天神之錘。明清兩代,河津寺多次補葺,香火旺盛。到上世紀二十年代,尚有僧人二十多位,佛事涉及四十八壇,百里方圓。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八傳統廟會,鄉民雲集、客商盈野,敬神、娛樂、貿易盛況空前。後經戰爭和文革動亂,僧眾逃散,廟舍盡毀。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宗教政策和文物保護政策感召下,鄉民自發恢復文物,重修了正殿和部分廊房。
河津寺所踞之石,三面臨水,一百著陸,成半島形。臨水石壁雖不甚高,但陡不可攀。北端壁上嵌有一枚碩大鐵環,民間傳統及神人所遺。說是大禹治水之時,在神木城北山砍了一個壑口,把濁輪川之水引入窟野河,這個壑口就是石壑子。不料砍下的石塊,被水三沖兩沖衝到了窟野河口沙峁頭,堵塞河道,導致水患頻發。而石壑子一開,壞了神木的風水,這裡從此災荒不斷,地瘠民貧。大禹得知後十分後悔,便命手下大力神,必須在一夜之間將河口之石拉到神木城北,堵住石壑子。大力神在巨石上安排鐵環、乘夜拉石北上,一路備受艱難。黎明前,好不容易到了黃石頭地,此時村里已有人早起營生。大力神問一村婦:“此地離神木城尚有多遠,天亮前可到否?”村婦說:“到不了啦,還有四十多里呢。”一問一答口氣沒接好,大力神登時沒了勁,就把巨石撂在了河當心。此後,窟野河口通暢了,水患減少了,而數千年後,神木地方風水輪迴,漸漸富裕起來。神奇之石建神靈之廟,可謂得其所哉
河津寺原址在上游郭家塔村河西石崖上,俗稱岩崖寺。明萬曆間,由下游石窯村富戶張存武傾一生積蓄移到今址。張存武為人清廉,施工中不沾廟上一文之利,連飲水都是自帶的。廟建成不久,張即去世。為表紀念,人們在寺內為之設立功德主牌位,讓他與諸神共享香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