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水質

河水水質

河水的物理化學特性及其動態特徵。河水的物理性質主要指水溫、顏色、透明度、嗅和味。化學性質由溶解和分散於河流水中的氣體、離子、分子,膠體物質及懸浮固體、微生物及這些物質的含量所決定。

簡介

河水溶解的主要化學成分與一般天然水的相似(見天然水水質),其評價指標也同於天然水。只有當河水用於某一特殊目的或發生偶然事件時,才增加新的測定項目。對水工建築物,必須測定河水的侵蝕性。當發生人、畜流行病時,必須測定病原菌。當河水有嚴重污染時,必須測定某些特定的污染物等。
河水溶解的化學成分按其豐度的順序排列是:HCO婣、Ca2+、SO厈 、Cl-、Na+ 、Mg2+和K+。 這些主要離子的含量隨礦化度的增大而增加,其中HCO婣的增加有較好的線性關係,在高礦化度的水中,SO厈 、Cl-、K+ 、Na+增加格外顯著。由於河水不斷更新,河水與河床沉積物質作用時間短,河水礦化度比湖水、地下水和海水的低。河水礦化度分四級:①弱礦化,礦化度小於200毫克/升;②中礦化,礦化度為 200~500毫克/升;③強礦化,礦化度為500~1000毫克/升;④高礦化,礦化度大於1000毫克/升。地球上大多數河水為弱礦化水和中礦化水。中國河水礦化度, 在淮河秦嶺以南一般低於 200~300毫克/升,淮河秦嶺以北高於200~300毫克/升,而西北部局部地區可高達1000毫克/升以上。
影響河水水質的主要因素是河水的補給來源,水文氣候因素,流域內的岩石、土壤、植被條件和人類活動等。冰雪融水補給的河水,因氣候寒冷,化學過程緩慢,融水僅從表層土壤溶濾出鹽分,河水礦化度較低。由地下水補給的河水,因地下水長時間與土壤岩石密切接觸,從其中淋溶出較多的溶解成分,使河水有較高的礦化度。主要由雨水補給的河水,是通過地表徑流匯集河槽的,受流域氣候和土壤覆蓋層影響大,礦化度一般介於冰雪融水補給和地下水補給的河水之間。
濕潤多雨區,地表化學元素長期遭到雨水淋溶,尤其是遷移能力強的元素,殘存甚微或被淋溶殆盡,致使河水礦化度低,在這種地區河水的離子組成中HCO婣和Ca2+占絕對優勢,pH值低,水呈酸性。乾旱少雨區,蒸發強,地表鹽分累積,河水礦化度增加,這種地區河水的離子組成中SO娺-、Cl-、Na+含量較高,河水多呈鹼性,pH值偏高。

氣象因素

河水由於在年內不同時期補給類型的更迭和氣象因素的作用,河水礦化度呈現季節性變化。在地表水補給時期,河水礦化度低,並隨水量增大礦化度降低。全年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礦化度變化幅度不大。在枯水期轉為由地下水補給的河流,枯水期河水礦化度增高。
水中溶解的氣體和某些生物原生質,因水溫、光合作用的四季變化和日夜交替而呈現季節性特徵和晝夜的差異。高溫季節水中溶解氧顯著降低。
人類活動特別是工業廢水廢渣、生活污水和農田排水匯入河道,水路交通工具的排污,水渠開挖和水工建築物的修築等,都不同程度改變河水的化學成分和水化學動態(見水體污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