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變革
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創建。光緒十五年(1890年)增修,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
1982年和1986年,政府兩次撥款予以修繕。道觀現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樓、山門、靈祖殿、丘祖殿、呂祖殿等。琉璃牌樓系1986年重建。
山門額題"十方河圖觀"五個大字,左右聯曰:"紫氣銀河龍門洞天;奇經妙圖琅繯福地。"大殿內前棟,左為靈祖殿,右為丘祖殿,中為殿廳。大殿後為正殿呂祖殿,是觀內道士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正殿內有聯"上界本自清虛,看仙人下救群生,跨來白鶴;中原各爭雄氣,願先生都付一枕,睡熟黃粱",為該觀第二代當家陳合中(字松骨)所書。正殿外左右丹墀中遍種花木,尤以一株"雪裡一點紅"茶花最為名貴。
觀院內還有一株稀有的古木名曰"甜茶樹",飲此茶,使人頓覺甘潤徹骨。觀內還有"八仙過海"、"群仙祝壽"等大小浮雕。
該觀目前為坤道院。
建築布局
古觀占地五畝,建築面積八百多平米,由牌樓、山門、正殿組成。琉璃瓦牌樓巍峨壯觀,是一九八六年按清代原有牌樓重修。牌樓匾額有“十方河圖觀”五個燙金大字,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黎遇航書。匾旁配“河圖”、“洛書”彩塑。《易經》有句: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出之。古觀之名,源出於此。山門邊有聯:
紫氣銀河,龍門洞天;
奇經妙圖,琅環福地。
大殿前棟,左為靈官殿,供奉道教“先天主將都天糾察王靈官;右為丘祖殿,供奉道教全真龍門派祖師“長春真人丘處機”。正殿為呂祖殿,供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神像。此殿是道士們日常舉行道教活動的場所。每日晨昏,二十位女道士,在不絕如縷的道樂中,身著道裝,束髮盤定,神態莊重地課誦不絕。
正殿中有副對聯很值得玩賞:
上界本自清虛,看仙人下救群生,跨來白鶴;
中原各爭雄氣,願先生都付一枕,睡熟黃梁。
此聯旨意高遠,書法蒼古,為河圖觀第二代道長陳合中所書。一個女道士有如此文學、書法修養,可見此地臥虎藏龍。
正殿外左右丹墀中遍植奇花異木,有株山茶花開如雪,花蕊血紅,稱為“雪裡一點紅”,最為名貴。還有一株古茶樹,摘葉沖泡,如飲甘露。此樹在文革中被腰斬,現枯木逢春,新枝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