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如東縣轄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60千米。現轄2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江海河、南澪河、紅星河、栟茶運河、薛港河通航。
沿革
1941年為馬莊、趙港、花園3個鄉,1957年合併建直夫鄉,1958年建直夫公社,1965年更名河口公社,1983年改河口鄉,1994年建鎮。1996年,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轄吳埝、周港、黃裕橋、雙廟、葉莊、陳橋、灘口河、徐樓、十里橋、十字橋、七里缺、唐港、趙港、裕富、河墾15個行政村。2003年,將河口鎮與景安鎮合併設立河口鎮,鎮政府駐河口,全鎮面積127.77平方千米,人口6.69萬人,轄3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623113:~001 121花園頭居委會 ~003 122立新橋居委會 ~202 220十里橋村 ~203 122中天村 ~205 122關口村 ~207 220龍壩村 ~208 220零河村 ~209 220荷園村 ~210 220小零村 ~211 220烈士陵村 ~213 220太陽廟村 ~214 122雙港村 ~217 220錦成村
原【於港鄉】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60千米。1936年建於港鄉,1958年屬直夫公社,1967年更名於港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39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長池岸、關口、畈心、竹窠、孔廈、順港、小澪、澪中、龍壩、沙港、大澪、道士莊、王里坊、高墩、荷園15個行政村。
原【景安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40千米。1945年建景安鄉,1958年建公社,1956年更名新樂公社,1981年復名景安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烈士陵、開芝莊、大鎮港、黃葉橋、大陳莊、安樂橋、佘橋、油坊頭、桑南、尤莊、馮樓、復興庵、林莊、陶莊、洋漲庵、路窯、葛家兜、紫港、高碼橋、老管嘴、小鎮港、正園、泮河23個行政村。?年撤鄉設鎮。
簡介
河口鎮,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管轄,位於蘇中地區東部,如東縣的西部,地處長江與沿海經濟開發帶的交匯處,是如東的工業重鎮。是由原來的景安鎮、於港鄉、河口鎮三鄉(鎮)合併而成,下轄14個村(居),擁有人口6.8萬人,地域面積128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約2平方公里,地勢平坦,鎮區人口2910人。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15億元,全部工業總產值80億元,財政收入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79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4514元,近幾年來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名列全縣前茅,是全國經濟綜合實力千強鎮。河口鎮工作重點和目標:打造經濟強鎮、建設優美集鎮、構建和諧村鎮、爭創蘇中名鎮。
行政區劃
河口鎮轄:3個居委會(花園頭、沙港、立新橋);19個村委會(吳埝、黃裕橋、十里橋、七里缺、五里坊、關口、趙港、龍壩、零河、荷園、小零、烈士陵、景西、太陽廟、雙港、景南、江紅、錦成、中興)。
經濟建設
一、工業:在如東,產業雄風看河口。以為龍頭的200多家工業企業,走科技創新之路,生產的各類特種通訊光纜、電力電纜、電光源器件、電子陶瓷、電腦開關、白廠絲、石油鑽采機械、健身器材、紡織、化工等產品馳名海內外。河口鎮產業布局合理,鏈式產業群落初具規模,光纖光纜、紡織服裝、精細化工、石油機械、電子陶瓷等五大產業成為全鎮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轄區享譽全國的光纖光纜上市企業─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是河口的驕傲。河口鎮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2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3家,江蘇省首批創新性試點企業1家,江蘇省民營科技型企業18家。企業現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處,江蘇省工程式技術中心1個,上海交大中天科技光纖技術研究中心1個,南郵中天光纖技術研究中心1個,江蘇省農機具研發中心1個,浙大中天聯合實驗室1個,江蘇省海纜研究重點實驗室1個,市、縣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1個, 06年到15年企業申請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64件,申報省、市、縣科技進步獎12項,申報國家重點新產品14項,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16項,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江蘇省科技支撐計畫項目3項,國家火炬計畫項目11項,省火炬計畫項目12項,市科技計畫項目10項,縣科技計畫項目12項。為企業爭取國家無償資金1800多萬元,是南通市科技強(鄉)鎮,如東縣科技工作先進鎮。2008年,全鎮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52億元, 高新技術產業在全縣一直處於領先位置。
二、農業:河口鎮地處長江中下游,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注重加快發展農村經濟,通過培植農業龍頭企業、培育農產品品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對富民強鎮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一是效益明顯的品牌農業。河口鎮經省市農林專家評定的“通如草黃雞”、“萬家惠”豬肉、“亞山牌”雞蛋等品牌不僅在全縣享有知名度,而且在國內市場也具有較高聲譽。通過他們的帶動,全鎮家禽年出欄550多萬羽,生豬年出欄10多萬頭,禽蛋年銷售4000多噸,年經濟效益達12億元。二是規模化的高效農業。全鎮種養大戶達到4500多戶,單位產出高於一般農戶的5倍以上,促進了農民收入的明顯增加。三是日益推廣的特色農業。河口鎮2萬畝桑園鋪就新絲綢致富路,全鎮種植業以蠶桑為主體的特色產業面積1.65萬畝,年發種4.6萬張,年產鮮繭1800噸,年產值3000多萬元,平均畝效益是純糧田的2.5倍以上。荷園村550畝田的鋼架設施栽培,主要生產反季節蔬菜,產品全部銷往上海、蘇州等大中城市。
三、三產服務業: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給三產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好的機遇,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的發展,又給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高點定位,科學謀劃,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圍繞特色產業發展特色市場,依託鎮蠶業和畜禽業優勢,發展壯大繭絲綢市場、滬景家禽市場和苗豬市場。二是提升市場建設功能,以現有市場為基礎,進行改擴建,建成一個特色農貿市場和小商品市場,強化規範管理,推進市場上規模、上檔次,不斷增加市場輻射力和產業帶動力。三是培植一批農民經紀人,創建農村專業合作社,加快本鎮種養業接軌上海進程,使河口鎮成為上海及長江三角洲重要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使農村服務業的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四、社會事業:社會事業建設深度推進。一是優先發展教育。鎮政府投入560多萬元,實施“校校通”、“六有”和“四配套”等工程,學校教育教學環境和設施得到較大改善。每年用於危房改造資金20萬元,五年共化解教育債務600萬元左右。全鎮中國小教育質量持續在全縣處於領跑地位。二是推進農村改水。為了讓全鎮老百姓吃上自來水,鎮政府舉全鎮之力,組織全鎮幹部民眾全力投入改水工程,共投入800多萬元用於農村改水,取得了明顯效果,全鎮受益人口達65229人,普及率達96.03%,順利通過省市驗收。三是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努力完善合作醫療制度,全鎮農民參保率達98.1%,五年籌資總額600萬元,鎮補助大病統籌112萬元。合作醫療的結報方式更加便捷,五年結報金額1500餘萬元。四是大力普及廣播電視雙入戶。積極促進廣播、電視雙入戶,五年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8000戶,累計入戶率達到75%,安裝調頻音箱12000隻,入戶率達到76%。五是著力改善敬老院條件。2005年,政府籌集120萬元資金,對三家敬老院的設施進行了添置和更新,截止到2015年全鎮共有282名老人在專職人員照顧下頤養天年,五保集中供養率由2003年的26%提高到2007年的65%,五保供養標準逐年提高,2007年集養標準達到2200元∕年人,散養1400元∕年人,讓老年人優先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五、交通運輸:近幾年來,我鎮投入1800多萬元,共建四級農路21條,14米寬的1.5KM;8米寬的13KM;5米寬的3KM;4米寬的5KM;3.5米寬的42.5KM,農村交通條件大為改善。另外,隨著世界第一斜拉橋─的通車以及揚啟高速、海洋鐵路、滬崇啟、滬崇海大通道的相繼建成和10-30萬噸級洋口深水海港2008年10月28日的通航,河口鎮將更緊密地融入大上海2小時經濟圈,並與大江南北聯為一體,成為上海北冀的重要經濟腹地和連線大江南北的重要樞紐。河口鎮距蘇通大橋 80KM,正在建設的蘇225線一級公路從鎮內直通蘇通大橋;與南通機場唇齒相依,距南通機場 50KM;正在建設的揚啟高速,在鎮內有高速出道口;正在建設的海洋鐵路,在鎮內有客站和貨站;距洋口港60KM,與洋口大港裙帶相連。這裡,交通四通八達,便捷順暢,到達上海僅需2個小時。
六、園區建設:河口鎮把做大做優鎮中天工業園區作為吸引產業和資本轉移的重要載體,高起點規劃建設了規模大、特色明、配套優的中天工業園區,園區布局合理,規劃科學,功能配套,項目承載能力強。中天工業園區--南通市生態工業集中區。位於鎮政府南首,規劃面積5.43平方公里,園區分為機械工業園、電子通訊科技園、輕工業園、紡織業園,功能布局合理。郵政、電信、銀行、醫院緊臨園區,近在咫尺、服務周到、方便快捷。中國小、幼稚園、文化中心與園區隔河相望,就讀、娛樂條件優越。園區內水電基礎配套,環境保護到位,服務設施齊全,開發政策優惠,是如東唯一的“省級鄉鎮工業小區”,高標準、高起點的軟硬投資環境帶動了鎮域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