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廟底溝位於河南省陝縣原縣城東南,黃河支流青龍澗流經其北。遺址東臨北龍溝,溝底有一條小溪自南向北緩緩流入青龍澗。如果遇上陰雨天氣,北龍溝浪翻水飛一路向北咆哮而下,帶著幾分威嚴,帶著幾分猙獰,讓人深感恐懼。而風和日麗,晴空萬里之時,溪水潺潺,兩岸樹木蔥蘢,景致格外誘人。
廟底溝遺址總面積約36.2萬平方米。遺址內包括仰韶文化遺存(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和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時期的遺存(廟底溝二期文化)。其中,廟底溝類型文化的分布範圍包括陝西關中、山西南部以及河南西部的廣大地區,而且影響範圍很大,是仰韶文化中最為繁盛的一個類型。廟底溝二期文化則承襲仰韶文化發展而來,後來發展成為河南龍山文化。遺址內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遺物。陶器以紅地黑花為特點,其紋飾、造型已顯示出禮器的先兆。
地理位置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的陝縣。
年 代:公元前3900年~公元前2780年。
發掘年代:1956~1957年。
意 義:廟底溝遺址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解決了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的年代早晚及源流關係。
發掘史
遺址的發現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我國正處於萬事昌盛、百廢待興的時候。由於國家對考古事業的重視,因而蓬勃發展,並湧現出一批青年考古學家。他們滿懷憧憬,躍躍欲試,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開創考古事業嶄新的未來。1953年11月,著名考古學家安志敏率隊到河南省陝縣調查新石器遺址,在即將到達陝縣車站時,他隔著車窗看到南壁的斷崖上暴露著許多袋形灰坑的剖面,這使他感到很吃驚,他此行的目的正是為了要獲取更多的史前文化第一手材料。
下車後,安志敏便帶領考古隊直奔遺址而去,他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突如其來的發現使他不勝欣慰。廟底溝遺址位於青龍澗南岸較為平坦的塬上,東、西兩側各被一條南北向的深溝所切斷。西邊的溝俗稱廟底溝,深40多米,溝旁建設許多窯洞,形成一個不大的村落。因村名廟底溝,所以遺址也由此而得名。東邊的溝俗稱北龍溝,深約40米,溝底有一條小河流進青龍澗。
廟底溝實際上是指遺址西部的村落,從地面採集到的遺物判斷,這裡除遺留大量的仰韶時期的遺物外,還可能會提供一些新的內涵。他們確定這是一處面積約24萬平方米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不但內涵豐富,而且時代綿延有300年之久,主要以仰韶文化為主,也包括龍山文化和東周以後的遺存,這在以後的發掘中得到證實。
20世紀50年代中期,國家要籌建三門峽水庫,為確保祖國的文化遺產不遭受破壞,中國科學院1955年10月,組建了黃河水庫考古隊,由著名考古學家夏鼐任隊長,安志敏為副隊長,有組織地在水庫區開展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活動。在調查中共發現古蹟300餘處,其中古遺址211處。在掌握大量的考古資料後,考古隊首選廟底溝為主要目標進行發掘,因為該遺址規模大,堆積豐厚,具有典型性,同時藉此機會也可培養一批文物幹部。於是1956年黃河水庫考古隊把隊部移居陝縣,決定把廟底溝作為發掘基地,展開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參加廟底溝發掘的人員共75人,除考古所的人員以外,另抽調各省文管會和博物館的幹部20人參加,這一部分人員都是有多年經驗的文物幹部,他們在這次發掘中起到了骨幹作用。這是一支龐大的發掘隊伍,其中2 / 3的人員是剛剛中學畢業的青年,為首次參加田野工作。在黃河水庫考古隊成立之際,中科院考古所在北京招收了百名中學生,目的是想通過重點培養,把他們訓練成田野考古的中堅力量。經過培訓,這些青年學生被分配到考古所各發掘工地進行實習鍛鍊,因為廟底溝發掘任務繁重,規模宏大,因此分配的人員最多。事實證明他們中的多數都不負眾望,在以後的考古事業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安志敏是這次發掘的負責人,也是考古隊的導師。他每天守在工地上,隨時觀察發掘中出現的新情況,如發現特殊情況,立即召開現場會,和大家一起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工地上的每一個人都很尊重他,敬佩他。這次使用發掘工一度曾達二三百人,都是招自附近農村的農民。每天工地上都呈現出轟轟烈烈、聲勢浩大的場面,使人備受鼓舞。像這樣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在考古史上前所未有,此後也再未有過。可以說每一個參加廟底溝發掘的人員,無一不是懷著強烈的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努力工作和學習的。
發掘隊住在遺址東約1公里的塬上,住房是租用農戶的窯洞,兩三人住一間,室內陳設異常簡陋。每人一張木板搭起的床,床邊一張白木無屜小桌,桌上一盞煤油燈。他們每天發掘後,就坐在小桌旁,借著昏暗的煤油燈整理田野記錄、登記出土器物,一直到深夜。在酷熱的夏天,窯洞中很涼爽,但是隨時都會出危險,因而時時也伴著擔心。
那一年,甌燕恰好北京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她和她的同學們一同被派往廟底溝遺址參加發掘。甌燕在她的回憶文章中描寫了他們工作的艱辛和重重困難。她在發掘工地的第一年,住在村中破舊的平房裡。房內黃土地面略經夯打,一孔小小的木格窗用紙糊著,天花板是用蘆葦稈綑紮成的,上面的紙經風一吹,就脫落下來,掛在房頂上飄呀飄的,然後整片整片墜落下來。更有甚者是老鼠像開運動會似的在天花板上賽跑,隨著震動,黃土稀里嘩啦往下落。蠍子、蜥蜴更是出沒無常,鬧得人半夜半夜睡不著覺。第二年,甌燕和幾個同事搬進了窯洞,但是她們沒有一點住窯洞的經驗,一天夜裡,一大塊黃土突然坍塌下來,砸在一位同事的身上,幸好棉被蓋得厚,雖受到驚嚇,但是未造成嚴重事故。
那年夏天,暴雨持續不停,一連下了十多天,爾後山洪暴發,洪水像脫韁的野馬,肆無忌憚地奔騰而下。頓時廟底溝平日潺潺流淌、溫柔可愛的小溪濁浪滔天、咆哮翻滾,不多時便衝垮了橫跨在它上面的涵洞,致使涵洞上的隴海鐵路斷軌。考古隊員們親眼目睹了這場驚心動魄的災難,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壓抑。回到駐地,老鄉告訴他們有幾口窯洞馬上要坍塌,讓他們立即轉移。甌燕住的窯洞因滲水嚴重,被劃為危房。那天,果然她們剛從裡面搬出來,夜裡窯洞轟隆一聲坍塌了,幸好早一步搬了出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