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河南師範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的前身為1923年建立的河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1956年與平原師範學院化學系合成為新鄉師範學院化學系,1985年更名為河南師範大學化學系。。上世紀80年代在化學專業的基礎上先後建立了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等專業,並於1998年建立了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學院現有化學、化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三個系;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無機化學、環境科學、套用化學和化學學科課程教學論七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和環境科學三個省級重點學科,分析化學、無機化學、套用化學三個校級重點學科,並設有河南省環境科學與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現狀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3人,中國化學會理事1人,國家二級學會理事或委員3人。
學院具有良好的教學與科研條件。化學實驗大樓建築面積為11000平方米,設有實驗室和科研室150多個。擁有核磁共振儀、傅立葉紅外光譜儀、色-質聯用儀、離子色譜儀等大型精密儀器100多台(套)。資料室藏書達3萬多冊,中外文期刊340多種。
學院注重教學質量,積極開展教學改革。1995年以來承擔教育部和省級教改項目15項,6項成果榮獲省級教學成果獎,物理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4門基礎課程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每年有一半左右的應屆本科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2003年達到60%。每年的應屆畢業碩士研究生中的大部分考取國內外的博士研究生。我院培養的研究生李文杰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明了世界上最小的微型電池,並在美國Science雜誌上發表論文,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我院畢業生王瑾曄、張鎖江從國外學成歸來,成為中科院百人計畫的青年專家。
自50年代起,我院就在李俊甫、盧錦梭等知名教授的帶領下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中國化學會編著的《中國化學五十年》一書中列舉了我院80年代以前在溶液化學、量熱學、電化學、電分析和配位化學等研究領域做出的成果。近年來,我院的科研工作又上了新的台階。1995年以來共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研究項目10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國家新藥基金項目2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項,國家教委資助優秀年輕教師基金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項目1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4項。每年發表論文近百篇,被SCI收錄論文的數量逐年上升,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檢索,1996年至2001年每年收錄篇數均名列全國師範院校化學系前5名,1999年排在第2位。
學科建設
物理化學學科1978年招收研究生,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被評定為省級重點學科。該學科針對生命、材料、能源科學中的基本物理化學問題,在功能溶液化學、電化學及生物物理化學方向開展研究工作。在國內外著名期刊J. Phys. Chem.,J. Chem. Phys.,J. C. S. Faraday Trans.,Langmuir,Biophysical Chemistry,中國科學,化學學報等發表了—系列研究論文。發明了高密度球型Ni(OH)2製造法及粉末儲氫合金新技術等,完成了鎳-氫電池的開發與產業化,產品打入了國際市場。
有機化學學科於1982年招收研究生,1986年獲碩土學位授予權,1994年被評定為省級重點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合成、藥物研究、金屬有機化學。在Tetrahedron,Synth. Commun.,Angew. Chem.,化學學報,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等雜誌發表了—系列論文。研製成功了治療燒傷新藥並收入國家藥典,正在研究開發的國家—類西藥和三類中藥均獲國家新藥基金資助。
環境科學學科於1994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被評定為省級重點學科,1998年建立了省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污染化學、環境分析化學和環境污染控制。在J. Agric. Food. Chem.,J. Environ. Sci.,環境科學等雜誌上發表了—定數量的研究論文。承擔完成了36項廢水、廢氣治理工程。
學院注重學術交流。與美、英、德、日、加、丹麥等國家及香港特區的10多所大學及國內一些重點大學建立了較為密切的協作研究與學術交流關係。先後邀請美國波多黎各大學L.Blum教授、日本東北大學齋騰正三郎教授、英國牛津大學R. K. Thomas院士、德國Halle大學的D. Steinborn教授、中科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汪爾康院士、南京大學胡宏紋院士、清華大學趙玉芬院士、北京大學徐光憲院士、中科院北京化學研究所朱道本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戴立信院士、中科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沈韞芬院士等專家教授來院講學,並分別應聘為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同時,學院二十餘名教師應邀赴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知名院校開展合作研究,有力地促進了學院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