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化學家、教育家李俊甫
李俊甫又名李相傑,生於清末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卒於1981年3月,洛陽市洛寧縣人,中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清代末年,政府腐敗,軟弱無能,帝國主義列強弱肉強食,企圖瓜分中國;國內軍閥割據,內戰不息,是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的時代。此間正是李俊甫成長中的青少年時期。他目睹清廷對外卑躬屈膝,賣國求榮,對內殘酷剝削,積極鎮壓。李俊甫深為祖國的前途擔憂,他雖然明知一個青年人在當時無能為力,但他實在不忍心祖國大好河山被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祖國人民長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受人宰割。在迷惘之中,李俊甫清醒地看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富裕強勝,主要是占有發達的科學技術,而中國之所以貧窮軟弱,主要是科學技術太落後。鑒於此,李俊甫決心走“科學救國”之路,立志學好基礎知識,再努力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報效祖國,拯救祖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期,李俊甫讀完國小,1924年受完中學教育,決心去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深造。也就是在這一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去美國留學的公費生。他先在美國加州伊利諾艾大學學習,又在康乃爾大學學習,特別有幸在著名化學家班克拉夫特教授、博士生導師的指導下,順利地獲得“理論化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帝國主義大規模武裝侵略中國東北,製造了一系列的挑釁事件。訊息傳到美國,李俊甫正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研究工作,充滿愛國激情的李俊甫立即約請幾位留學生商討如何為保衛國土而戰鬥。於是他們在美國散發傳單,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並向日本駐美使館寫信抗議,組織民眾集會,呼籲正義的國家和人民起來制止日寇的侵略。他們夜以繼日奮鬥數月卻收效不大,日寇的侵華野心沒有絲毫收斂。他們決定離開美國,割愛優越的研究條件,毅然返回祖國,和中國人民並肩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1932年初,發生“一·二八”事變,日本侵略軍分幾路進攻上海,新編十九路軍奮起抗戰。國民黨政府驚慌失措,倉惶遷都洛陽。在這種情況下,李俊甫回到祖國北京,入北京師範大學擔任理論化學教師。他利用講壇向青年學生宣傳抗日救國,號召學生在國難當頭走出課堂,參加到抗日救國的行列中去。1934年,他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馬列主義學習小組。通過學習使他第一次懂得了資本和剩餘價值的剝削道理,認識到了資本階級社會的黑暗和罪惡。這是李俊甫思想轉變的起點,也使他認識到中國必須走革命的道路,推翻現行社會制度。走革命道路要有共產黨領導。“科學求國”或企圖改革、改良都是行不通的。馬列主義武裝了李俊甫的頭腦,使他眼光明亮,心胸開闊,堅定不移地走革命救國的道路。
李俊甫在北京的一段時間裡,多次掩護地下黨員,保釋被捕的同志,宣傳抗日救國,引導青年參加革命,走上抗日前線。李俊甫工作時間不長,本來並不寬裕,可是他決定把全部積蓄捐獻給黨組織作為抗日鬥爭的經費。李俊甫在北京的愛國行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特務的注意,為了保護李俊甫的人身安全,共產黨組織通知他迅速離開北京,並安排他轉人四川大學任教。
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向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中國第二十九路軍官兵,在全國人民抗日熱潮的影響下奮起還擊。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號召實行全民抗戰。繼而華東、華南均遭日寇侵略,數萬同胞被日寇蹂躪殺害。日寇實行滅絕人性的“三光”(燒光、殺光、搶光)政策。蔣介石不抵抗,暗投降,向大後方四川逃跑。李俊甫在四川大學再也忍不下去了。他奮筆寫下“炎黃子孫決不當亡國奴”十個大字,決心到抗日前線喚起民眾,組織抗日。翌年冬,李俊甫燒了講稿和一些書籍,離開四川回到抗日前線的河南老家洛寧。接著變賣家產,在愛國志士、開明紳士和農民的幫助下,辦起了豫西第一所“抗日中學”,自任校長,經常向學生講解抗日救國的道理,號召人民團結起來,抗擊日寇,拯救中華。此間他不斷護送學生參加抗日游擊隊、自衛隊。臨行前為他們開歡送會,送紀念品,題詞鼓勵等。
1939年,日本侵略的魔爪伸向河南,伸向洛寧,學校被迫解散。李俊甫帶領一部分學生進入伏牛山,準備繼續辦學,但終因國民黨當局不予支持,經費無著而被迫停辦。當時,河南省教育廳動員他再去四川任教,李俊甫拒絕了勸告,選擇到正在西遷的河南大學任教。他以為河南是抗日前線,在這裡可以與人民共甘苦。在河南大學期間,廣泛聯繫教師,組織學生宣傳抗日的道理。
1943年,由於國民黨特務的告密,在大多數學生不在校的暑假,李俊甫被逮捕人獄。訊息傳出,立即引起全體留校愛國師生的強烈抗議,組織請願團、營救團,向國民黨當局提出交涉,並準備組織全國大學進行聲援。反動當局懼怕新學期開學之後事態擴大,被迫釋放了李俊甫教授。出獄那天,師生排成長隊,敲鑼打鼓前去迎接,並於當天晚上召開了獲釋慶祝會。
1945年,抗日勝利,日本侵略軍投降,經過八年抗戰的全國人民欣喜若狂。河南大學師生奔走相告,校園沸騰起來了。然而好景不長,蔣介石單方面撕毀國共合作協定,發動內戰,妄圖在美帝國主義的幫助下消滅共產黨。此時,李俊甫對蔣介石“攘外安內”的罪惡陰謀認識更加清楚,在河南大學師生中揭露國民黨發動內戰的惡毒用心。就在民族命運存亡的大決戰關頭,李俊甫立志獻身祖國的解放事業,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經組織考察、考驗,1946年8月,他被正式批准為中共黨員。
1948年初,上海發生“同濟血案”,國民黨軍警毆傷同濟大學反迫害請願的學生數百人,失蹤多人。接著國民黨政府下令查禁“華北學聯”。4月5日人民解放軍再克洛陽,6月解放河南省會開封。李俊甫為了報效人民,保護人才,便帶領知名愛國人士、著名教授嵇文甫、王毅齋等,通過敵人封鎖奔赴解放區。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廣大知識分子,要認清形勢,丟掉幻想,選擇為解放全中國貢獻力量的光明道路。這對苟延殘喘的國民黨反動派是個很大的打擊。
新中國成立以後,李俊甫一面擔負著繁重的教育行政工作,一邊擠出時間閱讀他的專業書籍,蒐集整理資料,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1963年,他在河南新鄉師範學院(今河南師大)建立溶液化學研究室。在以後的三年里,先後把自己的研究實驗成果撰寫成數篇論文,發表在該院的學報上,受到國內外化學界的一致好評。此外,李俊甫教授還對中國化學史有較深的造詣,解放前他給英國皇家學會成員李約瑟博士撰寫的《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提供大量寶貴資料。該書在序言中特別提出對“李俊甫教授的全力支持表示感謝廠李俊甫教授雖然離開了人世,停止了思維與活動,但他自幼追求真理,主持正義,關鍵時刻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應該成為青少年學生的楷模。特別是他放棄外國的優越條件,投入救國救民的偉大鬥爭,艱苦奮鬥,刻勵戰鬥,愛祖國,愛人民,愛教育,愛科學,熱愛共產黨的事業的獻身精神,將永遠受到後人的尊敬和懷念。
中國校友會資料
李俊甫,字相傑,1903年生,河南省洛寧縣人,二級教授,我國著名的化學家、教育家。1908年讀私塾。1911年,就讀洛寧縣官立高等國小堂。1916年,考入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英文科。在校學習刻苦,銳意進取。1921年,預校畢業後曾回洛寧執教年余。1924年,以優異成績公費留學美國,在加州伊利諾文大學攻讀化學碩士學位。4年獲得碩士後又考入康乃爾大學研究院深造,在世界著名化學家班克拉長特教授指導下,從事溶液理論研究。1931年,獲理論化學博士學位。時值“九一八”事變發生,激起他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行的無比仇恨。1932年,他懷著一顆熾熱的愛國心,謝絕導師挽留,回國參加抗戰。他先在北平參加中共領導的“馬列主義學習小組”,把自己留美8年的全部積蓄交給黨組織。作抗戰經費。隨後,他被聘為安徽大學教授。1933年秋,李俊甫應張仲魯校長邀請回到母校河南大學任教授。
李俊甫30年代初執教河南大學時就已做出顯著成績。在教學中他一貫注重實踐,強調上好化學實驗課,修改學生作業一絲不苟,並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1934年初,他被聘任為河大化學系主任,隨即在全系進行教學改革,捐資購置化學實驗儀器,要求各任課教師每年開學都要有教學計畫,訂出具體的內容和目標。化學系在他的主持下,教師有章可循,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使該系很快成為河大理學院教學搞得最好的系科。與此同時,李俊甫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掩護中共地下黨員,保釋被捕學生,資助受害人員家屬。當宋慶齡提出“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對日作戰6條綱領”後,李俊甫率先在全校教授中發起簽名運動,表示聲援並呼籲對日作戰。他還參加反帝大同盟工作,宣傳抗日救亡主張。他秘密捐資1000元鋼洋,給他的同學曲乃生(時任中共洛寧縣委書記)支援地下黨購買槍枝,建立抗日武裝。1934年8月,張仲魯被免去校長職務後,李俊甫在化學系的改革受阻,只得於次年辭去河大化學系主任職務。
1935年,李俊甫被聘為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次年,又受聘於四川大學化學系。1937年,他回到河南洛寧參加中共領導的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底,河大開始8年的流亡生活,先後在雞公山、鎮平、潭頭、荊紫關、寶雞等地辦學。1938年,李俊甫重回母校河大,再次擔任化學系主任,和河大同甘苦共命運。此後,他和中共河南大學地下黨支部的聯繫更加密切,常年堅持把月薪的一半按時繳給黨組織,供黨支部開展活動。1910年,在魯迅先生逝世紀念大會上,他和嵇文甫、王毅齋等進步教授發表演講,痛斥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媚日政策,號召師生要以魯迅先生為光輝榜樣,同頑固派的倒行逆施作堅決的鬥爭。他的抗日愛國行動、引起國民黨和日本特務的仇視,特務把他列為重點監視對象。1911年10月,李俊甫被國民黨反動當局逮捕,後在革命師生的營救下獲釋。出獄後,他在河大為慶祝他獲得自由的大會上發表抗日到底演說,給進步師生以巨大鼓舞。1944年,河南大學“五·—五”慘案發生後,在日寇隨時都可能再度掃蕩潭頭時,李俊甫置個人生死於不顧,隻身跑到潭頭河大實驗室,從屍骨瓦礫堆中揀回20多個貴重的白金鍋,並如數交給學校。在他大無畏精神的鼓舞下,化學系青年教師盧錦梭、陳西河等6人由他率領,再次連夜返回潭頭,掩埋好被害師生的屍體,將學校一些設備、儀器、圖書打包裝箱,並僱人運送到安全地帶。他們這種視死如歸的崇高品質,受到全校師生的一致讚揚。
1945年秋,英國傑出的科學家李約瑟博士訪問河南大學,李俊甫教授負責接待。兩位科學家相見恨晚,徹夜長談。李俊甫向李約瑟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化學史的研究方法和必須參考的文獻資料。直到李約瑟博士離華回國後寫出那本引起世界科技界轟動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時,仍對流亡中的河南大學深表同情,對與李俊甫教授的那次長談念念不忘,深表謝意。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序言》里以較長的篇幅這樣寫道:“有一些巧遇簡直是傳奇式的。在陝西寶雞時,有一天我乘坐鐵路工人的手搖車沿著隴海路去五證市,這是當時河南大學最後的疏散校址。河南大學利用一個很精美的舊道觀作為它的一個校舍,這個道觀座落在一個黃土崗上,大致在漢水從北流入渭河的地方,隔著渭河(中國文明的搖籃)向南可以看到秦嶺山脈。我花了一個下午和李俊甫教授一起查看了圖書館。這個圖書館原有很多藏書,可是連續幾次疏散使圖書受到很大的損失。圖書目錄已經找不到了,書籍堆在那裡,許多還成捆地放在古老的神像腳下,就象剛剛由汗流夾背的搬運工們扁擔上卸下來似的。在這樣的環境中,李俊甫向我這個劍橋大學的生化學家介紹說,在《道藏》(歷代道家的經典)中包含有大量從公元四世紀以來的鍊金術著作,他們饒有興味,而且是其他國家的化學史家所完全不知道的。李俊甫對我所作的這番介紹,是我終身不能忘記的”。
在解放戰爭初期,李俊甫教授以中共黨員的秘密身份加入民盟。他團結了一批高級知識分子入盟,迅速壯大了河南大學當時以民盟為代表的教師民主進步力量。1948年6月,開封首次解放後,他偕同進步教授嵇文甫、王毅齋、趙儷生、羅繩武等,擺脫國民黨統治,率先投奔中原解放區,並聯名發表了告國統區知識分子的公開信,在全國文化教育界產生了巨大的革命影響。1949年2月,李俊甫任北平軍管會科學文化接收委員會科技處處長,負責接管高等學校,後留任北京師範大學教務委員、教授。同年9月,他第3次回到母校執教,任河南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化學系主任、教授。同時繼續兼任河大民盟領導工作。由於他坦率正直、平易近人,教學、科研和各項工作都搞得有聲有色。1950年5月27日,黨在河南大學公開,李俊甫作為一名老一輩革命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受到全校教職工生的由衷愛戴。1956年,李俊甫調到新鄉。此後,他歷任新鄉師範學院院長、河南省科學院副院長、省科協副主席、省民盟副主任委員、中國化學學會理事等職。還曾當選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第五屆人大常務委員。1981年逝世,享年78歲。
李俊甫既是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畢業的高材生,又三次執教河南大學,在母校任教授達18年,培育化學專業方面的高級人才千餘名。他為河南大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奉獻。他在理論化學特別是溶液理論的研究方面造詣精深,代表論著有《三元系液——液平衡臨界點的一個簡便估計法》、《碘化鈉對苯與甲醇混溶性的影響》、《高氯酸鈉硫氰酸鈉和碘化胺對苯與甲醇混溶性的影響》、《液——液體系混合過程體積變化的研究》、《膨脹量熱計測量碘化鉀在甲醇中的溶解熱》、《鹽類對雙液系混溶性的影響》、《硫酸鈉對丙酮——水體系混溶性的影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