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鎮[浙江省蕭山南部副中心]

河上鎮[浙江省蕭山南部副中心]

河上鎮是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下轄的一個鎮。位於蕭山區南部距離蕭山城區26公里,距離省級小城市瓜瀝城區40公里,地處蕭山、諸暨、富陽三市區交界地帶,唐代開始就形成集市。全鎮區域面積63.69平方公里,15個行政村,1個社區,常住人口3.2萬,是蕭山南部地區的重要交通咽喉,03省道線貫穿河上全鎮,東西向的連線線既將新老03省道連線成H型,又與杭金衢高速公路相通,構築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河上鎮以“紙業之鄉”和“服裝之鄉”而聞名遐邇,在風起雲湧的崇市場經濟大潮中,鎮黨委政府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搶抓機遇,發揮優勢,著力培植區域塊狀經濟,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初步形成了以造紙紙品為支柱,服裝、機械、電子為重點的工業格局,尤其是造紙紙品業更是獨樹一幟。到2007年底,全鎮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78.9億元,其中實現工業產值78.08億元,利潤2.6億元,兩項同比增長24.55%和17.34%。特別是52家規模企業完成工業產值66.11億元,同比增長36%,實現銷售63.2億元,同比增長33%。經濟的發展和稅收政策的調整,使得全鎮稅收也有較大增幅,全年共完成稅收收入8752萬元,其中地稅收入3215萬元,同比增長64.36%,上劃中央稅收5537萬元,同比增長67.58%,為歷年之最。

基本信息

鄉鎮介紹

河上鎮位於蕭山區南部,地處蕭山、諸暨、富陽三市區交界地帶,唐代開始就形成集市。全鎮區域面積63.69平方公里,15個行政村,1個社區,常住人口3.2萬,是蕭山南部地區的重要交通咽喉,03省道線貫穿河上全鎮,東西向的連線線既將新老03省道連線成H型,又與杭金衢高速公路相通,構築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河上北接戴村、臨浦鎮,南與樓塔鎮、諸暨次塢鎮接壤,西與富陽大源鎮相鄰,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諸、蕭、富三市區結合部的商賈集散地。2010年,全鎮實現工企業總產值118億元;農業總產值1.22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24億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2774元。改革開放以來,河上鎮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先後獲得“中國包裝名鎮”、“中國紙業之鄉”、“全國千強鎮”、“浙江省生態鎮”、“浙江省體育強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杭州市衛生鎮”等榮譽稱號,並成功獲批成為第二批省級中心鎮。

河上鎮歷史悠久,風景秀麗,文化底蘊深厚,唐代開始就形成集市,南宋遷都臨安,這裡更是商賈雲集,買賣興隆,自古以來,河上鎮就是有名的諸、蕭、富三市區結合部的商賈集散地。全鎮轄區63.69平方公里,15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萬。

河上鎮是蕭山南部地區的重要交通咽喉,03省道線貫穿全鎮,一條東西向的連線線既將新老03省道連線成H型,又與杭金衢高速相通,構築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改革開放以來,河上鎮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社會生產力空前釋放,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勃勃生機,教育、文化、體育和衛生等各項事業日益繁榮,人民安居樂業。已成為浙江省的教育強鎮、全國民眾性體育先進鎮和浙江省體育特色鎮。

河上鎮[浙江省蕭山南部副中心] 河上鎮[浙江省蕭山南部副中心]

河上鎮以“紙業之鄉”和“服裝之鄉”而聞名遐邇,在風起雲湧的市場經濟大潮中,鎮黨委政府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搶抓機遇,發揮優勢,著力培植區域塊狀經濟,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初步形成了以造紙紙品為支柱,服裝、機械、電子為重點的工業格局,尤其是造紙紙品業更是獨樹一幟。到2007年底,全鎮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78.9億元,其中實現工業產值78.08億元,利潤2.6億元,兩項同比增長24.55%和17.34%。特別是52家規模企業完成工業產值66.11億元,同比增長36%,實現銷售63.2億元,同比增長33%。經濟的發展 和稅收政策的調整,使得全鎮稅收也有較大增幅,全年共完成稅收收入8752萬元,其中地稅收入3215萬元,同比增長64.36%,上劃中央稅收5537萬元,同比增長67.58%,為歷年之最。

河上鎮 河上鎮

河上鎮堅持走以產業為紐帶,以園區為載體,連片發展,聯合經營,整體最佳化 的塊狀經濟發展新路子,全力推進“中國紙業之鄉”的創建進程,為集聚區域功能,拓展更為廣闊的招商引資空間,在集鎮緊鄰03省道兩邊建立了河上工業功能區塊,本著“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開發原則,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和優惠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園區的開發建設,河上工業功能區塊已引進企業12家,投資超過2億元,是河上新一輪經濟大發展的“亮點”。

隨著大杭州“錢江時代”的到來和蕭山經濟全面駛入快車道,給河上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乘著蕭山“加快新一輪發展”的強勁東風,堅持“工業強鎮、科教興鎮、依法治鎮、實幹建鎮”,朝著“創新世紀經濟重鎮,建現代化文明集鎮”的目標,力爭三年重塑一個河上鎮。

歷史沿革

河上鎮人民政府駐地河上店自然鎮。據民國3年(1914)記載:“和尚店即河上巔也。”相傳唐朝末年,在今河上店西南的黃通嶺腳,有座廣福寺,寺內有僧百餘人,香火甚旺,寺內和尚除佛事外,又開店經商。因該店地處永興河上游,又是和尚開的,故名。河上鎮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已有集市。南宋遷都臨安,集市更興旺。清末,這裡僅造紙的槽戶就達千家。

河上鎮 河上鎮

民國19年(1930)建鎮。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蕭山縣政府曾遷此辦公。建國初分設青山、河上、大山、紫霞、白堰等鄉,1956年並為河上、紫霞2鄉,1961年改為河上 、大橋2個公社,1969年大橋公社南片劃入河上,北片劃給戴村,1971年復設大橋公社,1984年改設河上、大橋鄉,1985年改為河上鎮。1992年5月,大橋鄉併入河上鎮。

河上鎮位於市境西南部,距市區31公里。面積63平方公里,人口3萬。轄偉民、朱家、溪頭、金塢、上山頭、塘口、魏塔、江家橋、樟樹下、高都、里謝、鳳塢、橋頭黃、庾青、大塢、鮑塢、大橋、聯合、塘村、下門、祥利、歡樂、強農、麻園、紫東、板橋、沙河、樓園、璇山下、眾利、白堰、澤榮、泉水、張毛34個自然村和河上鎮居委會。鄉鎮企業以造紙、紙箱、服裝加工、機械五金業為主,尤以服裝馳名省內外。農業以水稻為主。

發展歷程

1982年,河上鎮眾利村成為蕭山市第一個電視村。

1985年12月,新建鎮政府大樓落成。

1988年3月28日,河上鎮“三路一橋”(金鮑路、朱塢路、上山頭路、大溪橋)通車。

1990年8月30日,因特大洪澇災害,造成1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餘萬元,屬鎮歷史罕見。

1992年5月,大橋鄉併入河上鎮。

河上鎮的板龍 河上鎮的板龍

1994年12月15日,浙江勝達包裝集團公司成立,這是河上鎮組建的第一家省 級集團公司,已成為全國十佳包裝生產基地之一。

1995年,河上鎮張毛村成為蕭山市第一個電話普及村;同年,河上鎮被命名為杭州市新農村鄉鎮。

1996年,投資350萬元、占地20畝的河上鎮大橋中心國小遷建完成,9月投入使用。

1998年,通過全社會捐資,投入200餘萬元,重建河上鎮綜合高中。

至1998年末,全鎮共有造紙、紙製品生產企業48家,年創產值105035萬元,占全鎮工業產值的67%;實現利潤2455萬元,占全鎮利潤的86%。其中龍頭企業浙江勝達包裝集團列蕭山市百強企業的第6位,是全國十佳包裝生產基地之一。

1998年,全鎮用於教育的硬體投入達200餘萬元。其中,新建河上綜合高中樓2100平方米,9月始用;撤併6所村小,建造1幢教工宿舍樓,躋身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強鎮。全年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27萬元,完成永興河標準塘培土5.6公里,建成標準塘1公里,三面光渠道1.6公里。全鎮34個行政村全部開通有線電視,並與蕭山市有線電視聯網。完成河上派出所辦公樓和商經貿樓的建設,年末河上鎮衛生院新門診大樓動工興建。

眾利村,原名甑山塢。傳說清初從諸暨移居此地的俞姓先民們靠燒窯制磚度日,舊式磚窯像甑,又因地理位置三面環山故名。1982年秋天,全村一次購入100多台西湖牌電視機,成為全市第一個電視村。屬全鎮領先的70年代先富村,80年代標兵村,90年代小康村。

工業建設

2005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7.8億元,同比增長11.68%,實現工業利潤1.2億元,同比增長33.1%;實現工業增加值8.5億元,同比增長2.4%,完成工業稅收 1.18億元,全年完成契約外資350萬美元,完成協定內資8325萬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平穩發展勢頭。

勝達集團 勝達集團

面對國家巨觀調控、要素制約的嚴峻形勢,全鎮廣大企業經營者, 特別是43家規模企業、在“二次創業”中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業激情,勇敢面對困難,在夾縫中奮力前進,據統計,2005年全鎮規模企業完成工業產值36億元,同比增長16%,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75.3%,勝達集團依託行業特色,確立正確的發展定位,做強四大產業,實現新的飛躍。2004年以來,面對國內股市一路走低,各要素資源繼續高價位運行。紡織品出口受限的雙重壓力下,集團領導積極採取“猛藥治表、機制療根”對策,重組包裝業和紡織業、提升彩印業、涉足房地產業,引進一流先進技術,極大地增強了集團的核心競爭力。2005年勝達集團創產值27.4億元,利潤1.058億元,繼續引領全鎮工業的大發展。

2005年全鎮完成工業性技改投入3.3億元,其中通過盤活閒置資產,實施租、轉、並、擴、合等多種方式,新增投資對象18個,新增固定資產1.26億元,盤活廠房面積2.65萬平方米、土地56畝,實現了優勢互補,達到雙贏。

農業建設

2005年,遭遇了罕見的春雪、冰雹、颱風等惡劣天氣,遭遇了多起山林火災、洪澇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經受了外部高致病性禽流感、松材線蟲病發病的嚴峻考驗。在困難和壓力面前,河上鎮堅持因地制宜,積極發展效益農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2005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972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 8400元。

河上鎮通過多種途徑開展一系列農業技術服務,會同區農業局組織農技下鄉活動,組織召開全區晚稻生產現場會,組織採購良種2.5萬公斤,並在稻虱高發季積極同區供銷社聯繫保證農藥供應。2005年,河上鎮全面完成355.7萬公斤的國家訂購糧任務。

河上鎮紫東村 河上鎮紫東村

2005年,順利地完成了全長9.5公里永興河標準塘拋渣固腳掃尾工程,為配合做好此項工作,共拆遷20戶農戶住宅,拆遷面積4130平方米。順利地完成小毛塢水庫、白水水庫、里謝灣水庫、烏龜山腳4座標準水庫建設,投資達到450萬元,完成土方2.5萬方,石方3500方,砼120 0方,同時,投資170萬元的爛田塘水庫,已完成三通一平的前期工作,正在組織施工。在此基礎上,危橋改造有所突破。在04年完成4座危橋改造的同時,又對三聯村太平橋、里都村廟前橋、鳳塢村鳳塢三橋等3座危橋實施改造。

強化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效益農業,繼續鞏固和最佳化生態果品、花卉苗木等六大基地建設,積極開展生態農業示範點建設,建立了高產技術項目的引進,對蔣家塢果園的70畝梨樹實施高接換種。針對山坡緩地資源豐富的實際情況,積極恢復傳統優質農產品種植項目。2005年,種植鳳塢南瓜400餘畝,每畝收入200餘元。山地番薯通過改良以後也深受外地客戶的青睞,新引進的紫心番薯新品種更是受到了各界媒體的關注。

全鎮成立防洪搶險隊伍35支,動員各方力量沉著應對了蒼塢水庫搶險工作。繼續加大力度,做好山林防火工作。在道林山上開闢了3公里長的生物防火隔離帶,在清明前後高火險天氣,通過多種形式宣傳防火知識,對重點地段,山口要道落實專人巡邏,避免了大規模山火的進一步發生,2005年,撲滅山火7起,處理肇事者5名,其中2名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城鎮建設

河上鎮根據《河上鎮城鄉一體化建設五年計畫》確定的目標任務,把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來抓,作為一項合乎民心、順乎民意的“民心工程”抓緊抓實。調整完善了村莊布局規劃,建立和完善了城鄉一體化建設內部運行機制,完善了工作檯帳,確定了工作重點,2005年共投資400萬元,完成了眾利自然村的農村示範村建設和朱家、偉民、澤榮3個村(自然村)的農村整治村建設。累計硬化路面3.2萬平方米,新建公廁12隻,新增垃圾箱40隻,拆除舊房1.3萬平方米。康莊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全鎮新建道路8條、全長14.1公里,投資總額突破1300萬元。8個村二次改水工程進展順利,投資額達到300萬元,並在2005年12月底以前全部通水,使民眾喝上“放心水”。

以創建生態鎮為總載體,突出生態建設的連續性,資源整合的重要性,推進措施的配套性和工作落實的超前性。切實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河上鎮生態建設總體規劃》通過了專家評審,為河上今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眾聯、東山、璇山下3個生態試點村建設成效顯著。

河上鎮採用“帶出去,請進來”,與城區優秀學校結對的辦法,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在硬體投入方面,2005年河上、大橋兩所鎮小新增學生用電腦65台,教師辦公用電腦16台。在05年中考與高考中,我鎮整體成績穩中有進。2005年全鎮290名學生參加中考,其中,上重點線人數達78人、上線率達27%,並有11名學生進入蕭山中學。中考成績居戴村片第一、南片領先。河上綜合高中高考上線22人,居全區所有綜合高中之首。充分發揮蕭山創建省級文明示範城區的輻射優勢,以城帶鎮,注重實效、推動精神文明向縱深發展,積極實施素質工程、特色工程、形象工程,入戶工程建設,深化文明創建成果,全年五好文明家庭戶已達6135戶、新增文化特色村3個、文明村(單位)3個。圍繞創建平安河上,充分發揮鎮治安調解、信訪聯動中心的作用,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網路,認真制訂和落實處置重大群體性突發事件相關措施,把矛盾和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解決在鎮內。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教育管理,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全鎮共查處治安案件115起,同比下降10.2%,維護了社會穩定。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嚴格責任考核,深化安全生產ABC管理機制,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做到防範於未然,安全生產總體情況良好。依法加強宗教管理,有效遏制了非法宗教活動的蔓延。依法完成冬季徵兵工作,提高現役軍人的優撫標準。

民風民俗

龍燈(板龍)是河上鎮上百年的民間風俗。龍頭、龍尾由民間組織“老龍勝會”制扎。龍頭有1.5米左右高,50多公斤重,造型十分精緻複雜,需要巧匠的精心扎制,河上鎮只有溪頭村幾位老人保留著這一手絕活。龍身部分(龍段)按統一尺寸由各村參加者精製彩扎,各顯其藝。一般有龍段200餘個組成龍身。在河上的舞龍傳統里,每到年關前半個月左右,幾個村的村民就會湊份子買材料開始製作,到正月十三這天開始舞龍。舞龍時由三支高照(注)和三匹彩扎高頭大馬領先,近千位壯實青年參加,舞時,引者揮動珠球,合著粗獷的鑼鼓節奏,引龍逗“搶珠”,逗龍游舞。板龍舞到哪裡,村裡的男女老少都來觀看,並且還吸引了遠道的客人,真是熱鬧極了。八三年杭州舉行燈會,特邀河上龍燈去表演。老人們接到邀請後,夜以繼日地趕製板龍,用了一個多星期製作了一條四百多米長的板龍,足足裝滿了三輛大卡車。在武林廣場舞起了板龍贏得了觀眾一次又一次拍手叫好,在當時引起轟動。

舞龍的狂歡一直要持續到元宵節,在元宵節夜裡12點,人們會把龍頭燒掉,以祈求這一年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富裕安康。

註:高照為表演時引龍燈的竹梯,兩端掛數十盞紅燈籠,高達近20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