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規模
1958年,沙二中創辦於夏茂羅家祠,從建校時的9名教職員工、105名學生,到今天擁有110名教職員工,高 峰期間學生達1800餘名的規模,遙想沙二中五十年前躊躇起步,一路風雨兼程,伴隨新中國成長,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特別是2003年三校合併以來,夏茂鎮黨委、政府傾財政所能,投入近千萬元極大的改善了辦學條件。校園占地面積68000平方米,生均面積66.53平方米;建築面積11920 平方米,生均面積11.66平方米;學校擁有圖書室一間(98平方米)、師生閱覽室一間(63平方米),藏書量15766冊(其中新增3660冊)生均15.42冊;學生電腦室一間(63平方米),學生電腦46台;教師電子備課室一間70平方米,電腦32台,多媒體教室一間(220平方米);學校建成了校園寬頻網,共享遠程網路教育資源。2008年時學校在校生1000多人,共24個教學班。
如今,新校園綠樹如蔭、鳥語花香、幽雅清靜、景色怡人,是治學育人的勝地。新建的教學樓、多功能綜合樓、多媒體教學樓、學生宿舍樓、教工宿舍樓、籃球場、排球場、單雙槓活動區一應俱全,錯落有致,掩映在青竹綠樹中。儒家傳統文化柱、孔子尊像、400米環形運動場的建成,進一步濃厚了校園文化氛圍,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發展歷程
1958年5月創辦,為初級中學。1966年12月改稱紅衛中學,1969年7月下放歸夏茂公社管理,改稱沙縣夏茂人民公社紅衛中學。1970年增加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1978年恢復為縣直屬學校,復名沙縣第二中學。1980~1984年,高中部改辦為職業高中,1985年後恢復為普通高中。
建校初期借用夏茂第二中心國小教室為校舍,1960年遷入關帝廟,同時在清泰坊興建校舍。1975、1982年和1986年又陸續興建教學樓宿舍樓。至1987年,校園占地近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5000平方米,擁有物理、化學實驗室、圖書室等設施,並配備彩色電視機、錄影機、電影機、幻燈機、收錄機等電化教學器材。
“文化大革命”中,一批老教師下放到二中,使學校師資力量大為增強。1978年後,老教師陸續返回原單位,教師隊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1980年後漸有好轉。1986年全校有18個班級、千餘名學生,教職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44人,代課教師10人,專任教師中大學本科畢業的7人,專科畢業的24人,中專專業學校畢業的12人,高中畢業的7人,國中畢業1人。
教學情況
學校提出以“文明、求實、博學、創新”為校訓;確立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全面發 展”為辦學理念;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為辦學宗旨;以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全面實行課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終極目標。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教師發展評價體系,倡導良好的師德風範,到2007年,62位教師取得本科學歷,近5年,來20多位教師被評縣級以上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學科帶頭人等表彰。全體教師用赤誠的愛生之心,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贏來了萬千桃李芬芳。學校先後多次被評為各類“先進單位”、“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
知名校友
1.鄧子基教授。1923年6月生,福建沙縣夏茂儒元村人。著名財政家,教育家,經濟學家。1947年畢業於政治大學經濟系。1949年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52年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研究生畢業。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廈門大學講師、教授、經濟學院副院長,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多次支援家鄉建設,沙二中教學樓,科技樓均由鄧子基教授親筆題詞,成為校園學生榜樣。
2.林英釗先生。福建沙縣夏茂人,任北京總商會副會長、納通醫療集團副總裁;曾就讀於沙縣第二中學,學習刻苦,自強不息,後畢業於清華大學,於沙縣二中設立“林英釗助學獎學金”,每年資助學習優秀,家庭困難學生上萬元,深受校園師生欽佩。
培養人才
翻開沙二中辦學長卷,她走過了堅實而光輝的歷程,儘管歲月動盪、征途坎坷,仍然辦學不輟、創業不止。50年來,林英釗,鄧子基等三十幾位博士、碩士,1000多名本專科學生從這裡起步;2800多名高中學生,15000多名國中學生,在這裡完成學業,為經濟發展,社會文明進步做出了貢獻。
倪麗芳(2013屆畢業生)
2010年9月入學,2013年7月畢業,同年錄取於沙縣一中(提前批次錄取);在校期間曾榮獲“縣三好生”,“縣優乾”,“市三好生”,“省三好生”;共青團成員,學習成績優異。
王濤(2013屆畢業生)
2010年9月入學,2013年7月畢業,同年錄取於沙縣一中;在校曾獲“縣三好學生”,“市三好學生”,2011年加入共青團,學習成績優秀。
洪成恩(2013屆畢業生)
2010年9月入學,2013年7月畢業,同年考取沙縣一中;在校曾獲“縣三好學生”,“縣優秀學生幹部”。成績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