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雙調】沉醉東風·閒情年代:明代
作者:陳鐸
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雙調
曲牌:沉醉東風
作品原文
【雙調】沉醉東風閒情
鋪水面輝輝晚霞,點船頭細細蘆花,缸中酒似澠,天外山如畫,占秋江一片鷗沙。若問誰家是俺家,紅樹里柴門那搭。
作品鑑賞
明代散曲創作已呈頹勢,在那為數不多而又成就斐然的散曲大家中,陳鐸便是傑出的一個。陳鐸家居金陵,世襲指揮使,為人倜儻,淡泊名利,且不拘禮法,為官期間,“身厭紫袍”,因不與朝廷做事,受到魏國公徐達的斥罵,遂辭官歸隱。雖然他只活了三十三歲,但著述甚豐,創作了散曲集、詩文集及雜劇數十種。教坊中時有“樂王”之稱。這首《沉醉東風·閒情》選自他的《梨園寄傲》散曲集,抒寫的是作者游宴後邀朋乘舟晚歸時的情景,是作者描寫自然風光、表現閒適放逸生活情調的代表作。小令
前五句寫景。作者以濃墨重彩由遠及近、由面及點、由實及虛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斑爛、境界恢宏的秋江晚霞圖。“鋪水面輝輝晚霞”,是作者站立船頭的遠眺之景,是面的鋪寫,展現的是夕陽西下、彩霞滿眼、水天相映的絢爛迷人的壯麗景色。擬人手法的“鋪”字,用得特別富於情調,好像夕陽也鍾情於人,在作者邀朋乘舟晚歸時,殷勤地把它那璀燦多彩的霞光當作迎接嘉賓的巨幅紅地毯,“鋪”於浩瀚的江面之上,隆重而熱烈地恭候著客人的到來。“鋪”字還特別富於氣勢和質感,那被晚霞盡染的江水猶如七彩錦緞,平鋪於江面之上,顯得厚重而濃艷,輝煌而瑰麗。但“鋪”字還只是靜態描寫,而疊詞“輝輝”則使“鋪”之晚霞頓生動感。江風徐來,波光粼粼,光怪陸離,氣象萬千,浩蕩無際的江面猶如一塊巨大無朋,閃著珠光寶氣的綢緞,緩緩抖動,壯觀而綺麗,令人神迷心醉。
如果說首句是潑墨大寫意,以氣勢勝,那么第二句的“點船頭細細蘆花”,則是工筆細描的小特寫,筆致尤為輕靈細膩。船在不知不覺中穿行於蘆葦叢中,離岸越來越近了。潔白柔軟的蘆花輕輕撫弄著立於船頭極目遠眺,正陶醉於山光水色之中的詩人,又別有一番情趣。用“點”寫蘆花撫弄船頭的姿態,準確而又傳神:江風吹拂,蘆葦輕搖,蘆花點點,若即若離。而“細細”二字更添情態美,那潔白的蘆花仿佛善解人意的苗條婀娜的村姑,正用多情柔嫩的小手給作者拂去旅途的征塵和疲倦,使人倍增歸來的曖意。
小令的第一二句是寫作者眼中所見的實景,而第三句“缸中酒似澠”寫的則是作者的意中之虛景。澠,即澠水,在山東省臨淄縣西門,語出《左傳》“有酒如澠”,謂酒極多。此處所說的“缸中酒似澠”,是作者向他的友人們說的極度誇飾之語,它出自與友人歡宴之後,酒興未盡的作者之口,即表現了作者此時心境的愉悅、歡暢,又顯示了作者超凡的海量及待客的豪放曠達。當然,對酒當歌,以酒為樂,沉迷於酩酊之中而不能自拔,更是作者厭惡官場、嚮往自然的情感的自然流露。這裡詩人的筆觸由遼闊浩瀚的江面收攏到船頭的蘆花,又由蘆花收攏到船中的酒缸,由粗獷闊大而精細入微,漸進微妙的心靈世界,大張大合,大起大落,極盡縱橫跌宕之能事。然後,作者又張開想像的翅膀,勾畫出更為闊大的境界:“天外山如畫。”真是異峰突起,這給艷麗迷人的秋江晚霞圖平添了一個極遠極大極虛的背景,人在畫中,畫入人意,這是對美麗自由、毫無官場齷齪的大自然的謳歌,這是作者擺脫官場後任性而為,心游萬仞,曠達舒暢的內心情愫的盡興渲泄。而就在回眸之時,盡收眼底的又有“占秋江一片鷗沙”。船要靠岸了,岸邊的沙灘在瀲灩秋水的映襯下,更顯得銀白如練,平坦純淨,那隻只自由自在的鷗鳥或翱翔於藍天,或徜徉於沙灘,歡快地鳴叫著、嘻戲著,無憂無慮,無爭無競,與充滿了爾虞我詐,爭名奪利的種種勾當的醜惡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顯示了作者歸隱田園的志趣。小令的最後兩句是寫人,通過作者與友人的對話表現其歸隱生活的愜意。
“若問誰家是俺家,紅樹里柴門那搭。”這是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告訴朋友們自己的隱居之所。絕妙的是,“若問”是假如要問,即實際無人發問,而作者卻情不自禁地要向友人主動介紹,得意洋洋、難以自抑的心態溢於言表。可是,在告訴友人的時候卻又故弄玄虛,似答非答:我的家在哪裡呢?就在盡染如醉的秋楓林里有柴門的那個地方。其實,鄉村民居,哪家不是如此,而作者有意作這樣的毫無特色的介紹,正表明他已與普通百姓打成一片,水乳難分,因而“誰家是俺家”已是無關緊要的了,大家只管去就是了,無論誰家都會受到熱情接待的。而且,這兩句全用口語,俚語,與前面寫景的典麗精緻的詞句形成巨大的莊與諧的反差,活脫脫地描畫了作者入鄉隨俗、得意忘形的憨態可掬的神情,形象地揭示了作者棄官歸隱、安貧守拙的精神境界。這首小令繪景狀物濃艷瑰麗卻又層次豐繁而清晰,抒情言志委婉曲折而又極其細密深沉,詩情畫意,美不勝收,確是一首耐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