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理達

在翡翠行家之列,沈理達算是非常年輕的。 一次偶然機會,沈理達與她相識,沒想到短暫的交談後,沈理達被歐陽秋眉“相中”,成了她的學生。 沈理達認為,翡翠是頂級珠寶,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精華。

簡介

沈理達,央視《尋寶》欄目珠寶類點評專家,英國皇家寶石學協會FGA國際珠寶鑑定師,中國商業聯合會翡翠研究會副會長,廈門植福緣珠寶有限公司首席鑑賞家,昆明電視台《金玉滿堂》專家顧問,廈門晚報特約專欄作家,翡翠專家。

個人履歷

2007年6月,師從翡翠學科創立者歐陽秋眉,參加英國皇家寶石學協會FGA課程教學中心培訓,成為FGA國際珠寶鑑定師。
2007年5月,接受昆明電視台《金玉滿堂》人物專訪
2009年7月,中央電視台CCTV4《天涯共此時》節目講解翡翠ABCD的真假鑑別方法。
2009年3月,受聘中國商業聯合會翡翠研究會副會長
2011年10月,受聘昆明電視台《金玉滿堂》欄目專家顧問
2012年5月,出版發行《翡翠素養》一書
2012年5月,應邀在《廈門晚報》開設翡翠素養專欄
2012年月,做客廈門電視台《三點廈門》節目。做廈門廣播電視台《光陰的故事》、《閩南之聲》、《財富論壇》。
2012年10月,參加央視CCTV1《尋寶》欄目評審,成為該欄目最年輕評審專家
2013年3月,與國學導師王敬之做客北京電視台《書香門第》欄目,分享《翡翠素養》專著。

主要介紹

女人與珠寶之間,似乎永遠有說不完的故事。這一點,在沈理達身上同樣也得到了印證。儘管出生於一個從1871年開始5代傳承至今的翡翠世家,但沈理達的“接班”卻並不如外人想像中那般順理成章。然而,正如她自己說的,她就是一顆有著寶石基因的小種子,帶著珠寶的信息和靈氣來這世間,天生就流著珠寶的血液,注定是要延續祖輩心愿投身珠寶行業的。
靠一雙“慧眼”鑑定玉器真假
一隻真玉鐲被藏在二十多隻經過不同方式處理的B、C、D貨中,沈理達仔細觀察全盤,兩分多鐘後,她準確無誤地從“沙礫”中挑出了那唯一的一枚“珍珠”。緊接著,她拾起玉鐲在手中輕輕掂了掂,然後掏出筆燈對著玉鐲細細審視起來。神情之專注,仿佛天地間只剩下她和手中的“寶物”——這個過程,沈理達常常一天要重複幾十次。
在翡翠行家之列,沈理達算是非常年輕的。從業十餘載已是FGA國際珠寶鑑定師和中國商業聯合會翡翠研究會副會長,還成為CCTV1《尋寶》欄目珠寶類迄今為止最年輕的點評專家。對此,沈理達認為自己非常幸運。在記者採訪中,她說在成長路上能得到歐陽秋眉、何乃華、丘志力、葉金龍、王敬之等名師的指導和教誨,對她幫助很大。央視《尋寶》是CCTV1收視率極高的一檔節目,深受觀眾喜愛。其專家考核是非常嚴格的,對專家的素質要求很高,不僅是在珠寶專業有相當的造詣,而且要有相當豐富的其他藝術門類的知識沉澱和相對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有較好的講解能力,能把專業知識深入淺出地傳遞給觀眾。上央視是自己學習的另一個起點;在多年的翡翠研究中,沈理達越來越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說自己窮其一生,也只能窺其冰山一角。
辭掉名企工作繼承家業
沈理達的爺爺和外公在解放前都是廈門的珠寶商。爺爺從他的爺爺那裡接手家族事業,而外公則是白手起家的珠寶商。從小聽父母親提及前輩的故事,她就會去想像那些做工精湛、寓意美好的珠寶藝術品,夢想有一天能繼承祖輩的美麗事業。由於歷史原因,家族珠寶生意曾一度沒落,但是沈理達的母親承襲了一雙“慧眼”,常為左鄰右舍鑑定玉器。當時的坊間對待翡翠大多還停留在‘辨真假’的階段,沈理達就在母親為街坊辨別玉器的過程中耳濡目染,漸漸積累了珠寶和翡翠知識。
但是,作為家族傳人的母親卻反對沈理達進入行業。“一來她覺得女孩子得找一份穩定傳統的工作;二來當時家庭突遭變故,她不希望我頂著金錢壓力入行。”沈理達笑說,她和丈夫大學時代約會時的固定節目就是來回逛中山路上那僅有的幾家珠寶店。
大學的專業是工商管理,畢業後沈理達進入廈門市一家知名外企工作了7年。2007年,被譽為“中國翡翠夫人”的歐陽秋眉來大陸收徒。一次偶然機會,沈理達與她相識,沒想到短暫的交談後,沈理達被歐陽秋眉“相中”,成了她的學生。在訓練班裡,沈理達在理論和實踐考試中同時奪冠,受此鼓舞,她決定辭掉工作正式入行。這一回,母親沒有反對。
就這樣,沈理達還是帶著從祖輩身上沿襲而來的“基因”和多年來難以磨滅的夢想,義無反顧地走入了五光十色的翡翠世界,以自己的方式續寫著家族傳說。
早年看走眼花過冤枉錢
在翡翠鑑賞這條學習之路上,沈理達也交過“學費”——早年看走眼過,也花過不少冤枉錢。翡翠行業里,有人想靠“賭石”一夜致富。但沈理達卻坦言,這種做法極不可取,“有朋友就險些被一塊只值10幾萬元的石頭騙走3000萬,還好我及時提醒。”在沈理達看來,拋開寶石本身的價值不談,如何傳播翡翠文化,讓更多人以翡翠為載體提升品位、感受幸福,是她在職業生涯里最大的目標。
撰寫《翡翠素養》分享翡翠知識
2007年開始撰寫的第一本關於翡翠知識分享的書,2012年5月,《翡翠素養》如期出版。這本書定位於想對翡翠有全面理解而沒有太多時間去讀書的翡翠愛好者,內容最大的特色是,從藝術和文化角度、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對翡翠進行了全方位解讀,無太多的學術語言和拖沓的文字。可以說這本書是沈理達十幾年經營實踐的結晶,是一本容易理解、操作性比較強的書。書中圖表簡潔、語言歸納、圖片精美。用圖片和表格對比的方法,相信可以幫助愛好者提高翡翠收藏的審美素養,讓人少走彎路,不走錯路。
在守業中傳承文化
美麗璀璨的珠寶,大多代表著幸福與快樂,可沈理達卻曾深深質疑過這點。因為在某個特殊年代,珠寶曾給她的家族帶來過災難。再加上老祖宗們訂下過“傳男不傳女”的規矩,一脈相承的“好手藝”險些就要失傳。
幸好,歷盡風雨之後,這個家族終究守住了自己的“金字招牌”。這要感謝兩個女人——沈理達和她的母親陳碧容。在其他家人保守的態度中,陳碧容獨自一人扛起了家族復興的重任,由過去的“廣撒網”細化成了“專攻”翡翠;同樣,在母親的反對聲中,沈理達執拗地接過傳承大旗,在更專業化、職業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對沈理達來說,守業的關鍵是守文化。她也希望自己對翡翠文化的理解,能夠與每一位翡翠愛好者分享,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新、更高的價值。
沈理達認為,翡翠是頂級珠寶,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將家族的翡翠事業命名為“植福緣”,正是源於對翡翠的獨特理解。她認為翡翠是一種載體,給人帶來德、美、悟是過程,給收藏者帶來幸福和福氣才是本質。我們當前的福氣均是來自於前人的努力,而我們的責任是要做當下之事,立足未來,種植幸福,是為植福。而玉石是有靈性的東西,古代就有“君子比德於玉”的說法,把玉人格化,相信玉和人之間是有緣分的。
寄情翡翠傳承福緣——植福緣
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她解讀為人們之間的共同之處,共同的審美,共同的世界觀、價值觀,而人和物之間的緣分,也是這種世界觀和價值觀相同的體現。珠寶飾品不僅要美麗,更要有它的故事,或動人,或委婉,讓它能夠震撼心靈、傳遞情感、精彩人生、植福聚愛。
對於翡翠行業的發展,沈理達認為目前國內的翡翠行業尚處於成長期,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製作不夠精良,整體設計能力相對較低,整體行業從業者比較浮躁,沒有成熟品牌等等。香港、台灣和海外的翡翠珠寶行業在設計製作和品牌建設、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走在前面,這和經濟發展水平和階段有關。國內消費者,通常更看中寶石本身的價值,尚停留在樸素的審美階段,而港台因為經濟發達,社交活動頻繁,有更多個性化的需求,所以對鑲嵌設計類首飾和有文化底蘊的擺玩件作品接受面較廣。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翡翠必將走“精緻化,珠寶化,藝術化”的道路。有好的審美和創意的從業者,才能在將來的大浪淘沙中勝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