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其址在方塔園天飛宮東。
人物介紹
沈荃,字貞蕤,號繹堂 ,別號充齋,華亭人。生於明代天啟四年(1624年)九月二十四日,是元代末明代初苦節先生沈易的後裔。十二歲時,父親過世,家貧,事母孝,發憤力學,盡通五經,為文援筆立成,秀麗可嘉。清代順治九年(1652年)進士,賜第三人及第(探花)。授國吏院編修,出任河南按察副史。。上任伊始,便著手整頓駐防部隊,嚴明軍紀。並親自督戰,鎮壓收捕了以董天祿、牛光天為首,在許昌、穎州、禹州之間聚眾千餘、剽掠為亂得盜匪。歷任通薊道、、翰林侍講、國子監祭酒、詹事府詹事、禮部侍郎。經常上書朝廷,直言地方利弊,以直諫著稱。康熙十八年(1679年),因非議朝廷所作“流放者遠徙鳥喇極北之地”的決定,被罷官於大梁(今河南開封)。在此期間,沈荃受河南巡撫賈漢復的囑託,修訂了《河南通志》。這不通志,後來成為康熙年間各郡縣編修地方志書的範例。志書記載,沈荃年輕時很貧窮,每次趕考,只有其弟沈芷攜帶著鋪被作為隨從。當官以後,“飲食服御必與弟均,友愛三十年”。
其它
由於擅長書法的緣故,沈荃得到清聖祖的寵幸。“日或一再召見,賜茶賜坐。”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十一月七日,因病卒於京城官邸,享年六十一。彌留之際,趴在枕頭上,親自執筆,上書表達對皇帝恩寵的謝意。次子沈宗敬跪問家事,口占《辭世詩》,叫宗敬筆錄,隨即謝世。整理箱囊中的遺物,,只留下白銀十兩。當時康熙皇帝東巡迴京,第二天就派侍講學士高士奇前來軒詔,,“念其供職勤勞,家最貧乏,特賜白銀五百兩”,賜詣“文洛”。在清代,詞臣三品能夠獲得諡號的,沈荃是第一個。康熙二十七年( 1688 年)賜金營葬於朱家莊北男字於。墓前立有康熙皇帝御碑,高度讚揚了沈荃的一生及其書法成就。
康熙二十五年( 1686 年),在興聖教寺後面建祠。二十九年( 1690 年)八月初八,知府李元晉立《沈文洛公祠堂記》碑。由崑山徐乾學撰文,同里錢穀(江峰遺老)書丹,正書十六行,行四十三字。今俱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