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水村

汶水村位於廣東省平遠縣東石鎮。在東石圩東部,離圩鎮約1公里。汶水村東部是東汶村,南接雙石村,西鄰東石圩,北面是涼庭村。含中汶、汶南、下汶三個自然村,轄聯塘崗、墩上、圍里、東風、上寨、上白泥坑、長潭陂、東布塘、龍珠陂、汶南、大屋場、圩下、下肖陂、新屋背、樓背、新圍里、新寨、田心共18個村民小組。共611戶,2310人。漢族,講客家話,村委會建在下汶村S332線公路旁。

名字由來

據傳該區為歷史旱區,過去因缺水,八方找水源而“問水”,後改稱汶水。

社會概況

1961年以前的汶水大隊含東汶村的範圍,1961年分成兩個大隊。1989年改設汶水管理區,1999年設汶水村委會。
省道S332線橫貫該村,還有水泥路面村道1.5公里,通往汶南大屋場一帶,交通十分便利。
地下礦藏有鐵礦和石灰石。
境內有汶水國小一間。

經濟概況

全村有耕地1924畝,山林面積409畝。農產水稻、花生、玉米、黃豆等。水果面積100多畝,沙田柚、三華李等。農業人口年均收入3594元。
汶水村委會600多戶人,多為林姓,還有賴姓。村民多數已飲用山泉水、自來水。

信息通道

【白泥坑】 村東南,坪山崗山背,村里多白色瓷土而得名,距村委會3公里,姓林,明朝嘉靖年從福建上杭遷到東石定居,何時從東石村遷至這裡,不詳,共住13戶65人,以農業為主,產煤炭,未成熟,沒開採。
【汶南】 汶水村的南部而得名,東石河從旁流下,50戶200多人,全為林姓,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村民以水稻為主,距東石圩較遠,部份經營小生意賣小菜等為業。
【樓背】村委會西距0.5公里,林姓60戶25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舊時這裡有一座建築較精美的樓房而得名,村民以種水稻為主,兼做小生意和種些蔬菜出賣。
【墩上】 村委會附近,這裡全是林姓,45戶21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以農業為主,這裡舊時有一大土墩子,故名。
【柑子園】 舊時曾有段時間種了很多柑子而得名,村委會北距0.5公里,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純姓林,35戶150多人,以農業為主。
【連塘崗】 住村委會東,距0.5公里,純姓林,48戶22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以農業為主,東石—泗水公路由此繞過,交通便利,地名來歷不詳。
【龍珠陂】 村委會東南方,距0.5公里,姓林,44戶27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以農業為主,地名來歷不詳。
【長潭陂】 村委會東距0.5公里,林姓,43戶22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以農業為主,地名來歷不詳。
【田心】 村西南方,距1公里,林姓,41戶22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以種田為主,部份經營小生意,種蔬菜為副業,因該處建房定居時,坐落在田塅中間,故名田心。
【新屋背】 住處村會西南,距0.5公里處,東泗公路旁,交通便利,林姓22戶12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以農業為主,地名來歷不詳。
【大屋場】 村東南方,距村委會1.5公里,其中又分上大屋場和下大屋場,林姓,45戶25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此處定居時所建房屋較大型,因而得名,下大屋場與雙石村的上石礤接壤。
【東布塘】 有說“東墓塘”,地處村委會東南,距1.5公里,坪山崗腳下,林姓17戶85人,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地名來歷不詳,有錳礦資源,未開採。
【新寨】 村委會北面,距1公里,林姓16戶80人,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以農業為主,地名來歷不詳。
【火貼腦】 村委會北面距1公里,林姓,40戶18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以農業為主,據說這裡過去曾遭火災、賊劫,後稱“火動腦”,現名“火貼腦”。
【下肖陂】 村南部,距村委會0.5公里,林姓13戶60多人,明嘉靖四十年從上杭遷來,以農業為主,附近有一座灌蔭陂頭而得名,東石—壩頭河流從旁而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