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馬修(1889~1975)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對外侵略戰爭期間,他隱居故鄉山村,從事鄉土歷史文化研究,以示對侵略戰爭的抵制。 日本戰敗後,參加日本共產黨,從事戰後民主主義文學運動,主編過進步文學刊物《人民文學》。 後期作品主要寫日本人民對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抵制,以及日本歷史上的農民鬥爭。

江馬修(1889~1975)

正文

日本小說家。出生於岐阜縣一沒落的實業家家庭。從小生活貧苦,中學未畢業就去東京謀生,從事過各種下層職業,堅持業餘文學創作。1916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受難者》出版,接著發表長篇小說《暗礁》(1917)、《不朽的像》(1919)和《極光》(1924)等,成為當時文壇的知名作家。
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江馬投身於當時蓬勃發展的工農革命運動和革命文學運動,曾任無產階級作家同盟中央委員和同盟的機關雜誌《戰旗》的編委。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對外侵略戰爭期間,他隱居故鄉山村,從事鄉土歷史文化研究,以示對侵略戰爭的抵制。日本戰敗後,參加日本共產黨,從事戰後民主主義文學運動,主編過進步文學刊物《人民文學》。戰後發表的重要作品有中篇和長篇小說《本鄉村善九郎》(1949)、《流放者》(1950)、《血的九月》(1953)、《冰河》(1955)、《山民》(1938~1958)和自傳小說《一個作家的足跡》(1957)等。
江馬的早期作品受當時流行的自然主義文藝思潮的影響,大多取材於作者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和周圍親友的事跡,抒發愛情的苦惱,交織著和平反戰思想,帶有濃厚的自由主義和人道主義色彩。後期作品主要寫日本人民對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抵制,以及日本歷史上的農民鬥爭。主題積極,生活氣息濃厚,描寫生動細膩。不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成就都比戰前早期作品有飛躍的發展。長篇歷史小說《山民》,通過明治維新在飛山區所引起的動盪和變化的描寫,反映了當時各個階級、階層的動向,特別著力於描寫農民的悲慘生活,歌頌他們悲壯激烈的鬥爭,指出農民鬥爭是明治維新的根本推動力。它是江馬修的代表作,是他20餘年心血的結晶。《血的九月》、《冰河》等已有中譯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