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城中實驗國小

江陰市城中實驗國小

江陰市城中實驗國小,位於江蘇省江陰市虹橋北路17號, 校訓詩意校園、智慧校園、活力校園,該校教師潛能得到有效開發,教學能手12名。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表面上看,創建“環境優美學校”就是美化校園的顯性環境、重在學校物質建設。但稍加思考,我們就會明白,它必須與學校的辦學思想、課程設定、制度管理、隊伍建設等隱性環境建設密切結合起來,重在內涵建設。因此,我們應該以創建美麗校園為載體,堅持形式美與內在美相結合的原則,系統思考並實踐學校的整體性建設,提煉、豐富、傳承學校文化,讓美麗校園彰顯辦學追求,成為優良的教育生態園。

辦學理念

詩意校園、智慧校園、活力校園
1、原有條件
自2005年8月始,我校有兩個校區。老校區(即本部)已有94年辦學歷史,占地12畝,有41個教學班。多年以來,我校教師在歷任老校長的帶領下,發揚艱苦奮鬥、追求一流的創業精神,把學校辦成了城鄉學生熱切嚮往就讀的學校之一,並成為“江陰市素質教育五星級學校”。但是,由於辦學經費的緊張和內部逐步改造等原因,老校區的辦學條件簡陋,嚴重製約了學校教育真正走向現代化。
新校區(即東校區)剛建成,占地58畝,市政府共投資約5600萬元,整體建築和外部景觀十分壯麗,但內部設施只達到“能上課、能吃飯、能做操、不出事”要求。教師隊伍中有不少人來自鄉鎮。這些教師個人素質十分優秀,是各鄉鎮乃至全市國小教育力量的中堅,但對城中實小的辦學追求和治教理念、方法所知甚少,需要獲得有效的校本培訓。
2、團隊思考
為實現江陰市基礎教育的高位均衡,上級黨委把新辦的學校交付我校管理,對我校全體教師來說既是信任,也是考驗。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圍繞“讓一校兩區的校園都成為江陰市教育視窗學校之一”的目標進行了反覆討論。
同時,我們組織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外出至宜興、蘇州、上海、浙江等地考察了一批名校,實地感受它們的名校文化,自覺尋找自身與名校的差距。這次考察活動,引起了班子成員的思考:一所有一定經濟實力、辦教育實力的學校應該有新的追求。校園文化塑造著學校的形象,是學校的特徵,是一所學校區別於其他學校的標誌。國小校園是一個質樸、純真的世界,這裡充滿童話與幻想,這裡展示追求與創造,走向現代化的城中校園應該是詩意校園。學校的魅力在於它有著豐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走向現代化的城中校園應該是智慧校園。學校的生命力在於教育質量,培養功底紮實、活力蓬勃的學生應該是學校的永恆使命,走向現代化的城中校園應該是活力校園。
3、制訂規劃
我們的組織班子成員和全體教師討論學校的“十一五發展規劃”,“創建環境優美校園的規劃”,把討論的過程作為弘揚學校精神、凝聚團隊合力、改進學校管理方法的過程。討論中,我們形成共識:學校不應是一座凝固的建築,而是產生智慧的地方,是一條流動的智慧之河;學校也不只是人群聚集的場所,而是產生人才的地方,是一座巨大的人才寶庫。現代化的城中校園應該是一條生生不息的智慧之河、一座秀外慧中的人才寶庫。在此基礎上,校長室擬訂並交集體討論通過了上述遠大規劃。

學校設施

設施講究、格調雅致、展示內涵
1、外環境
①建築。把老校區原有的三處矮小、線路散亂的圍牆拆建成造型寓意深刻的文化牆、氣魄宏大的大理石牆和精緻現代化的幕牆,分別設放學校的榮譽獎牌、活動掠影、辦學願景和學生論壇,總投資約40萬元。
②走廊及牆角:把老校區的校園牆壁全面裝修,把清新優美、淺顯易懂的格言布置其上;把東校區的長廊布置為英語學習長廊,總投資約60萬元。
③庭園:精心安排四季花木,分別設定了竹園、紫荊園、櫻花園、桂花園等,讓學生在玩耍中親近自然、了解自然。
④高處牆面:安裝各種製作精美的美術字,安裝大型電子彩屏,用以展示學校的辦學思想。幾項投資總計30萬元。
2、內環境
①教室。老校區教室黑板都換成磁性和貼絨質地黑板,便於展示學生的各類作品,按江蘇省國小一流標準投資180萬元,建成校園班班通,豐富教師教學手段。
②活動室。東校區按照無錫市一流標準,開闢琴、棋、書、畫等各類活動室14個,總投資約60萬元。
③接待大廳。按照現代理念裝修而成,全面展示學校願景、辦學成果、師資實力等,總投資約5萬元。
④體育設施。我們在兩校區分別添置室內外高檔桌球台8張、籃球架、足球架、羽毛球架各一付,投資約3萬元。
⑤辦公設施。全部更換老校區教師的辦公桌,增添現代化辦公設施、綠樹盆景、生活用品(如微波爐、空調等),總投資約15萬元。
3、製作要點
為了讓學生、教師、家長一走進校園便充分感受學校如詩如畫的優美、溫馨、親切強大的教育力,我們在設計製作的過程中注重體現三個特徵:一是全面反映學校的辦學文化;二是注重讓字、畫、建築等物品呈現色彩雅致、造型大方的特點;三是展示作品的內容淺顯易懂,清新優美、富有啟發性,師生互動強;四是設施和校園改造與學校安全工作密切結合,突出人性關懷。

教學思路

方向正確、思路清晰、激發潛能

治校構思

我們根據一校兩區的具體特點,制定了“老校區繼續發展不停步,質量過硬特色更鮮明;東校區迅速穩定求發展,管理嚴謹樹形象”的工作思路。為促進東校區的迅速發展,我們組織教師開展教育大討論,依據老校區百年教育傳統,提煉、豐富、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的學校文化的主體框架。
1、辦學目標:詩意校園、智慧校園、活力校園。
2、學校願景:走進城中實驗國小,是你我生命的相遇,也是彼此心靈的相約,更是大家享受成長快樂的開始。
3、教育理念:相信潛能、充滿期待。即相信每一位師生都有無限的潛能,相信每一位師生的潛能有差異,相信每一位師生的潛能都能得到有效開發,以體現“尊重每一位師生”的本質;永不放棄每一位師生,積極等待每一位師生,嚴格要求每一位師生,以體現“熱愛每一位師生”的本質。
4、培養目標:基礎紮實、習慣優良、特長明顯、個性健康。
5、校訓:成於勤奮、功在嚴謹。
6、學校精神:勤。

教育行為

1、讓教育流動日記流動智慧。我們發動教師注意反思教育行為,從習以為常中發現並不尋常,從理所當然中發現並不盡然,撰寫教育流動日記600餘篇,讓教師在書寫、交流中學習、感悟、提煉經驗,實踐教育理念。
2、讓師德論壇流淌真情。我們讓教師以年級組為單位推薦代表,定期參加校級專題師德演講。專題分為:《走向智慧》,《善於溝通、真誠交流》,《我們的團隊》,《教師潛能》等。廣大教師在展示才華的過程中,互相發現、互相喚醒、激勵,營造了優良的工作氛圍,立志“做好簡單事,成就不簡單城中”。
3、學科創優,努力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深入開展以“目標教學”為切入點的有效教學研究,兩年來,為江陰市級以上提供語數外專題研討會六次。反覆進行的教學研究,確立了全體教師“課堂教學求紮實、專題研究求樸實、綜合性活動求厚實”的教學意識。如今,走進教師辦公室,我們就會發現“神情專注、小組切磋、寧靜有序”已成為校園一道獨特的景觀。
4、課題研究,努力追求理念的細節化。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著眼於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豐富教師的實踐性智慧切入,引導教師在繁重的教育工作中“發現真問題、開展真研究、獲取真成果”,順利完成了省級立項課題《小學生多元智慧型成功發展的研究》的結題工作。

學校師資

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我校教師潛能得到有效開發,師資隊伍水平得到了 提高。目前,我校擁有全國優秀教師1名,無錫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12名,名師隊伍風采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
全校教師努力追求專業發展與人格發展的和諧統一,在艱苦的教育工作中,詮釋城中實小教師的形象:一是為人民服務的教師;二是令學生愛戴的教師;三是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尤為可喜的是,東校區開辦一年就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在個性化的教育理念引領下,學校深深吸引著內外施教區的學生。東校區的教師迅速融入城中實小團隊。他們用自身的教育實踐,豐富著學校的教育智慧,營造著一方美麗的“軟環境”。
更為重要的是,在創建智慧校園的過程中,以“勤”為表述的學校精神得到無聲的弘揚。“勤于思考、勤奮工作、嚴謹治學”成為城中教師團隊顯著的特徵。“要照亮他人,自己身上必須要有光明;要點燃他人,自己身上必須帶有火種”成為我們共同的從教之德。我們認為,這對於學生來說就是最優美的校園環境。

活力校園

行規端正,課程豐富,才藝出眾
學生在校園裡生活,成長在校園,成功在校園,快樂在校園,活力在校園。好的學生使校園洋溢著快樂、健康、個性和創造的生機與活力。校園裡因有了學生的無限活力,才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優美”。我校在實現培養目標的過程中,倡導潛能教育,倡導“是鳥兒,就需展翅飛翔;是花兒,就應該盡情綻放”。
1、讓學生規範起來
沒有基礎,何成高樓;沒有規矩,何成方圓。我校高度重視小學生基礎文明道德的養成教育。我們認為在行規教育中同樣應該遵循“最近發展區”原理,因此,根據本校學生親職教育和學生自身特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禮儀、紀律、勞動等內容,擬訂了《城中學生品德行為細節教育356條》,並根據觀察記載,故事啟迪、典型激勵、嚴查細究“要點組織過程管理。實施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幾個原則:一是主動溝通家庭,傳統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二是逐項分步施,多方考核評價,形成長效機制;三是注意教育方法,重在激勵引導,講究教育藝術。《江陰日報》對我校採用品德細節化教育方式在落實榮辱觀教育要求的經驗進行了專題報導。
2、讓學生活躍起來
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足夠的發展空間,課程就是發展空間的教育化課程環境是校園隱性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兩年來,我校開展了以“走近經典“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用優美的經典作品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3、學校的課程建設

學校活動

活動分以下幾個系列:
探索科學奧秘。我們以《橋文化研究》為載體,引導學生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人文歷史,並向華東六省、市的兄弟學校展示了活動成果。該活動被譽為“橋文化研究打開了探索世界的一扇窗“。另外,我們還結合“神六升空”、“諾貝爾科學獎頒獎”等中外科學盛事,組織學生了解科學家故事,接受科學知識啟蒙。學校自編的校本教材《橋文化研究》約有 字,深受師生喜愛。
②遨遊音樂海洋。我們以“走近經典・遨遊音樂海洋”為主題,開展了“學生個人鋼琴獨奏會、組合演奏會、新年音樂會”等活動。學生的才藝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關注和發展。一次音樂會結束後,市教育局、文化局有關領導欣然寄語:“今天,我們走近經典、遨遊經典,明天,讓我們共同創造經典!”
③拜訪文學大師。我校積極拓展語文學科的課外活動,將古今中外的文學大師的作品引進校園課堂,讓學生在接觸經典文學、誦讀名家名篇,學習寫作技法中感悟生活,積累經驗。各班開展諸如《走近安徒生》、《走近老舍》等語文實踐活動,編寫展示充滿童趣的學生習作集。
④漫步書畫殿堂。學校挑選了一批世界名畫,配以淺顯生動的解說,舉辦了大型校園書畫展覽,開闊學生審美視野。諸如一批書法特長生書寫校訓展出,既提高學生的創作水平,又讓學生在讀、寫校訓的過程中領悟做人治學的哲理。
近兩年來,學習喔啊琴、棋、書、畫特長生茁壯成長,在市級以上的各類文藝比賽中盡展風采,語、數、外各學科的特長生在各類正規比賽中成績優異。我校畢業生絕大多數深受高一級學校歡迎。他們在努力做到“校內人人是環境、校外個個是形象”,實現了我校“培養帶得走能力”的教育思想。
五、對“創建環境優美校園”的再思考
當前,對照“在十一五期間,讓我校成為無錫市教育視窗學校之一”的奮鬥目標,我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要繼續努力:
1、以實施“潛能教育”為特色,努力促進先進教育理念的細節化;使城中教育遠離教育的功利與浮躁,樹立高品位形象。
2、要以創建優美校園為起點,處處精益求精,為師生營造高品質的學習環境。
3、牢固樹立“教師造就教育”的觀念,使師資隊伍的職業素養、團隊精神、專業發展有高水平的展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