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日報標識](/img/2/4a4/nBnauM3X2QDM5gTMzkjM1MzNxMTM2UDOzkTMwADMwAjM2EzL5I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江陰日報》堅持“黨報性質、晚報風格”的辦報特色,當好江陰市委市政府和人民民眾的喉舌,為江陰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報紙復刊僅1年多,江蘇省新聞出版局在報刊審讀報告中,就充分肯定該報的辦報宗旨,評價《江陰報》是“縣市報紙中的後起之秀”,改辦日報後,該報發表的新聞稿每年都要在地市以上好新聞評比中獲獎50篇次左右,無論是獲獎的數量還是等級,在全國500多家縣市級中均名列前茅,1994年該報發表的訊息《華西村為陝甘寧晉培訓100多名鄉村幹部》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開全國縣市報先河,1995年又有一篇訊息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在“十五”期間,江陰日報報業經營年總收入爭取達到1800萬元,力爭2000萬元,其中廣告經營收入平均每年增長100萬元。采編人員中10%達到碩士研究生或相當於碩士研究生水平,70%達到本科或相當於本科水平。完成報社信息化工程,實現新聞采編、報社管理和報紙檢索電腦化,報社征地50畝,新建報業大樓,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