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安中學

江西高安中學在1907年創辦,是江西省久負盛名的優秀重點中學,占地一百二十畝,現有教師250多名,自創辦以來,培養了30000多名畢業生。

江西省高安中學

江西高安中學創辦於1907年,是江西省一所歷史悠久、頗有影響的優秀重點中學,被國家“三委”評估小組組長張序三中將譽為“普通教育的一面旗幟”。近年來被評為“全國貫徹體育鍛鍊標準先進學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學校”、“江西省青年教師工作先進學校”、“全國蘇步青數學獎提名獎”、“江西省數學教育先進集體”、“江西省綠化先進單位”、“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江西省中國小教育科研管理實驗基地”、“江西省文明單位”、“教育部高中新課程方案試驗先進學校”,2001年教師節,中央電視台10頻道《當代教育》欄目,《全國百名校長訪談》,專題報導了熊輝如校長,《人民教育》2002年第四期用近三萬字報導高安中學。

學校師資

學校占地一百二十畝,樟竹掩映,花草繁茂。總建築面積5萬餘平方米,有400米跑道的大操場、綠茵足球場,有合乎競賽標準的游泳池;圖書館藏書7萬餘冊;教師、學生閱覽室訂有報刊雜誌400多種;有設施齊全的實驗樓,實驗裝備達一類標準;現代教育技術樓已投入使用,有200多台計算機,有64座多媒體語音室5個、多媒體教室5個,另有校內電視台、超長波發射台,每班教室裝有閉路電視;生活上有全省一流的學生食堂和學生公寓。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250多名,其中特級教師2名,高級教師50名,5人受國家教育部表彰,2人參加高考命題,20多人分別擔任省、地、市學科教學研究會理事或理事長,有6人評為宜春市學科帶頭人。
高安中學自創辦以來,培養了30000多名畢業生,湧現了一大批品學兼優、成績斐然的人才。原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革命家熊雄,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物理學家、教育家吳有訓,原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數學家、教育家傅仲孫,原中國對外貿易促進會會長、外貿部副部長賈石等,都畢業於高安中學。恢復高考20多年來,高安中學為全國高校輸送了9000多名學生和一大批各行各業的生產、管理骨幹,為祖國現代化建設、高安經濟的騰飛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高考升學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雄居地區第一,1999年高考我校975人參加高考,錄取763人,上600分以上29人,為全省第二名;2000年高考我校920人參加高考,錄取823人,上600分以上24人,為全市第一名。2001年高考我校1058人,參加高考,錄取998人,上600分以上177人,在全省遙遙領先。劉潔同學以卷面分693分競賽加分20分,總分713分,名列全省第一名。近十多年來,學科競賽捷報頻傳,獲省級以上獎近450人次,其中作文、數、理、化競賽多次獲江西賽區團體第一名。學生作文遴選編入《中國名校作文大觀》,尤其是高中數理化等學科競賽連年進入全省團體總分前三名,是江西省數、理、化三科競賽連年同時進入總分前三名的唯一的一所學校。學校被遴選編入《中國教育大辭典》。
2002年,我校高一招生在原有基礎上將繼續擴大招生數,我們仍面向全市招生,考生自願報名,我校按志願錄取。歡迎廣大應屆國中畢業生報考我校,並祝你成功,祝你在高安中學這塊芳香的土地上茁壯成長,成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棟樑之材。

高安教育集團簡介

時下,“高安教育集團”這個名字雖已廣為人知,但對於“高安教育集團”的深入了解也許知者不多。為何要組建集團?集團內部構成怎樣?集團的前景如何?諸多問題頗引人關注。
歷史抉擇
為何要組建集團?這是歷史的抉擇。在前幾年的經濟發展和改革大潮中,“做大做強”、“合併重組”正成為全國經濟和教育兩大戰線的熱門辭彙。在教育界,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大,希望子女擠進重點學校的家長越來越多。基於此,國家也相應作出了調整學校布局,最佳化教育資源,加強重點校的建設的部署。於是,各地大中學校的合併重組,易地擴建便成了一種潮流。高安教育集團正是在這股潮流的裹挾中應運而生的。
眾所周知,在高安有兩所中學在省內頗負盛名。這就是素有人才搖籃,江南名校之稱的百年老校高安中學和建校僅26年的後起之秀高安二中。近年來兩校辦學各有特色,教學質量不相上下。兩校共同撐起的高考大旗歷年都使高安享譽省內外。“高安是教育大市,高安是教育強市”的名聲廣為流傳。高安的形象,令世人刮目。於是,不僅高安市內的學子慕名兩校,就連市外的生源也開始逐年流入,以至後來兩個學校都年年面臨校舍告急的難題。校舍緊,要擴建。而要擴建,又缺地皮。地處鬧市,已被商業街區圍困的兩校根本無伸展拳腳的餘地。只有跳出去,才能有發展。中共高安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及時作出了“高安中學易地擴建”和“組建高安教育集團”的重大決策,經過三年的建設和一年的籌備,終於在2005年9月勝利完成了高安中學新校建設和高安教育集團順利運作的歷史使命。市委、市政府用巨匠之筆,為高安教育寫下了歷史新篇章。

集團構成

高安教育集團現由三個分校組成。新落成的高安中學為東校區,占地600余畝。全新的校園,呈現出一派現代化氣息。各種教育教學和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環境優美,令人神怡。辦學體制為國有全日制高中,規模為高中三個年級120個班,可容納學生7200餘人,現有教職工270餘人。原高安二中為南校區,校園面積85畝。為充分利用原有資源和保持集團內部競爭機制,校區另開設國有全日制高中班,目前建制為三個年級45個班,學生3700餘人,教職工260餘人。經過26年的建設,南校區仍然保留校園環境美麗舒適,各類設施齊備優良的優勢。原高安中學則稱北校區。由於該校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原中國科學院院長吳有訓的母校,故而北校區又名吳有訓實驗學校,辦學體制為國有民營。主要開設高考補習班,全日制國中班和國小班。現有各級教師150餘人,學生3000餘人,49個班。
高安教育集團實行總校、分校二級管理。總校設總校長、黨委書記、常務副總校長兼黨委副書記三職,下轄人事、後勤、財會、教導四部,並聘任總顧問1人。各分校分設校長、書記各一人,校長助理各2人。集團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校務委員會,由集團總校長、黨委書記、常務副總校長兼黨委副書記、集團各部部長和各分校校長、書記共13人組成。

集團前景

如果說小帆船難抵急流,那么大航母理應不懼風浪。組建教育集團,目的正是為了順應世界潮流,抵禦改革風浪,創辦一流名校,滿足人民需要。應當說,高安教育集團的前景是寬廣美好的。
首先,集團的教育資源在高安是空前優質的。她有集全市之力一次性建設完工的現代化東校區,有經政府多年政策傾斜、資助而發展完美的南校區和北校區。三個校區的教育教學設施、工作生活條件是一般學校難以攀比的。她還有一支由原來兩所老校教學精英和剛從各地擇優招聘的強手組成的教師隊伍,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多達160餘人。另外,多年來兩所老校為高安創下的教育品牌所具有的吸引力,使教育集團有了一個潛力巨大的學生來源。
其次,集團的管理力量有所增強。聯合前的兩所老校都是省內名校,各自形成了各自的管理特色,積累了各自的管理經驗。兩校強強聯合組建集團之後,兩校管理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因而可產生引領高安教育集團這艘航空母艦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強大動力。
再次,集團身後有一支強大的社會力量支持。可以說,高安教育集團代表著整個高安的教育形象,關係著全市無數莘莘學子和家庭的前途命運。因此,人們對高安教育集團寄予著很高的期望,人們也必定會關注她,支持她。
那么,高安教育集團是不是就高枕無憂了呢?不是,高安教育集團仍然面臨著挑戰與風險。來自外部的競爭壓力自不必說,關鍵是集團內部的有機融合。高安教育集團畢竟是由兩校合併而成,兩校人員在觀念、習慣上多少會有不合拍的地方,集團的一些新政策、新制度也會有和以往兩校作法相悖之處。加上集團設有三個分校,分校與總校以及三個分校之間,又必然會有新的矛盾。而且,由於東校區屬尚未徹底完工的新校,許多看似優良的設施實際並沒有給師生帶來方便,師生由此產生的怨言在所難免。所有這些,都是集團發展的障礙,有待逐步清除。
也有人把高安教育集團比喻成一隻大鵬,具有老高安中學品牌效應的東校區象大鵬之身,分處錦河兩岸的南校區和北校區象大鵬的兩翼。只有三校區齊心協力,高安教育集團這隻大鵬才能永遠向著東方,迎著陽光,展翅高飛。人們希望如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