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68年遷往灰埠南簡村,教師下放只剩4人,學生4個班200人。1972年遷回原址。1978年定為首批省重點中學。2002年7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實驗學校,並且在2004年定為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驗學校、江西省現代技術教育示範學校。
辦學條件
校園占地面積140畝,學生實踐基地70畝。錦江為襟,惠渠作帶,花芳草翠,綠樹掩映,是江西省綠化先進單位。學生總數4000餘人。教職工200多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33人、一級教師81人、宜春市學科帶頭人和高安市骨幹教師17人,98%以上的教師學歷達標。現有實驗樓2幢、學生公寓5幢、綜合食堂1幢、浴室1幢、開水房1幢、萬餘平方米的花園廣場1個,400米標準運動場1個。語音室、微機室、媒體網路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一應俱全。
辦學理念
學校恪守“為每個師生終身幸福著想”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愛國、守紀、勤奮、創新”為校訓教育學生,加強了“管理優質工程、教師優教工程、德育特色工程、後勤保障工程、環境美化工程”的建設,形成了“教風嚴謹、學風濃厚、校風優良”的氛圍,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學校“五個一”(一個周末論壇、一個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一個班主任培訓班、一個希望基金、一個心理諮詢室)德育模式聞名全市,江西教育電視台曾為此製作了專題片。全校有一支在學校黨總支領導下,由政教處、團委會負責人和班主任、科任教師以及學生幹部組成的政工隊伍;有一套德育量化評估的措施;有一個創優爭先、勤教苦學的好風氣。試行“操行評分”、“強化德育目標管理”、“民主評議團員,提高團員素質”、“開展學生評議活動,爭當合格中學生”等經驗,在全市推廣。
辦學成果
建校48年來共為國家培養了2萬多名合格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為清華、北大、科大、人大、復旦等高校輸送新生7000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300餘人。近年來共有200多名學生獲國家、省、市各級競賽獎,其中鄧勇剛、余志斌、吳細寶等獲全國高中數學奧賽江西賽區一等獎,鄧勇剛並參加北京冬令營集訓;聶進軍獲全國國中化學競賽一等獎;金增玲在2001年全國高中物理奧賽中獲宜春市唯一的全國一等獎。長期以來,高考成績一直位居全市前茅,其中塗宜慶曾獲江西省高考理科成績第2名的佳績;2002年理科成績名列宜春市23所重點中學前茅;文科高考成績雄居高安市第一,敖敏輝以594分的優異成績,勇奪高安市2002年高考文科應屆狀元;高安市文科考生總成績前10名中,該校就占有5人。2003年高考又傳捷報:胡志方同學獲得611分的高分,使該校與高安中學一道成為我市擁有600分高分的兩所學校,中考成績繼續位居高安第一。
該校教師從1990年以來,在全國、省級教育學會和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文章的有60餘人,參與編寫出版教育教學書的有20多人。其中目前高安唯一在崗的特級教師藍英焱參與編寫《中學課外古詩詞閱讀與鑑賞辭典》等論著12本,撰寫中學生課外閱讀鑑賞指導文章160多篇,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20餘篇;高級教師熊祥勝在《中國德育》、《教學與管理》、《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中學化學》等省級以上雜誌發表教育、教研論文近20篇,其中論文《談集體備課的微機操作》被收入《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論叢》、《當代管理藝術文集》、《中國改革發展研究文庫》等書,並被評為“全國基礎教育研究優秀論文”;一級教師胡國華的“積字-酌理-研閱”的直觀作文教學法在全市有一定的知名度。
學校領導
該校是培養人才的沃土,特級教師先後就有3人,分別是黃陶之、藍國旗、藍英焱。黃陶之系江西省著名專家,1979年9月調入該校任語文教師,1980年6月評為江西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1988年8月任該校校長。他兼任江西省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宜春地區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1987年秋,在廣州市作為江西語文界代表,出席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年會,會上論文《掌握體系,開發智慧型》受到好評。1988年在南昌參與主持江西省滕王閣之秋大型語文教學研究會。
洪中元2002年底接任該校校長,他致力於教育改革,“要做就做最好”的辦學指導思想如今初顯鋒芒。該校1959年出席江西省“群英會”;1977年出席教育部召開的“教育經驗交流會”;1979年教育部、衛生部、國家體委、團中央授予該校“全國體育衛生先進單位”;1980年獲江西省人民政府嘉獎;1989年教師節,原校長黃陶之出席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表彰大會,受到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90年獲全國少工委、團中央學校部等單位授予的“學雷鋒、學賴寧系列活動競賽”好活動獎;連續13年評為市(地)級文明單位。
文化傳統
該校勤工儉學成績顯著,有校辦農場、自來水站、家屬商店、理髮室等,年創利潤10萬餘元。原黨總支書記李燦然、勤工辦主任鄒倫米先後被評為省勤工儉學先進工作者。
灰埠中學正朝著“教風嚴謹、學風濃厚、校風優良、園林式布局的省優秀重點中學”,向全國一流重點中學的宏偉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