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泰和,地處江西省中部,有1700多年的建縣歷史,春秋戰國時先屬吳、越,後屬楚。秦漢屬廬陵縣,東漢末,廬陵升為郡,置西昌縣,為廬陵郡治,現尚有保有完好的白口城遺址為證,是廬陵文化的發祥地。隋開皇十一年,以“地產嘉禾,和氣所生”更名“泰和縣”。
地理
贛江自南向北縱貫縣境中部,構成地勢開闊的河谷平原,,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面積達1877.5平方公里,河谷平原735.9平方公里,水面52.01平方公里。整個地勢,自東、西兩側向中部逐級層層下降,呈現一種不對稱的盆地形勢,成為吉(安)泰(和)盆地的主要組成部分。
泰和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8.6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70.5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旅遊
綜述
自然景觀:白鷺湖國家森林公園,烏雞發源地武山,萬畝高山草甸天湖山,紫瑤山、玉華山、古樟樹林、白雲山;
古蹟名勝:泰和快閣,白口城遺址、江畔古村,楊士奇墓;
紅色遺址:白雲山戰鬥指揮所,馬家洲集中營,老營盤戰鬥革命烈士紀念碑等。
泰和縣其它景點:
快閣:唐/古建築,澄江鎮泰和中學;
龍頭山塔:明/古建築,沿溪鎮;
魁星塔:明/古建築,沿溪鎮江畔村,明代建築,也稱為狀元塔或惜字塔。古石塔由磚石砌置,六面五級,葫蘆頂,高15米,為泰和縣第二高塔;
南無橋:清/古建築,沿溪鎮江畔村,石橋由江畔村公建,始建於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橋長38米,寬3.4米,高3.5米。古橋三孔單拱,拱與拱之間建有三角形的護橋墩,為紅米石砌置而成,橋面鋪岩條石,兩邊立有青石橋墩和欄桿,欄桿上陰刻“光緒元年洪秋吉日建”和“南無阿彌佗佛”,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科甲第(省級文物):明、清/古建築;
槎灘陂:唐/古建築,禾市鎮橋豐村;
羅欽順墓(省級文物):明/古墓葬;
楊士奇墓(省級文物):明/古墓葬;
尹直墓:明/古墓葬,沙村鄉尹家村;
白口城遺址:漢/古遺址,塘洲鄉高城村;
三十都秋收暴動大會會址:1927年/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泰和縣委、縣蘇維埃舊址:1930年/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澄江鎮;
白雲山戰鬥指揮所:1931年/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小龍鎮;
馬家洲集中營:1940年/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馬市鎮松山村;
老雲盤戰鬥革命烈士紀念碑:現代/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老雲盤;
江畔古村
江畔村,古稱浮潭,位於江西省泰和縣沿溪鎮,肇始於北宋,興盛於明清,歷經千年,為千年古村,也被稱為“江南贛商第一村”。
古村江水環繞,綠樹掩映,村前有千畝草甸,村後青山為屏,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是一個錯落有致、有山有水的美麗村莊。
具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江畔村是一個悠久歷史的古村落,為千年歷史古村。村中保存有連片的100多棟明清建築風格祠堂、書院、當房和民居,村周有古樟、古驛道、古渡、古堤、古碼頭、古戲台、古碾房、古廟和古庵遺址,還有被列為文物保護的古橋、古塔。
具有獨特的中國村落風水文化。江畔村背山靠水,古人根據特有的山勢、水系和環境,造就有江畔獨有的風水文化,比如有“耕牛臥潭”、“七星古塘”、“文塔臨溪”、“筆架樟”、“桑梓樹”和“臨水居”等風貌 。
具有深厚的贛商文化。江畔村同時也為贛商文化古村、五義慈善古村和一代儒商孫明故里。明清時期,江畔孫氏成為“江右商幫”中的一支勁旅,成就了一大批巨賈富商。他們先後捐獻軍餉報效國家,修建會館士館、學院書院,修築吉安白鷺洲堤岸和橋樑道路,一門三代三修吉安府試院。
具有自然的古梯田和贛江觀光景觀。江畔村依山環水,北面青山為屏,山勢從東面贛江邊向西逶迤延伸至西,村後山間依形就勢開闢出層層梯田。江畔村臨江而建,東傍贛江,在贛江“沙洲上”可能體驗沙灘風光,也可以體驗古浮潭波光粼粼的情景和古花石潭的自然景觀。
名特產品
泰和烏雞
泰和是中國烏雞之鄉,其正宗產地在泰和縣武山汪陂塗村。靈秀的山水,哺育了泰和烏雞這一家禽珍品。泰和烏雞體型妖小玲瓏,外觀有十大特徵,即叢冠、纓頭、綠耳、鬍鬚、絲毛、烏皮、烏骨、烏肉、毛腳、五抓。它集藥用、滋補、觀賞於一體。為歷代皇宮貢品。
烏雞是中國特有的藥用珍禽,以江西泰和所產烏骨雞最為正宗,泰和烏雞外形逸麗、具有鳳冠、綠耳、雙纓、五爪、鬍鬚、白絲毛、毛腳、烏皮、烏肉、烏骨十大特徵,號稱“十全十美”,雞中魁首。
1915年泰和烏雞在“巴拿馬萬雞大選賽”中,一舉奪得金牌。似鳳非鳳,似雞非雞,其奇美獨特的外貌,博得了參展各國的好評,被列為“觀賞雞”而譽滿全球。 由於該雞的形成與泰和縣武山水土中特有的豐富微量元素密不可分,異地引種三代之內必然褪化,所以,泰和烏雞是世界獨有的烏雞原產品種。
2007年泰和烏雞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2007年泰和烏雞參展世界地理標誌大會,成為我國30件地理標誌產品應邀參展之一。 2007年泰和烏雞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是全國280多件地理標誌註冊商標中獲“中國馳名商標”的10件之一,是全國“活體”的“中國馳名商標”,也是吉安地區第一件“中國馳名商標”。
竹篙薯
竹篙薯是明代弘治年間,採用本縣橋頭山區的野生山藥,在贛江兩岸沖積平原上,經過五百年左右的選育培養而成的。全國泰和僅有。
竹篙薯一般每根長40-70厘米,重150-500克,由於形如竹篙,故稱竹篙薯。它含有豐富的澱粉和糖類,還有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元素,營養豐富、鬆脆可口,老少鹹宜。
功效:性平、味甘,有益脾健胃、滋肺補腎、滋陰壯陽、治油膩、助消化及美容之功能,常食用能化積、消渴、治療脾虛泄瀉、遺精、帶下等症。
紅瓜籽
紅瓜籽在泰和生產有500年的歷史,由紅籽西瓜製成,紅籽西瓜是喜溫植物,瓜籽外殼紅色,光滑,肉實乳白細嫩,籽粒飽滿,大小均勻,加工成熟後易剝殼。遠銷廣東及港澳和國外,是我縣重要的出口農產品
車前子
泰和是江西省三個車前子主產縣之一。車前子為常用中藥,主治淋病、、尿血、小便不利、暑熱泄淀、目赤喠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