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7年冬,黃崗山林場併入省屬國營黃崗山綜合墾殖場。1963年3月,劃出官山建立官山林場,歸屬宜豐縣石花尖墾殖場管理。
1975年8月,由廬山植物園、省、地、縣林科所等6家單位組成20人聯合調查組,對官山進行本底調查,初步查清官山的木本植物資源,並向省農林墾殖廳提交“江西省建立官山天然林保護區初步方案”。
1975年9月,劃定“官山天然林保護區”範圍,山林面積0.12萬公頃,人員定編10人,全稱為“江西省宜春地區官山天然林保護區”,同時掛“宜豐縣官山珍貴樹種研究所”,實行兩塊牌子,成為江西省首批設立的三個天然林保護區之一。
1981年3月6日,省政府批准建立江西省官山自然保護區,是江西省成立最早的6個省級省管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保護區設管理處,全稱為“江西省官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正縣級),直屬省農林墾殖廳領導,山林面積0.65萬公頃,人員定編60人。
1986年6月,經省政府、省林業廳、宜春地區林業局、宜豐縣人民政府、官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石花尖墾殖場共同研究,確定將官山自然保護區山林面積調整為0.22萬公頃,於1989年7月22日發給山林所有權證。
2001年初啟動申報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面積擴大為1.15萬公頃。2004年底完成全面綜合科學考察,並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正式出版《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與研究》專輯。
2005年5月全票通過國家林業局評審,11月21日全票通過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
2007年4月6日被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於江西省西北部的宜春市,處於贛西北九嶺山脈西段的宜豐、銅鼓兩縣境內交界,主峰麻姑尖海拔1480米,總面積11500.5公頃,其中核心區3621.1公頃,緩衝區1466.4公頃,實驗區6413.0公頃。地理坐標為東經114°29′~114°45′,北緯28°30′~28°40′,總面積11500.5公頃。
官山位於中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境內小氣候效應明顯。
保護範圍
具體保護範圍:東自九嶺山主山脊1261.1米山峰,沿山脊經1130.1米點、新寨1205.4米山峰至豬欄下以北的566.3米山峰。南自豬欄下以北的566.3米山峰,經939.9米山峰、竹山下549.8米點、過防火線,經727.8米點,沿東河下,經朱家坪,沿西河上,經三棚、野豬窩至944.1米楊樹山峰。
西自944.1米楊樹山峰沿九嶺山脈主脊經長窩裡412.4米點、直坑306.6米點、陳家排、至大埂里北面526.2米山峰。
北自大埂里北面526.2米山峰沿山脊過操坑河,經榨樹下、杉木壟、上根竹、禾桿洞、麻姑祠、萬家坳、林家坑、沿河直上經雙港口交叉河接九嶺山主脊1261.1米山峰。
保護對象
官山自然保護區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是野生生物類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動物
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豐富,脊椎動物300餘種,昆蟲1600餘種,珍稀動物主要有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雲豹、金錢豹、黑麂、金貓、大靈貓、小靈貓、獼猴、短尾猴、豺、白鷳、勺雞、仙八色鶇、小鴉鵑、穿山甲、鴛鴦、虎紋蛙、碩步甲等,再加上猛禽、蝴蝶及其他珍貴昆蟲,共有幾百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雲豹、豺、白鷳、勺雞、普通鵟、仙八色鶇、小鴉鵑、獼猴、大靈貓、小靈貓、金貓、穿山甲等37種。
植物
區內野生植物有高等植物2344種,其中珍稀植物主要有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穗花杉、銀鐘花、長柄雙花木、傘花木、香果樹、野大豆、花櫚木、凹葉厚朴、閩楠、毛紅椿等200餘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長柄雙花木、傘花木、篦子三尖杉、香果樹、野大豆、花櫚木、凹葉厚朴、閩楠、香樟、毛紅椿等20種。
保護措施
自然保護區成立官山自然保護區聯合保護管理委員會,制定自然保護管理暫行規定,共同維護保護區及周邊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擁有一支年輕的具有較高素質的專業巡護隊伍和科研隊伍。營造綠色防火林帶5千米,開闢防火道1.2萬米,巡護步道2萬米,並每年進行維修。投資16萬元,購置專業撲火設備,組建了一支精幹的森林專業撲火隊伍。利用“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做好社區中小學生及保護區周邊民眾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他們對自然保護區的認識和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意識,積極營造和諧的外部發展環境。加強巡護和社區共管,嚴格規範執行省林業廳授權委託的林業行政執法,依法查處保護區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案件,切實維護保護區森林資源的安全。1999年被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四部委授予全國自然保護區管理先進單位光榮稱號。組織機構健全,職能明確,制定了完善的規章制度,形成了規範的管理體系。除制定《黨務制度》、《政務制度》外,還制定《巡山護林報告制度》、《巡山工作細則》、《科技合作管理規定》、《外事接待管理辦法》、《旅遊工作管理規定》等行之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
保護區是江西省林業廳授權委託的林業行政執法單位,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自然保護區條例》和《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範執行省林業廳授權委託的林業行政執法行為,依法查處保護區內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案件。建立《行政執法手冊》和《行政執法監督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採取預防為主、打防結合的方針,聯合當地森林公安,對保護區及其周邊破壞自然資源行為進行堅決打擊。截至2011年,共查處違法案件121起,處理涉案人員253人。
管理機構
保護區隸屬省林業廳管理,系省財政全額撥款的正處級事業單位,人員編制48人,有職工50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員8人,科技人員19人,工人23人。保護區設管理處,處址位於宜豐縣城西郊,管理處下設辦公室、資源管護科、科研管理科、宣教服務中心、東河保護管理站、西河保護管理站6個科級單位,龍門和青洞兩個保護管理站籌建之中。
江西省林業廳 | |||||||
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 |||||||
辦公室 | 資源管護科 | 科研管理科 | 宣教服務中心 | 東河保護站 | 西河保護站 | 龍門保護站 | 青洞保護站 |
景觀景點
自然景觀有:雙猴守官山、吊洞瀑布、回龍臥子潭、子母石、參天石、石龜望海、雷劈石、五馬奔槽、羅漢石群、猴洞、青龍埂等20餘處。人文景觀有:麻姑廟、點將台、將軍屯、九娘池等多處,植物群落有:南方紅豆杉群落、樂昌含笑群落、穗花杉群落、雲錦杜鵑群落、千畝麻櫟林群落、長柄雙花木群落、香果樹群落、巴東木蓮群落等數十個,還有野生獼猴觀賞園區、植物標本園、生態科普宣傳館、方竹園、高山杜鵑園、原始森林等保護園區。
景點名稱 | 景點介紹 | 景點線路 |
回龍臥子潭 | 相傳李大鑾及部下在此沐浴。東河水由將軍洞流經此處,從兩巨石縫隙跌落,形成瀑布,注入潭中,珠玉紛飛,泉水清冽。 | 在東河保護管理站前,經植物標本園下河即可到達。 |
石花尖 | 海拔1445米,遠眺可見宜豐、銅鼓、萬載一帶景觀。 | 從東河站出發,經大草坪沿山脊路而上,過防火棚,上人工防火線即可到達。 |
蓮花尖 | 縱覽保護區全景,以及遠望山脈延綿起伏之風光 | 同上 |
麻姑尖(麻姑廟) | 海拔1480米,遠眺可見銅鼓的大塅水庫和附近村落景觀。 | 同上 |
將軍屯(長柄雙花木群落) | 東河上游,兩山峽谷,河右側有一較平整之坪地,相傳鄧子龍在此打敗起義軍。河上游山上有長柄雙花木群落等自然景觀。 | 從李家屋場沿公路向上行走500米左右即到 |
巴蕉窩(大葉含笑群落) | 可以欣賞到大葉含笑群落的景觀、溪流、其它植物群落景觀。 | 在李家屋場東北角河邊上 |
古樹林 | 眾多參天的古樹群落、山泉、古藤等 | 從李家屋場出發,經茶園東北面向上行 |
大西坑(穗花杉群落) | 山溪、山泉和穗花杉、青錢柳等植物群落 | 從西河站出發,沿林區公路向上行走5公里左右,然後向右側小河分支爬上400左右即可到達 |
吊洞瀑布 | 形態各異的瀑布和深溝深谷景觀 | 從西河站經三棚,過河走旅遊路,在河叉口向右前行。 |
麻子山溝(巴東木蓮群落) | 深潭、瀑布和巴東木蓮 | 從西河站經三棚,過河走旅遊路,在河叉口向左前行。 |
李家屋場(獼猴、植物標本園、大葉含笑樹王) | 有數百年的麻櫟樹、大葉含笑樹王、方竹、猴歡喜、香果樹等多種植物,還可以見到野生獼猴。 | 在東河站 |
寒西堝瀑布 | 有壯觀的瀑布和幽深的溝壑 | 走往打鐵坳巡山路線,過安土裡,上好漢坡後,向前行800左右即到。 |
麻子山 | 縱覽保護區核心區原始森林景觀 | 走往麻子山巡山路線即到 |
研究價值
2011年,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監測新發現兩個新物種,一個是通過野生動物固定攝像監測發現的蛇雕,另一個是通過野生動物日常觀察發現的白頸鴉,兩個都是保護區鳥類記錄中未有的種類。1983年至1985年,在開展種子植物資源調查的基礎上編寫完成《官山自然保護區植物名錄》。
1986年至2003年,開展野生獼猴的馴養繁殖及套用研究,攻克了獼猴繁育難關,發表獼猴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論文10餘篇。
1989年至1990年,南京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郝日明對植物資源進行考察,發表《贛西北黃崗山地區植物區系研究》論文。
1988年至1989年,華中師大碩士研究生黃立新對草本植物資源進行考察,完成《官山草本植物名錄》。
1992年,與江西師大化學系合作對官山自然保護區木蘭科植物進行香精提取與分析研究,發表學術論文3篇,為木蘭科植物開發利用打下了基礎。
2001年至2004年,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南昌大學、國家林業局中南規劃設計院、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江西省森林病蟲害防治站等19個科研單位專家的大力支持和參與下,對保護區的自然資源、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狀況、保護區價值等進行全面綜合科學考察,完成並出版《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與研究》專輯。
開展中科研項目有:與浙江大學丁平教授合作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5至2007年)項目《白頸長尾雉的擴散與棲息地片段化》;白頸長尾雉種群保護和監測研究;中國特產雉科鳥類生境選擇及保護研究;野生獼猴種群保護和人工野外馴養項目;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試點項目;天然麻櫟林種群監測與恢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