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

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

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是江西省建區最早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它位於贛西北九嶺山脈西段的宜豐、銅鼓兩縣境內,總面積11500.5公頃,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是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贛西北九嶺山脈西段,地跨宜豐、銅鼓兩縣,主峰麻姑尖海拔1480米,總面積11500.5公頃,其中核心區3621.1公頃,緩衝區1466.4公頃,實驗區6413.0公頃。地理坐標為東經114°29′~114°45′,北緯28°30′~28°40′。

歷史沿革

明朝隆慶-萬曆年間(1567-1573),農民起義領袖李大鑾以九嶺山區腹心區域李家屋場(今官山自然保護區東河保護站所在地)為根據地,揭竿而起,匯集起義隊伍達8萬多人,官府調集軍隊多次進行圍剿,歷時數年才把起義鎮壓下去,爾後,皇帝下旨把這一帶列為禁山,不準平民百姓在此居住營生,從此,人們稱它為“官山”,因此,官山已有400多年的封禁歷史,加上險峻複雜的地形,溫暖濕潤的氣候因素,使得許多生物在此得以保存和繁衍。1975年,原江西省宜春地區農墾局(今宜春市林業局)在官山林場劃定1200公頃面積,建立“江西省宜春地區官山天然林保護區”,是江西省第一批建立的3個自然保護區之一,1981年3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6466.7公頃,是江西省首批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之一。200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品種

保護區內保存著較大面積的原生狀態的常綠闊葉林,保存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經初步調查,保護區有高等植物2344種,其中苔蘚植物238種,隸屬61科136屬,占全省種類的42.3%;蕨類植物191種,隸屬36科79屬,占全省種類的43.9% ;裸子植物19種,其中野生分布的有11種,隸屬6科8屬,占全省種類的35.5%;被子植物1896種,隸屬190科,772屬,占全省種類的46.4%。另外,還有已鑑定出的大型真菌132種,其中15種是江西省新紀錄。保護區內已查明的脊椎動物有31目94科304種,占全省種類的45.3%,其中哺乳類8目18科37種;鳥類16目51科157種;爬行類2目12科66種;兩棲類2目8科31種;魚類3目5科13種。另外,保護區內已查明的軟體動物有14科19屬27種,昆蟲有21目222科989屬1607種。
保護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長柄雙花木、傘花木、篦子三尖杉、香果樹、野大豆、花櫚木、凹葉厚朴、閩楠、香樟、毛紅椿等20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雲豹、豺、白鷳、勺雞、普通鵟 、仙八色鶇、小鴉鵑、獼猴、大靈貓、小靈貓、金貓、穿山甲等37種。

地理氣候

官山位於中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境內小氣候效應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雨綿綿,秋高氣爽。景區地形複雜,山脈綿亘,群山聳峙,山溪縱橫,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主要景區

景區遊覽區面積有7.9平方公里,自然景觀有:雙猴守官山、吊洞瀑布、回龍臥子潭、子母石、參天石、石龜望海、雷劈石、五馬奔槽、羅漢石群、猴洞、青龍埂等20餘處,人文景觀有:麻姑廟、點將台、將軍屯、九娘池等多處,植物群落有:南方紅豆杉群落、樂昌含笑群落、穗花杉群落、雲錦杜鵑群落、千畝麻櫟林群落、長柄雙花木群落、香果樹群落、巴東木蓮群落等數十個,還有野生獼猴觀賞園區、植物標本園、生態科普宣傳館、方竹園、高山杜鵑園、原始森林等保護園區,是集休閒、避暑、保健、探險、遊玩、觀光、度假為一體的自然風光勝地。
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處是綠色的寶藏,到處有迷人的風光,到處流傳著神奇的故事。願官山這塊寶地,在人們的心中永遠留下美好的回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