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醫藥大學

江西中醫藥大學

江西中醫藥大學創建於1959年。5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服務,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服務,為國家需要服務”的辦學宗旨,弘揚“惟學、惟人、求強、求精”的校訓,以“培養適應社會進步和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實踐型、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為目標,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先後多次獲得全國和全省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是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江西省文明單位。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江西中醫藥大學坐落在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省會——南昌。 該校簡稱“江中”,校歌是“江中行舟”,學校堅學校堅持為中
江西中醫藥大學
江西中醫藥大學
醫藥事業發展服務,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的辦學宗旨,弘揚“惟學、惟人、求強、求精”的校訓,以“培養適應社會進步和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實踐型、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為目標,努力辦人民滿意的大學。
學校設有生命科學學院、灸學院、護理學院、臨床醫學院、藥學院、計算機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部、人文學院、體育教學部、基礎醫學院、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等教學機構。

歷史沿革

江西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
江西以辦學的形式培養中醫人才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在光緒年間南昌就辦有一所“醫學堂”’1932年部分中醫界名流聯合創辦了學制五年的江西中醫專門學校;1943年又創辦了三年制的江西中醫學校。

新中國成立後,為挽救中醫藥傳統技術,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遺產,滿足醫療戰線對中醫人才的需求,培養新型高級中醫藥人才,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祖國醫藥事業的發展。1953年,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委批准創辦江西中醫進修學校,校址設在南昌市應天寺,這是江西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開辦的中醫學校,使江西中醫教育正式納入國民教育體系。1958年7月,經江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更名為江西中醫專科學校,校址設在章江路45號。在此基礎上,1959年5月19日,經江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江西中醫學院正式宣告成立,招收中醫本、專科生,學制為五年、三年。從此江西中醫學院成為江西省培養中醫藥人才和研究中醫藥的最高學府。這不僅開創了江西省高等中醫藥教育的新紀元,而且提升了江西省高等中醫藥人才培養和中醫藥研究的新篇章。此後,中醫學院在重點發展本科教育的同時,根據社會的需要,先後舉辦過中醫專科班、中醫進修班、師資培訓班、西中班、中醫函授和夜大,並開展科學研究,使古老獨特的祖國醫學,煥發出無限的生命力。1960年3月學院中醫進修函授部改為中醫函授大學。1969年5月根據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政治部的要求,江西中醫學院與江西醫學院合併為江西醫科大學,江西中醫學院教職工和全部資產一併劃入江西醫科大學,校址在原江西醫學院內。1970年2月,江西醫科大學搬遷至江西吉安地區青原山辦學,1972年2月,遷回南昌市,在江西醫學院原校址繼續辦學。經歷了撤銷、合併、搬遷的磨難,江西省的中醫教育事業遭受了毀滅性的破壞。197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江西省革命委員會同意在江西藥科學校基礎上恢復江西中醫學院,屬江西省人民政府領導,校址設在南昌市陽明路校區。恢復後,在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開設了中醫、藥學和中草藥三個專業,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學員,還不定期的舉辦了一些培訓班、進修班和短訓班,1974年7月,正式恢復函授教育。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中醫藥教育事業得以復甦。江西中醫學院於1978年2月恢復招生,開設了中醫、中藥和藥學三個專業,同時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強和提高本科教學質量,1983年4月,經衛生部科教司批准我校具有授予學士學位權。1986年12月,學院增設中醫骨傷專業和針灸專業,與此同時,不斷發展多層次教育,提高函授辦學水平,承擔了基層醫藥單位培訓各種人才的教學任務。1983年學院獲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1984年9月,中藥專業招收首屆碩士學位研究生,此後,各專業不斷新增碩士點,研究生辦學規模不斷擴大。1986年獲準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93年獲得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招生資格。2003年經教育部批准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工作單位;2009年3月成為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2001年8月省發改委、省教育廳同意學院成立“三獨立”二級學院“撫生學院”,2002年6月更名為江西中醫學院科技學院,招收本科學生,校址設地南昌市撫生路。2003年4月經省政府同意,將“江西中醫藥高級技術學校”併入江西中醫學院。在醫療和科研工作方面,更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果,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和廣大科教人員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中有江公鐵、姚荷生、傅再希、張海峰、萬友生、李雪梅等。同時,學校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逐步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特色辦學之路,教學、科研、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江西中醫學院製藥廠就是我校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基地。20世紀80年代初,學院黨委抓住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機遇,對附屬藥廠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實行生產方向“兩條腿走路”的方針,藥品生產和飲料生產一起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江中製藥廠的騰飛奠定了基礎,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後勤、管理等提供了很大的經濟援助,江中製藥廠逐步成長為一個集教學、培訓、科研、生產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此基礎上組建的江中(製藥)集團公司,位列全國中藥企業銷售收入50強,擁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今天,江中集團已經從原來的校辦小廠發展成以兩家上市公司為運營主體的,集醫藥製造、保健食品、房地產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型企業。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學校黨委領導班子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大力實施特色立校、人才強校戰略,擴大校園規模,在灣里區購置土地約2000畝建新校園,並於2003年9月實現校園整體搬遷,解決了校園面積狹小這一長期制約學校建設和發展的瓶頸問題。同時,穩步擴大招生規模,使在校學生由建校時不足百人發展到現在各類學生近2萬人,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教育、成人繼續教育、高職教育、外國留學生教育協調發展的多層次辦學格局,建立起涵蓋醫、工、理、文、經、管六大學科門類、學科布局和專業結構合理的辦學體系,實現了學校辦學規模的歷史性突破,步入了我校辦學歷史上發展規模最大、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新時期,使我校發展成為以中醫藥教育為主體,教學、科研、醫療、產業協調發展,產學研結合特色鮮明的高等院校,辦學實力和社會聲譽顯著提升。先後榮獲全國、全省“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全國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江西省文明單位”、“江西省依法治理示範校”、“江西省高等學校校風建設文明單位”、“江西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高校”、“江西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復函江西省人民政府(教發函[2013]60號),同意江西中醫學院更名為“江西中醫藥大學”。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贛府字[2013]50號),同意江西中醫學院更名為“江西中醫藥大學”, 2013年9月26日正式掛牌。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江西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

院系設定
截止2013年,學校設有灸學院、臨床醫學院、藥學院、基礎醫學院、計算機學院、人文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護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部、體育教學部、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科技學院等14個教學機構。
專業設定
本科類
文學:英語
理學:套用心理學
工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製藥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工程
醫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藥學、藥物製劑、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中藥製藥、護理學、護理學類(中外合作辦學)
管理學:市場行銷、公共事業管理
藝術學:音樂學
專科類
生化與藥品:藥物製劑技術
醫藥衛生:針灸推拿、護理、藥學、中藥、醫療美容技術

師資力量

截止2013年,學校共有專任教師771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418人,博士生導師24人,碩士生導師424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551人。教師隊伍中,享受國務院和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6人,全國優秀教師7人,江西省級優秀教師20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38人次,江西省井岡學者特聘教授1人,江西省首屆專利發明十傑1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4人,江西省名中醫28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帶頭人18人,江西省重點學科帶頭人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6人。

學位學科

學位建設
截止2013年,學校擁有中醫學、中藥學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26個。開設本科專業21個,涉及醫學、理學、工學、管理、人文、經濟等多學科門類。
學科建設
截止2013年,學校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江西省重點學科2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針灸推拿學、中藥學、藥學),省級特色專業7個(中醫學、製藥工程、計算機與科學技術、生物醫學工程、保險學、公共事業管理、音樂學(音樂治療),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1個(中藥製藥)。

序號 重點學科名稱 級別 批准年份 批准單位
1 中醫內科呼吸學科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200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 中藥製藥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200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3 中藥學 省重點學科 2001 江西省教育廳
4 中醫內科學 省重點學科 2001 江西省教育廳
5 中西醫結合基礎 省重點學科 2001 江西省教育廳
6 藥劑學 省重點學科 2001 江西省教育廳
7 中醫臨床基礎 省重點學科 2004 江西省教育廳
8 生藥學 省重點學科 2004 江西省教育廳
9 藥物分析學 省重點學科 2004 江西省教育廳
10 藥理學 省重點學科 2004 江西省教育廳
11 中醫基礎理論 省重點學科 2006 江西省教育廳
12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省重點學科 2006 江西省教育廳
★國家級特色專業 針灸推拿學、中藥學、藥學
★省級特色專業 製藥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保險學、公共事業管理、中醫學、音樂學(音樂治療)
★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 中藥製藥

附屬機構

江西省中醫院新建大樓江西省中醫院新建大樓

附屬醫院
截止2013年,學校有直屬附屬醫院2所、非直屬附屬醫院8所。其中學校直屬附屬醫院——江西省中醫院是江西省首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擁有編制床位1600多張,有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中醫項目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學科3個、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2個,主持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灸療熱敏規律及科學基礎研究”,實現了江西省醫療界國家973課題立項零的突破。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單位”、“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先進集體”。
附屬企業
截止2013年,學校創建並發展了品牌價值60.87億元,擁有2家上市公司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江中(製藥)集團,企業資產總額近40億元,累計為國家上繳利稅60多億元;研發中藥及相關產品70餘個,先後有16個產品實現了單品種年銷售額超億元。

教學建設

教學成果
截止2013年,學校擁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雙語示範課程1門,國家教學團隊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8個、江西省一級學科高水平學科與“十二五”重點學科5個。兩項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分別於2001年、2009年獲得教育部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校圖書館
江西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與學校同時誕生於1959年5月。幾經變遷,學校於2004年9月在灣里新校區建成新圖書館並投入使用。新館建築面積達到2.58萬平方米,內部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環境優雅,是一座具有現代化管理手段、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文獻信息支撐的標誌性建築。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08-2013年,學校共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等國家級項目137項,省部級項目326項,年均科研經費6004.92萬元。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56項、新藥證書9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3項,有28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

科研機構

截止2013年,學校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是全國中醫藥院校中唯一擁有2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的高校。2010年9月,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學校作為牽頭單位成立了“江西省中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2年9月,獲批組建“江西省創新藥物與高效節能製藥設備2011協同創新中心”;2013年9月,學校“江西民族傳統藥現代科技與產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獲批為江西省第二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
在2008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評價中獲得優秀,居中醫藥行業第一,並榮獲“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十年成就獎”;現代中藥製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教育部在江西省首批布點建設的3個重點實驗室之一,2006年率先通過建設驗收,並成為2008年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新製劑與新釋藥系統技術平台”的主要依託技術主體。

國家中藥臨床藥理研究基地
中藥固體製劑製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現代中藥製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中藥種質資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省現代中藥製劑及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
實驗動物科技中心
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醫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省南方灸療中心
姚荷生研究室

學術資源

截至2011年底,江西中醫藥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電子圖書合計達150餘萬冊,購置和自建電子資源資料庫20多個。

文化傳統

江西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
校訓
“惟”《說文》中云:“惟,凡思也。”這裡引申為“注重、崇尚、推崇、依靠”之義,表示經過慎思熟慮之後的一種追求,一種價值觀。同時“惟”作為副詞時還可以用來限定範圍,表示“只有、只是”,如《書·舜典》:“惟明克允。”又如唐代的劉禹錫在著名的《陋室銘》中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就表明江中人把“惟學、惟人”的大學精神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
“學”的基本涵義一是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即效法,鑽研知識,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二是指學習的主體,即學生;三是指學習的環境,即傳授知識的地方。四是指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即需要掌握的知識、學問、學業。五是指教師的教。
“惟學”作為校訓,某種程度它是規範全校學生和教職工行為的準則,要求全體師生員工都要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不斷創新,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惟學就要樂學、善學、勤學、樂思、善思、勤思。惟學首先是樂學、善學、勤學。“惟學”既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目的、培養目標,又體現了學生的主要任務,突出了教學的中心地位,表明了學校構建學習型和諧校園的辦學理念。
“惟人”體現了學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表明了學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相信師生、依靠師生辦學,並從人的需要出發,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出實踐型、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的務實態度。更為重要的是,“惟人”還突出了學校堅持人才培養“以德為先”,注重塑造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注重教育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加強品行的修養,讓學生在實踐中不僅要學會做事,還要學會交往、學會做人。
“求”是“設法得到”之義,即追求、探求、求證、求實、求知、求索,它體現的是一種永不言棄的積極態度,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豪情。“強”和“精”都在強調一種趨於完美的狀態,“強”有強大、強盛、有潛力、有力量、有後勁之義。。”“求強”就是要不斷加強學習。“求精”是指在做事的時候應該追求完美,盡善盡美,不留缺憾。
雙惟講壇
雙惟講壇的宗旨是踐行“惟學、惟人、求強、求精”校訓,倡導“雙惟”育人理念,弘揚大醫精誠精神,濃厚校園文化氛圍,啟迪師生智慧思考,服務師生成長成才。
雙惟講壇面向全校師生,每半個月舉辦一次,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社會賢達、創業典型、知名校友等來校演講,以專家專題報告為主要形式,以對話、討論、辯論等多種互動形式為輔,進行全程錄音錄像,定期整理上傳雙惟講壇專題網站並彙編出版。

傑出校友

江西中醫藥大學游泳館江西中醫藥大學游泳館
吳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食品藥品安全總監)
呂愛平:(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醫學基礎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王志斌:(北京市藥檢所所長)
蘭青山:(中國藥材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胡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審評一部部長)
張聲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
鍾贛生:(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方藥系主任)
徐志偉:(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總經理)
陶曉華:(北京中醫藥大學人事處處長)
黃璐琦:(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
謝曉余:(國家衛生與計畫生育委員會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基本藥物制度處處長)
喻曉春:(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副主任)
劉曉莊: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鄭小燕: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李發昌:江西省政協經濟科技委主任
白波:南昌市人大副主任
易敏之:江中集團常務副總經理
劉理: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任用鑥:江西省醫藥集團副總經理
陶曦:江西省衛生廳原副巡視員
陳斌:江西省南昌市工商聯合會會長
鄒淳: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總經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