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柳琴劇團

江蘇省柳琴劇團

江蘇省柳琴劇團是1958 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下屬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其前身是成立於1953 年的徐州市柳琴劇團一團、二團,於1956 年合併而成的徐州市柳琴實驗劇團。劇團陣容整齊,實力雄厚,是柳琴戲劇種中最具影響的大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發展歷史

江蘇省柳琴劇團成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現為百餘人編制的大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其前身是成立於1953 年的徐州市柳琴劇團一團、二團,於1956 年合併而成的徐州市柳琴實驗劇團。1958 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江蘇省柳琴劇團。

2011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出資註冊成立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徐州演藝集團。該集團下屬江蘇省柳琴劇院有限公司、江蘇省梆子劇院有限公司、徐州市歌舞劇院有限公司、徐州天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燈光舞美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以及徐演茶藝戲曲策劃服務有限公司。集團重點從事藝術創作生產與研究,演藝文化衍生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經營各類活動演出、舞美、服裝、燈光、音響設計與製作,以及主辦、承辦各類大型文化藝術活動等。

經過發展與改革,江蘇省柳琴劇團先隸屬於徐州市演藝集團。

柳琴戲與泗州戲相識,多以苦戲為主,把民間的百姓生活融入貫穿,充分體現民間的喜怒哀樂。

演出成果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該團先後創作、改編、移植上演了近 300 個 劇目,其中現代戲約占二分之一。各類演出劇目,在國家、省部級調演活動中流光溢彩,充分顯現了藝術魅力。

獲獎劇目

1954年9月,《喝面葉》、《攔馬》、《 建游宮》等3 個折子戲參加華東地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曾獲劇本獎、演出獎。演員分別獲一、二、三等獎;

1957年在江蘇省第一屆戲曲會演中,《狀元打更》獲創作一等獎,演員一、二等獎;1958年在江蘇省戲曲現代戲會演中,《婆媳爭磚》獲劇本獎、演出獎;同年,現代戲花香萬家》獲徐州市會演劇本獎;

1959 年,在江蘇省戲曲調演中,《靈堂花燭》獲江蘇省通報獎勵; 1972年在徐州地區、徐州市現代戲會演中, 《追谷種》獲演員獎、劇本獎、美術獎、音樂獎;

1978年現代戲《小燕和大燕》先後公演 250 余場、全國有 70 多個不同劇種的兄弟劇團移植演出,1979 年 1 月被文化部選調進京,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30 周年獻禮演出,獲創作、演出二等獎。《三賜御匾》參加蘇魯豫皖首屆柳琴戲劇節,獲演出金杯獎、優秀劇本獎、優秀導演獎等;同年《瓜棚風月》參加江蘇省新創作劇目觀摩演出。獲優秀演出獎、劇本獎、導演獎、音樂設計獎、美術設計獎等;

1988年10月與邳縣柳琴劇團聯合演出的《梅雨情》,在徐州市首屆藝術節中獲劇本、演出、燈光、道具、字幕等五項一等獎及導演、音樂、舞美三項二等獎和演員一、二、三等獎,隨後在江蘇省新劇目觀摩演出中,該劇獲劇目獎、優秀表演獎、導演獎,同年,在第二屆柳琴戲劇節中該戲又獲優秀編劇、導演、音樂、表演、字幕等多項獎;

1990年《人鬼情》在中國第二屆藝術節(華東·南京片)中,獲集體榮譽紀念獎;同年,《活捉南三復》等折子戲在江蘇省第二屆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中,獲表演二等獎、最佳配角獎等;

1994年,《彭祖》和《精選折子戲》,在第三屆柳琴戲劇節中,分別獲得優秀編劇獎、優秀導演獎、優秀作曲獎、優秀舞美設計獎及獲演、燈光、音樂伴奏、演出等多項獎,1996年,該戲在江蘇省首屆青年戲曲節(加佳杯)中,又獲劇目獎、優秀表演獎、表演獎等;

1997年,劇團演出的方言劇《相逢在每一天》,應中國建設部邀請進京演出後,在江蘇省第二屆戲劇節中,獲新劇目獎、優秀主題歌獎、優秀音響效果設計—獎、優秀表演獎等;

1999年,《解憂公主》在江蘇省第三屆戲劇節中獲新劇目獎、導演獎、優秀表演獎、表演獎、優秀舞美設計獎、燈光設計獎、服裝設計獎、造型設計獎、優秀音響效果設計獎、音樂設計獎、配器獎等;

2002年,該團的折子戲《走娘家》,參加全國地方戲精品折子戲評比展演暨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獲演員一等獎,同年10月晉京為十六大獻禮演出;

2003年,優秀折子戲《馬孤驢換妻》在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濱洲、博興國際小戲藝術節”中,獲金獎、優秀劇目獎、優秀導演獎、優秀音樂獎、編劇獎、優秀表演獎等。

服務宗旨

該團建團50餘年來,始終立足服務於本土觀眾。常年上山下鄉為農民演出,徐州地區廣大農村,幾乎每個鄉鎮、村落都留有他們的足跡。劇團巡迴換點演出,往往出現觀眾追隨劇團看戲的動人場面,不少地方的觀眾有“三天不聽拉魂腔,吃飯睡覺都不香”的順口溜。與此同時,該團的演出活動範圍也不斷向外延伸。1962年,該團參加全國巡迴演出。在開封、洛陽、三門峽、寶雞、西安等地,盛況空前。劇場爭相挽留、一時傳為佳話;1979年,該團到廣西南寧為前線部隊慰問演出時,除駐軍外,也贏得了當地觀眾的熱愛和讚賞;在鎮江、揚州、青島、濟南、長沙等地演出。同樣受到不同方言語系的觀眾歡迎。自1995年起,該團又走出國門,隨“徐州青年戲曲藝術團”先後兩次赴日本、一次赴奧地利作文化交流演出、取得圓滿成功。

著名演員

該團人才薈萃,精英輩出。如在建國前後即享譽於徐州及周邊地區的厲仁清、相瑞先、王素琴、王平均、趙玉金、姚秀雲等;

50至60年代斐聲蘇北劇壇的張曉霞、王玲、季艷秋、王興海、聶從銀、王連斌、王詩云、孫玉霞、劉玉君、劉大敬等;

現在年齡在40歲以下,已有高級職稱的演員有孟浩、朱樹龍、王曉紅、劉林、姬光榮、沈玲、陳靜、李霞等,以及70年代後期陸續引進的藝術功力紮實、表演風格獨具的演員曹金霞、張彩霞、李興亞、魏鳴等,形成了劇團行當配置合理、演出陣容整齊、實力雄厚、傳承有序的結構關係。

劇團榮譽

近年來,由於歷屆領導和演職人員認真、自覺地貫徹黨的文藝方針,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該團先後多次被市政府授予先進單位稱號,被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人事廳授予江蘇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