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地理新論

江蘇地理新論

《江蘇地理新論》是2008-5-1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本書從體例結構上打破了以往區域地理論述中“自然-經濟-人文”的傳統模式,全書以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為主線,對江蘇地理要素的分析從資源的角度切入,結合人類的開發利用論述自然秉賦、資源評價,不拘泥於自然與人文的概念界限,重點放在對自然與人文統一、經濟與社會協調的研究上。

目錄

第一章 地理區位及特點

江蘇地理新論

第一節 自然區位、面積與疆域

第二節 綜合區位特徵

第二章 自然環境的空間結構

第一節 地質構造與礦產

第二節 地貌特徵與結構

第三節 氣候資源的空間結構與評價

第四節 水、土資源的空間結構與評價

第五節 生物資源的空間結構與評價

第六節 旅遊資源的空間結構與評價

第三章 人文環境的空間結構

第一節 江蘇人口環境

第二節 江蘇經濟環境

第三節 第一產業的發展

第四節 第二產業的發展

第五節 第三產業的發展

第四章 海岸帶開發利用

第一節 海岸帶概況

第二節 近海輻射沙洲群

第三節 海岸帶開發利用

第五章 自然災害與環境保護

第一節 氣象災害與減災防災

第二節 地質災害及其防治

第三節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第六章 區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自然區劃

第二節 行政區劃

第三節 經濟區劃

第四節 綜合區劃

第五節 區域可持續發展

第七章 城市化與城市發展

第一節 城市發展歷程

第二節 省會南京

第三節 其他城市

參考文獻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地理區位及特點

江蘇省是我國東部沿海的省份之一。由於它適宜的地理區位、優越的自然條件而成為中華民族最早進入文明開化的地區之一。經過江蘇人民的勤勞耕耘,在長期的發展中創造了燦爛的現代文明,聚集了雄厚的實力,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並且在全國的綜合格局裡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中國面向世界的視窗。

第一節 自然區位、面積與疆域

江蘇省位於我國大陸東部沿海區域的中心,也處在亞洲沿海經濟發達區域。居長江、淮河下游,東瀕黃海與東海,面向浩瀚的太平洋,西連安徽,北接山東,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境內平原遼闊,水網縱橫,土地肥沃,長江橫穿東西400多千米,大運河縱貫南北690km,大小湖泊290多個,濕地面積廣大。海岸線長達954km,擁有豐富的沿海灘涂資源。

江蘇省地處中緯度,其緯度和經度位置分別為:南起北緯30°46'(吳江市桃源鎮油車墩南),北抵北緯35°07'(贛榆縣馬站鄉西吉盪北繡針河畔),南北跨緯度4°21',最大直線距離為460 km;西起東經116°22'(豐縣趙莊鄉前劉菜園西),東至東經121°55'(啟東市連興港東側蓼角嘴),東西問經度差為5°33',最大直線距離約320 km。

江蘇省總面積10.26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07%,是全國最小省區之一,略大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台灣省、海南省和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與浙江省的面積相當。在全省總面積中,全部江、河、湖、塘的水面面積(包括長江、淮河、太湖、洪澤湖、陽澄湖、駱馬湖、高郵湖等大型水面在內)合計為1.73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16.86%,低山、丘陵、崗地面積合計為1.47萬平方千米(其中,低山、丘陵占1/3,崗地占2/3),約占全省總面積的14.33%;其餘68.81%的面積全為地面高程在45m以下的平原,著名的長江三角洲平原主要位於江蘇境內。平原面積所占比率之高,水面面積所占比率之大,低山、丘陵、崗地面積所占比率之少,在全國各省、區中,均居首位,這是江蘇省的自然環境的重要特點,因而有“水鄉澤國”之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